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印度種子開花 指日可待

印度種子開花 指日可待

E-mail 列印
相識即是有緣,緣是可遇不可求嗎?

2012年8月28日起連續九天,慈濟基金會在臺北中正紀念堂兩廳院前面廣場舉辦「七月吉祥月」的靜態展。展期的最後一天(9/5),來自印度的Mr. Tharun Krishnavu閒逛到這裡,正好奇地張望時,站在入口處的慈濟志工林錫堅立即上前親切招呼,並熱誠引領他參觀。從吉祥月的孝親、感恩,再到慈濟的四大志業、八大法印, 林錫堅以流利的英語深入淺出地介紹。

導覽中得知Mr. Tharun Krishnavu是一位行醫十五年的神經外科醫師,目前專攻腦部與脊髓的手術。從2012年7月到12月,在臺北榮民總醫院做研究,以 「伽碼射線」的技術治療腫瘤疾病。林錫堅知道他的醫生背景後,特別將慈濟醫療志業分做詳盡的說明,Mr. Tharun Krishnavu聽得津津有味還頻頻點頭。林錫 堅心想:「印度還沒有人醫會,眼前這位醫生一定要好好接引,或許有可能成為印度的第一顆種子。」

之後又帶他參觀在石牌國中舉辦的「骨髓捐贈驗血活動」及大愛臺,讓他對慈濟有了更多的認識。緊接著邀約他到花蓮來參加9月28日至10月1日的「2012年國際慈濟人醫會 年會」,沒想到Mr. Tharun Krishnavu竟然一口就答應,不過只能利用 9/29及9/30兩天休假日參與。

◎ 醫療人文 拳拳服膺

「原來慈濟除了醫療志業的骨髓捐贈、義診外,還做慈善工作,甚至到全球各地有災難的地方賑災。」從臺北到花蓮短短幾次的接觸,Mr. Tharun Krishna似乎對 慈濟已有深刻的了解。他非常讚歎更覺得不可思議,從證嚴上人在小木屋修行,到三十位提菜籃婦女日存五毛錢,現在已拓展到全球都有慈濟人的佛教慈善團體。參加「靜思精舍」巡 禮時,親眼看到精舍裏的出家眾,自己養活自己,不接受「供養」,反而為了全球苦難人無私的奉獻,這跟其他的組織是截然不同的。Mr. Tharun Krishna非常非 常地讚歎,他期許自己:「我也要往這方面走。」

Mr. Tharun Krishna是一位很慈悲的醫生,很認同慈濟的「醫療人文」。「醫療只是一個工具,在醫療的同時怎樣提供你的愛,怎麼樣去照顧病人,這才是重 心。」他轉著骨碌碌的雙眼,侃侃而談他體會到的「慈濟醫療人文」。參與這次意外的人醫會年會後,他告訴自己往後看診,必定要增加愛的亮度給每位病苦的人。

他最感遺憾的是,偉大的佛陀誕生在印度,可惜目前印度並沒有很多的佛教徒。Mr. Tharun Krishna知道要在印度推展像慈濟這種理念的醫療人文,可能會有一些 困難。雖然是很大的挑戰,但他充滿信心認為,「不是不可能做到。」他決定回去印度後,要找一些志同道合的醫生們,組織一個團隊,學習慈濟人醫會,讓醫師們發揮個人所長,幫 助需要幫助的人。「身為一位醫生有義務去做些事,更要貢獻所學去實現當醫生的責任。」

這個殊勝的因緣,讓慈濟志工林錫堅巧遇Mr. Tharun Krishna。林錫堅知道這因緣難得,他將邀約新加坡慈濟人醫會的邱醫師,陪伴帶領Mr. Tharun Krishna加入人醫會,一起參與義診服務。

善的種子需要辛勤耕耘,方能發芽成長茁壯,也唯有熱誠與主動的精神,才能發掘更多的善種子,印度慈濟人醫會的成立指日可待。
圖 : 慈濟志工林錫堅(左)巧遇來自印度的Mr. Tharun Krishnavu(右),知道他的醫生背景後,邀約他參加「2012年國際慈濟人醫會年會」,沒想到他馬上答應。[攝影者:蔡惠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