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募到五百戶 才安心回臺

募到五百戶 才安心回臺

E-mail 列印
回來心靈故鄉一趟的費用多少?機票錢要儲存一年的工資,卻又甘願歡喜連著三年回臺。馬來西亞侯順仕、譚梅桂夫妻發願募到五百戶,去年已勸募四百多戶,此次要回臺授證,侯順 仕問妻子:「妳算算看有沒有滿五百戶了,對上人發願過,若沒做到會不好意思!」

◎夫妻籌薪回臺

來自馬來西亞侯順仕、譚梅桂夫妻,2008年到孩子學校觀賞大愛電視「天堂的媽媽」,上人說:「做好事不能等,行孝不能等」聽了很感動。學校當時布達慈濟有環保站,回去後 夫妻就依住址找環保站。因環保站每個月才做一次回收,直到第四次才找到,此後即與慈濟結下了不可思議的因緣,締造了諸多的不可能!

夫妻倆居住在馬來西亞,每天要到新加坡上班,夫妻上班時間分早、午班,夫妻下班共乘機車到家時大都夜晚十一點了;生活工作日夜奔波,為了承擔志工還要犧牲假期、捨棄加班。

為了與大愛臺同步禮誦《法華經》,侯順仕每天四點即起,接著聆聽上人的《靜思晨語》,夫妻再急赴新加坡工作。下班後又得參與志工活動,每天僅睡三小時他卻樂此不疲!

上人說:「來不及了!」侯順仕說:「我很喜歡做環保,做環保可以菩薩招生也可以招募更多志工,做環保救地球、人越多力量越大。」

譚梅桂說:「訪視時看到小康家庭,因男主人生病家中支柱倒了,看到人生無常,能做要趕快做。從前就喜歡做善事,加入慈濟後覺得幫助人比放生更有意義。」

◎為做慈濟 無私忘我

2010年回到花蓮,了解慈濟以五毛錢援助全球。有感於上人一介弱女子卻發如此大的慈悲宏願,因感動而發願要勸募五百戶會員。但夫妻要工作又要承擔機動志工,參與訪視、做 環保、還要勸募、收功德款,哪有那麼多時間!

侯順仕雖不認識字,對上人行善的理念卻謹遵奉行,上人說:「善惡拔河、人多力量大」所以不論在工作、環保站、活動場所逢人就說慈濟:「做好事不能少你一個,福田是自己種, 做好事大家一起來。」遇到人家拒絕或推拖時,侯順仕則說:「沒關係、不勉強,下次有機會你再參加。會員更從馬來西亞、馬六甲到新加坡,譚梅桂協助填寫勸募名單,侯順仕說: 「募款是教人做善事,我很開心。」

上人說:「菩薩大招生重要,人越多力量越大,將來有事情時找人也比較容易。」去年回臺時已勸募四百多戶,此次要回臺授證前侯順仕問妻子:「妳算算看有沒有滿五百戶了,對上 人發願過,若沒做到會不好意思!」回臺前一天他興奮地吃不下也睡不著。

譚梅桂說:「有時看到志工退轉心不做了,自己時間有限又要承擔這麼多事,就想這只是一時的。想上人可以,為什麼我不能做!常聽上人的法就不會退轉;等授證這一天等很久了, 能做上人第一代弟子要多用心。」

侯順仕說:「很感恩我媽媽幫忙照顧孩子,授證後會做更多。能做第一代弟子要堅守自己的崗位用心做慈濟。」

有人生活只為盲、茫、忙碌過活,而馬國夫妻生活雖然清苦卻難捨能捨,捨時間、捨睡眠、捨小愛成就大愛,為做慈濟而無私忘我。

◎以臉書推廣靜思語

來自馬來西亞麻六甲現年二十六歲的盧子康,2008年接觸慈濟加入行列,擔任慈青學長,負責帶動當地大專生,並且承擔社區活動幹事。子康在尚未加入慈濟之前,年輕懵懵懂懂 的,沒有人生目標,不知道此生到底要追求甚麼?喜歡跟著別人玩網路遊戲、打電動,尋求滿足感。

當別人給予稱讚時,心中感覺開心。直到加入慈青後,才看到人生的意義,覺得人生還有許多事情可以做。碰到挫折困難時,因身邊朋友大都不是慈青,看到他參與活動,甚至是吃 素,都有很多聲音。雖是如此,他對於人生之路越來越有信心。

為了讓更多的人認識慈濟,盧子康善用臉書無遠弗界的力量,將上人的靜思語以及簡短小故事登錄臉書,讓數百人每天都沉浸在靜思的法海中。靜思語「把握當下就是用心」是盧子康 時時刻刻提醒自己的座右銘。子康期許自己是上人的第一代弟子,應該要把握因緣,經過二年培訓今年要授證。

2010年參加全球慈青日,子康向上人發願,要帶動慈青們走菩薩道不後悔。上人曾說要先動之以情,先說情、再說理、然後再說法。大專生離鄉背井較需要人家的關心,所以要先 了解他們的需要。他們參與活動一陣子後,再和他們分享靜思語、上人的法。

子康參加慈青一年後即茹素至今已三年,為了推廣素食,他以關心學生們的健康為出發點,分享吃素的好處,引發大專生對素食的興趣。今天的課程,精舍師父分享,帶人主要是帶 心,只要能帶動他們的心,就能帶動更多的人進來,「一生無量」讓子康入法入心。

◎師父引進門 修行在個人

來自馬來西亞的李美珍、李安妮姊妹,加入慈濟有六年了。平常投入環保和訪視工作。從訪視中看到貧病苦難的人,感恩自己擁有健康的身體能幫助別人。

從事書局工作的安妮,在二十幾年前已經是慈濟會員。雖然臺灣來的慈濟志工屢次力邀她參加志工,都以忙碌推辭。現在才走進慈濟,她好後悔錯過了許多好因緣。面對外界對慈濟的 批評,她會誠心邀請對方加入慈濟、了解慈濟,並且向對方說明慈濟的錢是來自很多愛心人點滴的捐款,才能成就慈濟世界。

安妮以前喜歡吃雞肉,走入慈濟多年並沒有茹素。先生常提醒她:「妳的定力不夠,沒有聽師父的話。」2010年入經藏開始才真正茹素,改變了愛生氣的習氣,連同事都讚歎不 已!

美珍本來吃鍋邊素,入經藏之後改吃全素。以前患有鼻子過敏、容易疲勞,吃素後精神變好了,鼻子毛病也改善了。

做慈濟遇到挫折時,「是非當教育、讚美當警惕」她牢記心中,轉個念則海闊天空。

圖左 : 侯順仕雖不認識字,對上人行善的理念卻謹遵奉行。[攝影者:戴龍泉]
圖右 : 譚梅桂,從前就喜歡做善事,加入慈濟後覺得幫助人比放生更有意義。[攝影者:戴龍泉]

圖左 : 來自馬來西亞的兩姊妹李美珍、李安妮姊妹,加入慈濟有六年了。平常投入環保和訪視工作。從訪視中看到貧病苦難的人,感恩自己擁有健康的身體能幫助別人。[攝影者:蕭珍輝]
圖右 : 為了讓更多的人認識慈濟,盧子康善用臉書無遠弗界的力量,將上人的靜思語以及簡短小故登錄臉書,讓數百人每天都沉浸在靜思的法海中。[攝影者:蕭珍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