全球社區網

06月2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把握因緣 南迴道上齊分享

把握因緣 南迴道上齊分享

E-mail 列印
每次的「實業家靜思生活營」,開始時都是分成兩個地方,在臺北和花蓮分別舉行。在臺北的海外學員,4月19日下午就已經陸續報到完成,而臺灣學員則是乘坐八小時的鐵路專 車,經由南迴鐵路前往花蓮。

一輛慈濟專車,從高雄到花蓮,八小時因緣流轉,載著無限希望,讓人人話說從前,讓心心更加相繫。因緣就是如此,總在不知不覺之中發生……

◎人文啟動 隊輔用心

4月20日早上七點鐘,在高雄火車站,一隊隊井然有序的慈濟實業家靜思生活營學員,由隊輔師兄師姊帶領上車,淺綠色上衣搭白色長褲,大家看來都神采奕奕。七節的車箱,二百 多位的學員,要到花蓮好好來認識慈濟靜思人文。

這次靜思生活營的總協調顏子傑師兄,在學員們開始分享前,先召集各個車廂的隊輔師兄師姊在第五車開會。顏師兄說:「上人希望辦這樣的靜思生活營不是要他們捐多少錢,而是要 把這些企業家的心帶進來,讓每一個人成為慈誠跟委員菩薩。」

顏師兄說,每次辦生活營都是動用許多人力和時間,像這個活動2月起就開始準備,這麼工程浩大的人力動員,還包括了精舍師父們也要準備,為得是要讓這些學員瞭解慈濟在做什 麼。學員們幾乎都繳十幾年的功德款,大家歡喜的來,隊輔的重任就是要很用心的帶,把學員的心箍住,這是他最大的期待。

顏子傑師兄並且說,今年10月13日將在高雄靜思堂首推「一日生活營」,因為這些學員都是社會精英,讓從前的學員再回歸,期能成為廣招菩薩的推手。

◎楊森傑──受德行感召 做就對了

學佛很有心得的學員楊森傑說,感恩父母幫他取這個象徵「多種樹」好名字,能呼應時代需求,要愛護地球節能減碳。他就是受上人四大志業、八大法印的感召,內心覺得心動不如馬 上行動,這是他這次來參加這個生活營的主要動機。自從報名完後,他的心情就很期待,能夠到心靈故鄉,聆聽上人的教誨,期望在菩薩道上能走得非常順暢。

楊森傑說,上人教弟子要「做就對了」、「付出無所求」,這就是大慈大悲,他覺得在世間上要聽到這個要很大的福報。所以他說,能和這麼多的學員和師兄師姊同車到花蓮,這是一 個非常好的因緣。他語氣肯定地說,要把握這三天好好的學習,回到社區和大家分享,讓更多的人來走菩薩道。

◎鄭楊慶──失去五分之一  努力唱慈濟

學員鄭楊慶表示,他好像小學生要去遠足般的興奮。鄭楊慶是石典企業的總經理,做的是石材古董的生意,為了參加這次的生活營,他毅然把要去柬埔寨的重要生意取消。因為,這次 不來就要等到明年了,體會到人生無常的他,知道要把握當下因緣,主要也是在五個月前,他才因為三期的舌癌開完刀。

鄭楊慶說,他很感恩五年來潘師兄不斷的關懷不斷的邀約,雖然經歷大病,到現在復原的狀況比想像得好,抽了三十幾年的煙也因為這個病戒掉了。他覺得自己真是有好因緣,能有福 報來慈濟生活營。雖然舌頭切除了五分之一,說話有點吃力,但他在車上聽隊輔師兄教唱慈濟歌選,他希望可以唱這些歌來和人分享。

鄭楊慶師兄表示:「以前我有抽菸時,我發現自己和別人在一起格格不入。」所以在開刀前的去年(2011年)10月19日,抽了最後一根菸,隔天開刀後就戒菸了。他要向車上 朋友說:「抽菸真難改,改菸真正好。」剛戒菸時看到別人在抽菸,還會流口水,做夢都會夢到抽了六次,其中有一次還夢到抽三支,接著又去喝咖啡,這就是身上的尼古丁在作祟, 但是他戰勝了!

