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善巧法門 經驗傳承

善巧法門 經驗傳承

E-mail 列印
「善巧法門,接引眾生」一堂課,是由海內外各社區分享慈濟志業的推動與發展, 6月16日的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會中,來自南非、新加坡、菲律賓、臺中西屯東大園區和高雄五甲惜福環保教育站共同上臺分享。

◎南非本土志工 慈善跨國界

幅地非常廣大的地方,要如何耕耘呢?南非志工袁亞棋說:「美國有百老匯,南非也有百老匯。」南非本土志工非常可愛,非常快樂,邊走邊唱,唱出快樂與希望。其實每個人背後都 有一段悲苦的故事,卻毅然決然要做慈濟志工。一群人用生命,用心力,艱辛鋪路往前走。今天也有兩位來到現場,大家隨即掌聲響起。

袁亞棋談到,1994年,德本環境險惡,苦難永遠苦難,潘明水一村又一村去訪視,那時候只有潘明水一個人,陪伴他的只有呼嘯的風聲,四周圍草原一片,盡頭在那裡不知道,就 在路邊的大樹下,攤開上人的相片開始說慈濟、講故事,用故事引進慈濟人文精神。

2000年12月第一屆德本本土志工幹部研習會,約有二十多人。早期只有六、七位,每天坐潘明水藍色廂型車上非常晃動,本土志工深入社區,愛灑、居家關懷、愛滋病、孤兒供 食;只為找老的、素昧平生,需要幫助的人。袁亞棋說:「潘明水是早期的拓荒者。」

拓荒觸角再度延伸,史瓦濟蘭的天空很燦爛,在星空下所見所聞,故事很長很美,志工發願為救濟非洲苦難,神聖使命而努力不懈,於2012年將慈善足跡踏及鄰國的史瓦濟蘭,一 部廂型車,沿路關懷受傷、需要幫助的人,並同時募集了十幾位志工。

◎勇於承擔 難行能行

綿延愛的菩薩網,接引成為社會的一股力量。新加坡慈濟志工沈喜洲說:「2011年浴佛節有七千多人參與,今(2012)年增加為一萬多人,實業家三百二十人成就菩提葉圖 騰。」其實,他當時心想,如果實業家不夠,就用自己公司員工,承擔就做,難行能行。

13日浴佛當天,發生一段小插曲,在開始前升降機陷泥沼,不知如何是好,剛好有一位實業家是吊車公司老闆,菩薩在眼前,找一輛吊車,花了十五分鐘,四點十五分吊車來了,蓮 花一現,有求必應。做慈濟不在呼時間長短,希望大家精進成長,一人動時千人動。沈喜洲問:「做慈濟困難嗎?」現場回應:「不困難」,他肯定地說:「歡喜做,以平淡平實的心 情,面對每一天。」

◎點亮心燈 點亮希望

「人有二十難,有心就不難。」菲律賓蔡昇航分享:「順應因緣,借力使力」,前面說的有人間天堂,也有人間地獄,他是來到人間愛灑,因為災難偏多。

2011年瓦西風災震驚菲律賓,嚴重水災,勘災、發放,以工代賑,企業家是最好的後盾,有二間私人飛行公司班機協助運送大米及物資,每戶人家二十公斤米準時發放。由於二年 前(2009年)的凱莎娜颱風因緣,善法妙用,成就一大片的本土志工,隊伍浩蕩長,萬眾一心,風雨過後,重新站起來。歲末祝福一萬多人前來,響應竹筒歲月,點亮心燈,點亮 希望。

「東大園區以前雜草叢生,急需開發,當時只有七個小組,加起來不超過一百人。」合心關懷溫春蘆娓娓道來,一草一木,一磚一瓦,協力互助,珍惜擁有。有環保站就盼望有人來, 整地讓社區的人來種菜,土地不肥沃就撒有機肥。志工笑臉迎人,任何人來到東大園區,克難的家有歸屬感,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做敬天愛地的工作。

