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傳揚宗門志意堅

傳揚宗門志意堅

E-mail 列印
一頭閃亮的金髮、清瘦的身材,像個鄰家大男孩,通常這是歐友涵給人的第一印象。來自瑞典,父母親都是牙科醫生,祖父是第一代洗腎機的發明人,而他本身更是國際間極少數的高 能量物理學家之一。

2006年從瑞典到到美國史丹佛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2008年透過朋友介紹,認識了同修師姊陳伊瑩(法號慈舜),慈舜並且引導他參加慈濟美國總會的新芽合唱團,這是慈舜 為接引年輕人進入慈濟而創辦的合唱團,他隨著合唱團到老人院為長者唱歌演奏樂器,還有到慈濟的許多場合結緣,並且與慈舜一起從事翻譯志工工作,編輯美國總會的刊物-E NEWS LETTER。

一開始,歐友涵只是捨不得當律師的慈舜師姊下班以後還要忙慈濟工作到深夜,所以開始幫忙翻譯工作,漸漸地認識了慈濟,發現慈濟所做的竟然是這麼好的事,所以開心的投入,直 到二0 0 九年莫拉克風災的因緣,讓他的心靈更加悸動。

◎莫拉克緣 悲心啟

二0 0 九年首次與慈舜師姊返台拜訪未來的丈人與丈母娘,不僅在關渡首度與 證嚴上人見了面,加上協助莫拉克受災鄉親的打掃,讓他有了第一次真正體現親自去幫助別人的切身感受。

「外面的水比裡面高,沒辦法放出去,所以要用桶子,一個桶子一個桶子從窗戶將泥土舀出去。如果自己一個人一個星期一直做,一定沒有辦法清出來,但是慈濟人一直做做做,1、 2個鐘頭就清理出來,這是給我一個非常重要的經驗。理解到如果有一些人,有願力,一個人沒辦法做完,但是有人要做,大家一起來,就能達成不可能的任務。」歐友涵分享著他首 度親身體驗的感動。

「從小到大都是考第一名的他,在求學的領域,他靠的是自己,對群體的力量從沒有如此深切的感受過。」協助翻譯的岳母大人李憶慧師姊補充說明。

因此當他看到慈濟人,人人不怕難,大家一起動起來,很快把淤泥清理出門的時候;靠著慈濟人群體的力量,共同的願力所發揮的力量是那麼的大,歐友涵不僅看到,並深深受到感 動。

◎佛心師志 愛相隨

二0 0 九年對歐友涵師兄也是考驗的一年,慈舜師姊返台除了省親,順道去趟醫院將臉頰下邊的腫瘤切除,切片結果顯示腮腺癌。接下來一年半的日子,是三次的開刀和三十次的 放射治療。

二0一一年接踵而來的考驗是慈舜得了讓人聞之色變的急性白血病,他陪伴著慈舜師姊住進了一般人可能待個一兩天就想逃離的骨髓移植室-食物難以下嚥、上廁所進出都要從頭到尾 換裝的住院環境;歐友涵熬過去了,整整陪伴師姊住了三個星期。

「他是個非常有毅力的人。」憶慧師姊稱許著女婿,友涵師兄卻靦腆的回應且笑著說,「我已經選擇了GRACE(慈舜師姊的英文名),這個擔子是我選擇的。」

慈舜師姊是名癌症病患,那麼,一位理性的物理學者為什麼還是選擇他為終身伴侶?「她是一位有遠見、有目標的女孩。」歐師兄鮮少看過以追隨一名法師志願去做利益眾生的事為目 標的女孩子,然而,慈舜就是這麼獨特的一位。

兩人初相識,慈舜師姊便直言不諱的說,「慈濟,不只是信仰,而是我的生命;而你(指歐友涵)只能排在慈濟之後的第二順位。」明白先後次序之後,歐師兄不僅沒有打退堂鼓,反 而更加堅定兩人關係,繼續交往,且投入志工活動。即使在慈舜接受放射治療的期間,更加珍惜兩人聯袂翻譯證嚴法師靜思語第三輯,那一段美好的共同記憶。

◎悲智願行 勤耕耘

二0一0年返回美國,歐師兄報名了見習課程,翌年,深諳法語的他陪同美國賑災團進入發生大地震的海地進行翻譯工作。有別於台灣莫拉克的所見,「在海地全部的房子、全部的醫 院和學校全部都破掉了,在海地的困難就像是地獄。」歐友涵如此描述另一樁烙印在他的生命歷程中的重要經驗。

