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放下老闆身段 關懷社會暗角

放下老闆身段 關懷社會暗角

E-mail 列印
2012年11月29日,坐在新北市慈濟三重志業園區新聞中心接待室,是從新加坡回來參加「2012年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的洪德謙與同修沈秀雲。

◎不再吃喝玩樂 關懷社會黑暗角落

生於1950年的洪德謙,是華僑生且經營貿易,一身健康的膚色,散發出慈悲柔和的憐憫心;同修沈秀雲潔白的皮膚,本性善良,絲毫沒有富貴人家習氣,而且因為她投入慈濟環保 回收行列,付出無所求的精神而感動德謙。貼心的洪德謙,總會到環保站接送沈秀雲,這也引起他的好奇而加入慈濟。當他繼續深入慈善志業,體會無常、見苦之福,漸漸地他脫胎換 骨蜕去陋習,連過去很難跟他溝通的孩子,現在都能像朋友一樣交談,而且小女兒現在也是TIMA人醫會的成員。

洪德謙未進入慈濟前,身為大老闆,總是吃喝玩樂。經常因聲量大加上急性子和直率的性格,剛開始與志工互動時,常被誤解。到如今他早已放下老闆身段,縮小自已,甚至可以上臺 表演話劇。

在參加見習培訓結束後,洪德謙承擔訪視。在訪視過程中,接觸了很多個案,才知道在經濟富裕的新加坡,還有那麼多人生活在黑暗角落。同時他也體會到甘願做、歡喜受和大慈無悔 的精神,不只要用心陪伴及關懷個案,更要積極帶動社區志工一起參與訪視,投入新芽計劃和監獄心蓮個案關懷。

在監獄裏看見年紀輕輕的吸毒犯進進出出,有60﹪以上,都進出超過五次以上,出獄後如果沒有讓他們有重生機會,將是一大可惜,因此呼籲慈濟人一同參與拯救這批弱勢,給他們 多一點精神及生活上的支持。在新加坡有些家庭感情薄弱,當慈濟志工在關懷的個案,家中有人往生時,慈濟人會協助案家助念、火化、將骨灰灑於海上。

◎同年同月同日生 珍惜把握當下付出

「還有一個讓我最大轉變的個案,是一位和自己同年同月同日生的船務公司主管。」洪德謙回憶起約二年前(2010年)當他到大陸出差回來想去看他時,居然他的下巴又出現癌細 胞且已擴散,醫生說沒有辦法送到末期病房,因此洪德謙當下打電話給這位案主,預定星期四去探望他,沒想到隔天就接到社工說案主往生了。

案主跟太太離婚,育有一位女兒,但案主沒有扶養她。當案主被公司派到緬甸,因為生意失敗,回到新加坡後孤家寡人。因為牙齒有問題,案主被診斷出愛滋病,進一步檢查時,牙床 早已充滿了癌細胞。經過十七個小時的手術,醫生將他的牙床拿掉,裝上不銹鋼,然後割背部的皮膚,黏在下巴。當時洪德謙正跟著國際慈濟人醫會到斯里蘭卡義診,當德謙回來新加 坡時去探望他。「案主在醫院十多天都沒有人去探望他,當他看到我們時,就像看到親人一樣高興。」過了兩個月之後,案主的姊姊及26歲的女兒都來看他,那時候他對人生充滿著 希望。

「這位船務公司主管已經往生快兩年了,我時常警惕自已,如果是我,其實我已經往生了。」因此洪德謙常告訴自己,現在活下來就是要好好的珍惜,所以從那時候開始,他跟同修沈 秀雲更用心地投入慈濟志業裡。

洪德謙也承擔讀書會導讀人,因此他已閱讀兩次《水懺講記》、抄寫經典原文、勤讀《真實之路與上人思想體系》、《考驗》等書籍。「透過讀書會,更能和大家深入經藏洗滌身心, 人人都要將心境重整歸零,才能吸收證嚴上人的法,做個行善且有法度的慈濟人。」

即將接受證嚴上人的授證及祝福的洪德謙,回想走入慈濟的點點滴滴,從橫眉兇厲的臉頰陰影中,顯露出陪伴關懷的旭日陽光,他已找到人生的方向,而且不只一個人走,他要陪伴更 多新加坡人一起走。

圖左 : 在訪視過程中,洪德謙接觸了很多個案,才知道在經濟富裕的新加坡,還有那麼多人生活在黑暗角落。[攝影者:趙水源]
圖右 : 沈秀雲在慈濟環保站做回收時,先生洪德謙貼心的接送,引起好奇之心而加入慈濟,當繼續深入慈善志業,體會無常、見苦之福,今日的他已經脫胎換骨蜕去陋習,夫妻倆同時將受證攜手同行菩薩道。[攝影者:趙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