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精舍主堂建築 找到心靈的家

精舍主堂建築 找到心靈的家

E-mail 列印
花蓮慈濟精舍常住師父們,刻苦經營各種手工製品,自給自足,堅持「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叢林修行生活。

長情大愛蓋心靈的家

四十餘年建築,歷經風雨地震摧殘,瓦破屋漏亟待修護;但對冬令發放等善行,未因此而停止。上人仍堅持:「自己的家自己蓋」,不接受信徒供養或是會員募款。梁昌枝師兄,轉述 靜思精舍,由各有專長的慈濟志工,共同完成儉約、樸素、千年環保綠建築。

上人鑑於原水泥瓦,被風吹落破損之經驗,有主堂裝設「銅瓦」之構思,志工在烈日下,鋼筋焊接為基礎,純水泥細黏,再加上兩個螺帽鎖緊完成。因此,主堂銅瓦裝設,卻成為日本 建築師小林先生極力參考之案例。

主堂建築 找到心靈的家

「一直想哭!」來自廣東東莞的吳逸芝,淚水在眼眶中打轉。哽咽地繼續說:「想到上人慈示『說你所做,作你所說。』如此的以身作則,都已瓦破屋漏,仍不願弟子募款修主 堂!……」感受到上人的悲心與修行原則,讓身為第子的她,走入慈濟不後悔。發願在行住坐臥中端正修行,不許外人對慈濟的丁點批評。

吳逸芝平日工作,熟悉日本人嚴謹行事風格,且自傲心態,對於當年主堂銅瓦裝設,無法認同;但事成之後,卻提供建築師小林先生參考之案例。她更想再端詳主堂之建築,想到投入 之志工克服困難,毅力的堅持,領悟到「法入心 法入行」的體現。

慈濟因緣 改變命運

早年逸芝與先生自臺灣遠赴東莞創業,已是慈濟會員十餘年的全家人,因忙碌工作,未曾參加慈濟各項活動。不料先生外遇不斷,並另組家庭。家庭、事業全部歸零,她獨自帶著三位 女兒生活,正值青春期的她們,叛逆行為讓逸芝傷心透頂,幾乎走上絕路。

當時不安的心情,路過一家工廠內,陳設似廟非廟莊嚴的佛堂,吸引她進入探詢。因此,認識慈濟志工,之後隨她參加敬老院關懷、讀書會、助學訪視、冬令救濟發放……等慈濟活 動,漸漸走出婚姻陰霾,安定了心,奇妙的三位女兒,也隨之歸位,讓她放心。就此體會到「是自己需要慈濟,而非慈濟需要她。」

千年綠建築

來自南京的臺商楊嘉慧,瞭解上人興建主堂,不動用基金會資源,自力更生的出發點,由具專業的志工用心投入,不畏氣候酷熱與嚴寒,完成千年的綠建築,為之動容。

原在臺灣未接觸慈濟,反而到了南京創業,置身海外才有想家的感覺。看到來自臺灣的慈濟,打破原本自傲「不需要宗教」的矜持,主動接觸。開營時看到龐大服務團隊,更升起「將 來有機會,務必把握機會用心付出。」

精舍主堂經過十四次的整修後,於2009年起,由精舍師父與志工突破難關,合力完成之過程,學員為之動容,找到心靈的家。

圖左 : 南京的臺商楊嘉慧學員(左二),瞭解上人興建主堂,不動用基金會資源,完全是具專業的師兄、師姊用心投入,完成千年的綠建築,為之動容。[攝影者:林銘峰]
圖右 : 廣東東莞的吳逸芝學員(左一),聽到慈濟精舍主堂已瓦破屋漏,上人仍不許弟子募款修主堂!感受到上人的悲心,讓身為第子的她,走入慈濟不後悔。[攝影者:簡鴻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