以前沒有過宗教信仰的他,現在卻可以對別人說他是一位佛教徒。他說,第一次在台北關渡遇著證嚴法師,是懷抱一份敬仰的因素情境下,「很緊張!」皈依後,了解 上人的理念 與體會之後, 上人的「慈悲心」,是他真正需要學習的目標。

慈悲,讓他有感於慈舜師姊住進醫院期間,醫護同仁的悉心照料;了解與慈舜同樣病患的痛苦,因此他帶著一份感恩心、回饋的心,每週五早上在慈院血液腫瘤科病房當志工。

「如果我可以幫他們有一點點放心,我覺得這樣子可以回饋醫護人員…」說著不大順暢的中文,卻表達出最真誠的一顆心。

◎努力扎實 厚根基

返回花蓮定居的兩人,因為慈舜師姊接受骨髓移植後的這一年,深居簡出。一方面往返台大的教學工作、照顧師姊、翻譯工作、醫院志工,再有時間則會參與一般社區志工活動,譬如 訪視、或營隊活動。親切、樂於配合的精神,深獲社區組隊家人的稱讚。

獲得稱讚的事蹟不僅於此,今年即將完成培訓資格的他,培訓課程以德傅師父導讀的淨因三要、八大人覺經、四十二章經、佛遺教經、三十七助道品的經典書籍為重,一般人都感吃 力,更別說是一位外籍人士。

「四十二章經,他就花二個月的時間慢慢把它讀完,看到生字就努力的查問…」丈母娘不假思索的脫口而出。而在課程中擔任隊輔同時也是歐師兄的翻譯--魏端翔師兄同樣對他讚譽 有加。

「幾乎都是文言文,要不就是上人的解說,…師父講一句,我翻一句…,事後他用英文寫一些心得報告,是很難得的。」

「我感覺到他是一個很用功的孩子,很純正、很善良的;對他家師姊的照顧也很了不起。」歐友涵培訓認真的程度不亞於做學者的研究精神,讓魏師兄忍不住再次的讚歎。

◎傳揚宗門 志意堅

讚歎的還有來自他的父母。遠從瑞典首次前來參加9/28-10/1全球人醫年會的雙親,歐師兄趁著協助人醫年會翻譯與編輯空檔,與爸爸媽媽在藥石後小敘,熟悉的瑞典語言, 三位家人在新聞中心溫馨的話家常。

母親開朗的分享歐友涵進入慈濟的改變,之所以肯定他,是因為感受到他思想觀念的轉變;歐爸爸則更直接了當的說:「我是你的父親,我很以你為榮。」父母親非常欣喜看見兒子做 志工的付出,更表達若有需要他們的地方,也能夠在人醫牙科這區塊貢獻一己之力。

志工的付出,讓相隔遙遠的一家人有了共同的話題;歐師兄也透露自己想要培訓成為慈誠的一員,為的是 上人常常耳提面命的一句話,「來不及」;希望受證後能夠「多承擔責 任」;而運用自己語言的優勢,發願要將 上人的法,「傳播到不講中文的人身上」。

站在一個外籍人士因著慈悲的信仰,他有著深層的體悟,「I hope everybody could come together and help in solving the biggest problems that our world is facing. Master Cheng Yen and Tzu Chi are trying to do this by promoting a vegetarian die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living a simpler life. This is really what is needed to save our world. Also the concept of helping people whenever you have the opportunity, take that opportunity and just do it. If everybody would do this, then we would have no serious disasters in our world, because whenever something happens, people would immediately go help those that are affected. Therefore, I think the philosophy of Tzu Chi could be a savior of our world today.」【譯:我希望每個人可以一起來幫忙 解決目前世界上所面臨的最大的問題。證嚴上人帶領著慈濟人推動:提倡素食、環保及簡樸生活。這正是拯救我們這個地球所最需要的。並且要把握因緣,及時助人。若能如此,這個 世界就不會有大災難,即便災難發生了,人人會立刻協助受災民眾,因此我想慈濟的理念就是現今救世之道。】

挾著一股慈悲的願力,歐友涵期望能夠多為苦難蒼生付出,讓善與愛的漣漪愈擴愈大,福因愈植愈廣。

圖左 : 歐友涵在翻譯工作、醫院志工之餘,參與社區志工活動,譬如訪視、或營隊活動。親切、樂於配合的精神,深獲社區組隊家人的稱讚。[攝影者:陳國華]
圖右 : 桃竹宜花東尋根暨精神研習會上,歐友涵專注聆聽講師分享。[攝影者:劉鴻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