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以人為本 曾裕真感動海外教育者

以人為本 曾裕真感動海外教育者

E-mail 列印
「家庭是孩子一輩子的學校,父母是孩子一輩子的老師。」曾裕真老師打破「孩子是老師責任」的迷思。正確的說,老師是孩子的引航,是導正父母正確思惟的良友,更是父母與孩 子間的橋樑。

◎ 教育是大捨的工作

在慈濟裡,從糼稚園、國小……直到研究所,甚而是「靜思語」教學等,無非都是在強調品格。用付出無所求的心態,讓學制完全化。

不但本著尊重生命,以人為本的精神來培育人才外,還要貫徹「教之以禮,育之以德」的要意。因為教育是一條漫長的路,急不得;而學生的學齡有限,也不能等。

曾裕真老師比喻:「向下札根是基礎教育;向上茂盛是成人與社會教育。雖然老師是農夫,學生是幼苗;而種子將來是否能成長茁壯或枯萎,端看農夫是否細心的灌溉?

來自南京志工鄭淑貞在聽完曾裕真老師的分享後,一股懊惱不時湧現,也感嘆自己沒早點接觸上人的靜思語,才會在教育上做錯決定。

「我要買一本『品格學堂二十年』的書回去送兒子。雖然過去的已過去,但未來,我仍可將靜思語用於生活中,讓親子關係更融洽。」

◎ 善之家 始於愛

1992年7月23日慈濟教師聯誼會正式成立,而曾裕真老師將其宗旨「慈悲喜捨」做了一番見解及確切落實。「慈」是無緣大慈,即清淨無染,怨親平等;「悲」是同體大悲,人 傷我痛,人苦我悲;「喜」是持正法、起喜心、得正知、持正念;「捨」是攝智慧,起捨心。

南京志工謝寧,四年前因參加大愛媽媽開始認識慈濟,也努力讓「靜思語」成為生活上的語言。在她父親往生時,深刻體悟到「行善、行孝不能等」。謝寧惋惜不已地說:「我失去孝 順父親的機會了。」

「靜思語」是生活的智慧,更是迷途羔羊者的方向書。常有提省與警惕的作用。培養自己睡前看一頁,時時做一句;那麼人生苦難就會減一點,心靈和諧就會增一些。

其實慈濟的教育特色不外乎落實生活、深耕人格、培育人文、實踐服務、宏觀生命等。

曾裕真老師說:上人一輩子「為佛教、為眾生」,她也會一輩子「為學校、為學生。」學習一輩子的人文氣質,當個有典範的慈濟人。

圖左 : 南非本土志工在課堂上透過翻譯,用心做筆記。[攝影者:潘常光]
圖右 :  南京謝寧(左)分享,四年前從參加大愛媽媽開始認識慈濟,上人的靜思語中她最喜愛的是「行善、行孝不能等。」她惋惜自己,已失去孝順父親的機會了。」[攝影者:潘常光]

圖左 : 南京鄭淑貞聽完課後說:「要買一本『品格學堂二十年』的書回去送兒子,因兒子剛考上教師一職,她希望對他會有幫助」[攝影者:潘常光]
圖右 : 曾裕真老師的品德教育分享,讓學員非常受用,大家努力的勤作筆記。[攝影者:潘常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