◎方雅誼──心動行動 姊妹結伴行

許多學員起來分享,都是有不一樣的因緣,但是都有同樣的感動。第三隊的隊輔李碧海就說,前年4月他參加了生活營,5月就見習,去年培訓,在培訓的過程因感動所流的眼淚,是 這輩最多的。他也說不管什麼因緣,能同車就是好因緣。

方雅誼與翁瑋鴻是表姊妹。較年長的方雅誼說,在八八風災看到慈濟動員以及那種無所求的付出,都讓她很感動,也興起到花蓮靜思堂參訪的念頭。今年年初,她就和表妹翁瑋鴻前 來,怎知到達時已過了五點,不得其門而入,這次的花蓮行總算是補償那一份遺憾。

翁瑋鴻說她和表姊一樣對慈濟有一份認同感,尤其小林村的建築是用了自家的建材,因為這樣的因緣,和慈濟也有了長時間的接觸,爸媽和她們倆去年就都有參加水懺妙音演繹,更加 深對慈濟這個團體的認同。去年(2011年)爸爸參加了生活營,今年報名慈誠培訓,回來就鼓勵她們也來體驗生活營,可以給她們不一樣的思惟和人生目標,所以有福報的她是這 次最年輕的學員。

◎黃素慧──因緣不思議 夫妻同行

學員黃素慧非常認同慈濟,一直都在苓雅喜拾環保站做香積志工,先生一直沒因緣走入慈濟,因為羅秀純師姊的邀約,她計劃讓先生郭柏福來參加就好,因為罹患肝癌三期的婆婆正在 住院,她想說必須留下來照顧婆婆的,結果先生一看她不來,就說也不參加了。經秀純師姊鼓勵,於是她才交了報名表,不可思議的是住院五十五天後,婆婆出院了,於是她陪著先生 一起成行,先生不知此行真正的課程,竟然和她說「晚上陪妳出來散步」。

談到在第四隊的先生郭柏福可以來參加時,黃素慧忍不住哽咽,她向菩薩誠心祈禱,讓先生能接觸慈濟,進而走入慈濟,學習慈濟的慈悲喜捨,明白他不是只能做工程賺錢,他還可以 做利益人群的事,希望先生能累積福報,這是她最大的心願。

◎潘機利──在八八水災中 踏入慈濟

五十五歲的潘機利早期跟著哥哥在市場、夜市等商場叫賣,至今三十年。原本只是會員及榮董的身份,後因八八水災的關係,旗山地區嚴重受創,也讓他的旗山門市損失慘重,同是受 災戶的他感同身受,慈濟人在當地及時發放熱食及慰問金,並動員大批人力來清掃家園,讓這位一直在慈濟門口徘徊的慈濟榮董願意一頭「栽」進來。

看到慈濟人在災區無私的付出,潘機利開始省思自己「我能夠為鄉親做些什麼?」,因這樣的一念起,潘機利即開始調動堆土機,在災區當清理淤泥,並號召協力廠商舉辦義賣,並將 義賣所得全數捐給八八水災專案。

因八八水災的因緣,潘機利於2008年毫不猶豫地見習培訓,並於2009年受證慈誠委員,正式加入慈濟志工的行列。以前的他都以賺錢為主,進入慈濟之後,更懂得付出、利益 眾生。「付出,收穫最多的是自己」,這句靜思語,讓他最受用甚深。

◎方漢武──麵包師傅 愈活愈精采

4月中旬,一列通往花蓮的慈濟專車,裡面的乘客盡是各個領域的菁英,擔任隊輔的工作人員則幾乎都是上了年紀的資深慈濟人。只見一位面目白皙、長相清秀的隊輔,正拿著麥克風 侃侃而談、充滿自信,他妙語如珠吸引眾人的目光,他就是擁有好幾家連鎖麵包店的負責人方漢武。

從一個凡事計較的生意人,到懂得付出的慈濟人,他尤其感恩家裡的太太用心良苦地把他引進慈濟大家庭。想起剛進入慈濟之初,只要有工作需要配合,他都不會推辭。有一次,接了 生活組的工作,就是要跪著裝棉被套,因為數量太多,最後磨破了膝蓋也不以為苦。他放下身段、任勞任怨的生活態度,不僅讓他獲得好人緣,更增加了夫妻之間的情感,家庭生活愈 來愈和諧。

「不是慈濟需要我,是我需要慈濟。」獅子座,有著大男人主義個性的他感性地說,因為有法親的陪伴,善知識的引導,生活步調才不致偏差。「賺錢不是唯一的選擇,還有比賺錢更 重要的事」,方漢武的人生,因為走進慈濟而愈來愈精彩。

圖左 : 淺綠色上衣搭白色長褲,大家看來都神采奕奕。七節的車箱,二百多位的學員,要到花蓮好好來認識慈濟靜思人文。[攝影者:洪廣芳]
圖右 : 「不是慈濟需要我,是我需要慈濟。」方漢武的人因為有法親的陪伴,善知識的引導,覺得「賺錢不是唯一的選擇,還有比賺錢更重要的事」,因為走進慈濟而愈來愈精彩。[攝影者:陳振義]

圖左 : 4月20日早上七點鐘,在高雄火車站,一隊隊井然有序的慈濟實業家靜思生活營學員要回心靈故鄉[攝影者:洪廣芳]
圖右 : 鄭楊慶為了參加這次的生活營,他毅然把要去柬埔寨的重要生意取消。因為,這次不來就要等到明年了,體會到人生無常的他,知道要把握當下因緣[攝影者:陳振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