志工用心營造大家庭,共同使命營造社區修行道場。溫春蘆說:「有心就不怕路遠,有愛就不怕事難,大愛放中間,習性擺旁邊。」

高雄五甲惜福環保教育站,緊臨國道一號中山高速公路終點,成立於2008年,專門回收塑膠袋,因為回收價格低,沒人做,慈濟做。不管是刮風下雨,吸引社區老人家天天來報 到,早上有三十位,下午依舊是三十位。慈濟志工梁清典充滿自信地說:「環保教育站的特色,經常舉辦讀書會、社區愛灑、共修。接引幼稚園小朋友參訪,認識資源回收分類,把環 保觀念帶回家。」

他們共同的心願,目前已經同步與花蓮靜思精舍做早課,地方雖小,發揮無限的功能,付出真心真意,成為人間菩薩招生的好場地。梁清典鼓勵大家有共同的意志,有心有願,法入 心,法入行,善的心室效應,會影響惡的心室效應。

◎化感動為行動 利益人群

來自新加坡蕭明蘭與莫炳燊夫妻倆,回到花蓮心靈故鄉,看見證嚴上人發自內心莫名喜悅。蕭明蘭說:「每一個國家最想把特點告訴大家,讓每個人了解從中發揚光大,都很珍貴,都 很真實,值得學習。」尤其是南非袁亞棋師姊,最值得讚歎,一個年輕人站在臺上,是有希望的慈濟年輕人。把南非那邊的克難精神,感動故事告訴大家。海外其實一直互相學習,新 加坡這麼小一個國家,南非這麼大一個國家,新加坡是人間天堂,南非卻是人間地獄。

蕭明蘭覺得有一個特質,是不同的困難都用心克服,潘明水師兄的身教,進而影響袁亞棋年輕人的心,受到感動,承接下來。蕭明蘭說:「年紀越來越大,自己的國家,希望年輕人也 能像袁亞棋這麼投入。」

其實,每個國家都是緊緊抓住上人的法,把上人的精神點入心坎裡,蕭明蘭覺得雖然國情不同,但大家認真本分做好事,悲心相向,堅定毅力,廣度眾生。從昨天到今天,整個課程下 來,幾乎每一場的講師結尾都說:「做就對了!」

本身也是人文真善美幹部,莫炳燊聽到菲律賓風災、水災,那麼困難的事情,都一一克服;以工代賑,度出那麼多的本土志工,很不簡單。帶人要帶心,就像新加坡浴佛活動,很多實 業家也被發掘出來投入志工行列。

莫炳燊泛起微笑說:「經過這一次全球四合一幹部研習,營隊雖短暫,收穫無止盡,將這分濃濃的感動化為行動,回到新加坡,更積極做利益人群的事。」

兩位秀出他們的名牌,莫炳燊法號是〝濟協〞,蕭明蘭法號是〝慈力〞,合起來是「慈濟協力」,他們非常感恩上人為他們取的法號,讓此生幸運同做慈濟。

來自新加坡的邱采靈,覺得「善巧法門,接引眾生」南非的分享最令她感動,十多年本土志工在那樣偏僻的地方耕耘,看見海外慈濟人的務實,新加坡的條件很好,更沒有理由做不 到。菲律賓因為發生風災,用妙法把人找來,不管人怎麼進來,最後能把人留下來才是重要,才是真正菩薩大招生。

透過彼此勤耕福田,接引人間菩薩,明白如何推動慈濟志業,讓慈濟人深化自我慧命,讓每一位慈濟人於社區化身不請之師,千處祈求千處現,凡事有心就不難。

圖左 : 「善巧法門,接引眾生」上課前,學員長及課務人員帶領表演「無量法門」的收心運動。[攝影者:施教岩]
圖右 : 慈濟志工沈喜洲分享如何在新加坡接引實業家,在他的努力邀約下,有三百二十人成就菩提葉圖騰。[攝影者:施教岩]

圖左 : 志工蔡昇航分享在菲律賓以「信己無私,信人有愛」,用上人的理念接引會眾。[攝影者:施教岩]
圖右 : 臺中西屯東大園區團隊分享園區草創時期,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人人協力互助,珍惜擁有。[攝影者:施教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