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佛心師志勤行道 如來家業勇承擔

佛心師志勤行道 如來家業勇承擔

E-mail 列印
資深慈濟志工潘明水、邱玉芬、洪美香各自在南非、中國、台灣,不斷的耕耘奉獻,成就了一則則動人的故事,11月23日「佛心師志信願行」課程,帶領海外學員,再次深入他們 三位走過的慈濟路。

將慈濟推向大陸的舵手─邱玉芬

在看過回顧川震影片後,邱玉芬說:「這令我百感交集,因為我經歷了生命中最難過的三十七小時,才找到四川羅江縣的發放地點。」她說,當年一個人到上海做慈濟,確實非常地艱 辛,那時兩岸關係緊張,大環境不允許,有政策、宗教、各種法令上的問題,尤其四人以上的集結便是犯法,但做慈濟怎麼可能低於四個人呢?她時常在忐忑不安中探索問題。

「對於一個在私人企業裡,做慈善志業的女子,人們並不信任,許多人抱持懷疑的眼光。」邱玉芬回首從前推動志業的艱苦。

進入慈濟二十三年來,邱玉芬只有一次起退轉的心,那年在上海被約談,經過數小時筆錄,面對二十多人的訊問與辯論,到最後她告訴這些人,自己只是抱著回饋的心,讓朋友省下一 些享樂的費用,為貧困山區的孩子提供教育經費,為社會培養人材,這樣的行為是放諸四海皆準的道理,但如果中國官方認為這樣不合法,她願意自己承擔起所有後果。

「我不要做慈濟了。」她想,受到這樣大的委屈應得到上人的撫慰,卻聽到上人說:「邱玉芬就是不懂得小心。」她隨即哽咽。做或不做,矛盾的心情反覆鬥爭著。

「想一想,上人的法有沒有真正入心呢?也想到自己曾經發過的願,要將上人的法推廣到中國。」她勇敢的站起來,做慈濟的心念戰勝了,至此,堅定的信念,即使前面有火山她也能 跳過了。

「皎月知我願,傳燈去他鄉,波折不能阻,心淨灑馨香……」邱玉芬唱起每日做早課唱頌的圓夢歌詞,送給飛越萬里路,願傳承法脈宗門的學員們,在遇到挫折時想想曾經的發心力 願,並希望未來靜思法脈能遍佈中國每一個角落,讓上人的慈悲智慧,庇護大陸十三億人口。

黑菩薩的引路人─潘明水

「南非有兩個世界,一般華人的住所,都是在歐州後裔建立的美麗世界裡,大家都是要去享受的……」潘明水說,當年參與慈濟「送愛到南非」的大型發放的訪貧造冊,這個因緣讓他 走入了黑人社區。在這裡看到整個世界的反轉,苦、苦、苦啊!窮的不敢讓人相信,無法想像的苦難令人非常震撼與不忍,但此處離他所住的人間天堂,僅十幾公里而已。

做了慈濟後,才有機會與苦難的眾生互動。發放過後,心想:「就一次的發放,物資會用完啊!再來該怎麼辦呢?」首先要解決就業問題,再深入了解,更發現有各種疾病的發生,需 要改善的醫療問題。

有時在訪視的路上,常看到倒在路上的長者,原來是餓到不行的老人家,爬了二、三里的路,暈倒在路邊,種種心痛的畫面,讓他想留在南非做更多事。

「南非在非洲是最苦的,常常想起他們的苦痛,就很不忍心,心也跟著難過,想想該再為他們做些什麼?」潘明水想起上人對自己說的話。「很懺悔,我在非洲跟苦難眾生的心看似很 近,但遠在台灣上人的心,卻是跟他們連在一起的。」

前些時候,潘明水面對生病的母親及自己身體不適,對於上人要交付的使命,有些猶豫。想起與上人師徒之間對話的感動,他化為行動,回南非後他便思考著,上人要做的是什麼呢? 就是在南非將志工帶出來,繼續造福他人。現在史瓦濟蘭、莫三比克都已佈下善的種子了。

落實社區勤耕耘─洪美香

自幼長在好家庭的洪美香,也有段好的姻緣。先生喜愛海釣,一天出海時無常來臨,她失去了先生。原有美麗的生活頓時破滅,茫然的未來,人生就不知如何走下去。

「我將哀怨的心情轉換,用歡喜自信的人生持續做慈濟。」在接觸慈濟後,洪美香決定遵行上人的法重新出發。做慈濟事,讓她的人生成長,是一種無法言語的感動,也因此在生命轉 折處,開創豐富亮麗的人生。因為她知道人生的劇本,是掌握在自己手上。

洪美香表示,1998年要在彰化成立社區道場——彰化分會,廣大的福田必須有更多人來耕耘。那時,彰化的慈誠僅八十七位,委員一百六十九位。為接引更多人來共襄盛舉,彰化 慈濟人四處借場地募款、募心,廣招人間菩薩。十年下來,在大家合和互協、齊心努力下,現在慈誠人數有一千零八十位、委員一千零二十位。

深耕社區的彰化分會成立以來,做為社會推廣中心,服務人群年齡層從二歲至九十九歲,共推出一千九百二十九班,學員人數三萬八千兩百一十四人次。洪美香說:「未來團隊的願 力,更是希望能將彰化一百三十萬人口,全部廣納為慈濟家人。」台下學員們紛紛抱以祝福的掌聲。

「慈濟從一九九一年後就在內地扎根,身為大陸人,從知道上人的宏願後,我覺得有責任要幫師父完成。」來自蘇州的台灣媳婦張峻感動地表示。聽了三位資深慈濟志工的分享,可以 感受到當年他們是如何的艱難。

她說,尤其在中國,儒家思想已消失了八十年,跟鄉親分享佛法、善行等事,他們都沒有反應,「我好擔心在金錢物慾的洪流中,如果不能將思想導正,心靈得不到富足,社會會動盪 起來。」

即使以愛心的面向來啟發,一段時間或許可以,但不容易持久,張峻表示,所以上人的法很重要,在活動的進行中,融入佛法、人生道裡,埋下一些愛的種子。

「剛開始募款時還可以,但僅一、兩個月大家就停止了,即使他們經濟條件都是不錯的。」張峻說,想想南非潘明水、邱玉芬一路上篳路藍縷走來,現在自己有這麼強大的慈濟家人做 後盾,自己應該更努力的來募大家的心,並將自身的改變,影響周遭的親朋好友。

「佛心師志信願行」課程,透過資深志工話說從前,經驗傳承,法脈相傳,學員學習對志業要如何全力以赴,無縫接軌,因為每一個學習累積的能量,就是推動慈濟志業最大的動 力。

圖左 : 「慈濟從一九九一年後就在內地扎根,身為大陸人,從知道上人的宏願後,我覺得有這責任應該要幫師父完成。」來自蘇州的台灣媳婦張峻感動地表示。[攝影者:陳正忠 ]
圖右 : 聽到潘明水、邱玉芬一路上篳路藍縷的走來,令學員感動落淚。[攝影者:陳正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