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四合一開營 從靜思家風開始

四合一開營 從靜思家風開始

E-mail 列印
6月15日天氣清爽的午後,2012年全球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會開營典禮,學員集合在花蓮靜思堂前,大家踏著整齊步伐,行進如歸如儀,依序進場。由司儀介紹各個國家的學 員,歐洲、美洲、亞洲等共29個國家,724人參與。

「規劃第一天回到我們心靈故鄉,是希望讓海外的每一位菩薩,能夠重新感受到整個靜思的道風、靜思的家風。」課務組潘培菁說明課程規畫的用意。這樣子的道風是從上人身體力行 看到的,家風的體現就是在精舍的每一個角落,每一位常住師父的身上。

課務組安排了三個主要的課程,第一個是「靜思勤行道」,邀請德晗師父、德寋師父分享香積飯、靜思淨皂、淨露的研發因緣。兩位師父都不是專業,因為上人輕輕的一句話:辦活動 時,可以節省香積菩薩煮食時間來聞法。二、賑災、急難救災時,送出去的香積飯可以馬上吃,不用起鍋灶,沖泡即可食用。

一次颱風之後,上人看到倒下來的樹木,也是輕輕的講一句:這些木頭真可惜,如果可以拿來做什麼不知道有多好?德寋師父聽了記到心裡面,開始研究怎樣去提煉這些植物成為淨 皂、淨露。研發製作的過程都只是事象,師父們把上人帶給他們的靜思道風,呈現在行坐臥中。這是「靜思勤行道」的課程。

第二堂課是「長情大愛蓋心靈的家」。靜思精舍是全球慈濟人心靈的家,上人希望由慈濟人或是常住師父們來興建:「我們自己的家,我們要自己來蓋。」透過志工梁昌枝的分享,整 個興建的過程充滿了感動:「每次遇到了困難,上人的敦示總能讓我們重振信心、勇氣倍增。」

靜思精舍從三十八點三坪起步,如今蓋了三層樓的主建築,精舍師父堅持「勤儉」的初衷,所以在精舍師父、慈誠師兄、委員志工大家集思廣益之下,努力完成這項浩大工程,落實了 慈濟人共同的一念心:「自己的家,我們自己來蓋。」

由於全球的慈濟志工來自各行業,其中不少有建築相關的慈誠師兄,更多的是完全不懂建築的有心人,大家為了「心靈的故鄉」盡一分心力,義不容辭。梁昌枝師兄感恩上人,弟子們 才有機會為靜思主堂盡一分心力「把每塊蓋大殿的木頭都當作菩薩,要用恭敬、虔誠的心去處理,我們都非常有福報,跟著上人的腳步,聽師父的話執行每項使命」。

「精舍四處都可以看見竹節,竹子是高風亮節、虛心的表徵。」德宣師父也勉勵大家:不管是克勤、克難、克儉,都應該由克己開始,靜思弟子應該自己往內修行,有修有得。「銅瓦 的建築,是上人疼惜晚輩弟子,希望我們可以有長久且堅固的道場。」德宣師父將上人對弟子的愛與關懷,傳達給現場所有的海外家人。

溫馨感人的「回首來時路」,讓學員們了解興建主堂的點點滴滴,以及精舍一次又一次增建的因緣和歷史足跡。德宣師父與大家一一解說十五次擴建的因緣,從2009年拆除觀音 殿、去(2011)年6月完成主體結構,至今年元月主堂正式啓用,這一路上的點滴歷程。

藉著這幾堂課,學員了解法脈的源頭,將心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再安排學員回到靜思精舍,踏實地踩在心靈法源地,親近常住師父領受家人濃郁的溫情。潘培菁說:「期待海外家人帶 著更多的力量、願力回到僑居地,或許仍然覺得在異鄉多麼的辛苦,但他心裡有一塊地方,就是我們心靈的故鄉。」

踏進主堂的那一霎那立刻被莊嚴、寧靜的氛圍所震攝,美國回來的林孟茹,仰視著宇宙大覺者:「說不出來,每一樣都很感動。」也是從美國回來的楊雅萍,當許多事情撞在一起時, 總是拿工作、孩當藉口,聽了常住師父的課,以後沒理由說慈濟很難做了。

圖左 : 2012年全球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會,在花蓮靜思堂開營,從了解靜思家風開始。[攝影者:詹進德]
圖右 : 德寋師父分享靜思淨皂、淨露的研發因緣,印證用心就是專業。[攝影者:江昆璘]

圖左 : 德晗師父分享香積飯的研發因緣。[攝影者:白崑廷]
圖右 : 學員回到靜思精舍,踏實地踩在心靈法源地,親近常住師父領受家人濃郁的溫情。[攝影者:詹進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