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自己做到 才能帶動別人

自己做到 才能帶動別人

E-mail 列印
來自新加坡的黃德源,本身是佛教徒,卻對佛學認識不深。服完兵役後有一天,參觀書展走到慈濟的攤位,志工親切向他介紹《三十七道品》《靜思語》兩本書;並分享「無緣大慈同 體大悲」的故事,志工用真人實事的方式解釋佛教的精神讓他很感動,也引起他對佛教的興趣。

加入慈濟後,黃德源開始進行機構關懷,因社區人力明顯不足,所以承擔協力組長多年,一個人承擔多種功能,發現時間愈來愈不夠用。他抱著與人結好緣的心情,感恩能和一群婆婆 媽媽有互動。他笑說:「我想如果不是在慈濟,這是不可能的。」

「為了利益眾生,對的事情就去做,不但純手工又很環保。」15日在花蓮靜思堂,黃德源聽到精舍師父講述「淨皂」「香積飯」的製作及自力更生的過程,甚為感動。他表示,上人 和弟子力行節能減碳,是克勤克儉的典範,希望新加坡人也可以學習少欲知足,因為人民物價生活很好,但浪費也不少。

「我要自己先做到,才可以帶動別人。」黃德源提及,最近上人的理念「水撲滿」、「米撲滿」、「一日五善」……等等,很多人往往把它當成口號卻沒有努力去做。他說:「因為要 在社區帶動讀書會,自己才去瞭解,也覺得要本身做起,分享才能服人。」法入心法入行,他試著洗澡不開熱水節省能源、把不用的電源關掉……凡事從小處做起,先在家裡落實,他 說,只要克服一點困難,其實人人都做得到節能減碳。

「可以藉這個平台,接引會眾歡喜進來而瞭解慈濟。」黃德源說。由於去(2011)年十一月社區才成立環保點。有一天,來了五個斯里蘭卡籍的人,他愉快地跟他們打交道。因自 己的事業關係參與慈濟義診,黃德源去了多次斯里蘭卡,對他們一點都不陌生,才知道他們是因為參加慈濟人的愛灑,認同環保理念來到環保點,更因瞭解而加入慈濟大家庭。

「教導會眾回收分類,也帶他們做健身操,更透過觀看大愛電視節目讓他們學做簡單素食,來環保點不只是來勞動也是來學習,因為有收穫就有成長。」黃德源不諱言新加坡是個乾淨 的國家,但不代表就沒有垃圾,只是沒分類就被丟棄,他覺得善用環保點,珍惜物命就能發揮教育的功能。

「做慈濟事工作量多,容易起煩惱心,但想起上人曾說,做事要甘願就不感覺苦。」慈濟道上黃德源以此自我勉勵。即使要來的前一個晚上,還加班到半夜十一點多,他不以為苦,抱 著修行的心情來參與全球四合一精進研習會,這趟他收穫滿行囊。
圖 : 新加坡黃德源(左)請購靜思道糧汲取法髓,要帶回僑居地跟菩薩結緣。(中為陳秀珍、右為靜思文物推廣林正棟)[攝影者:簡宏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