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承擔志業 內外整裝蓄勢待發

承擔志業 內外整裝蓄勢待發

E-mail 列印
中區志工陳銘淇,今年(2012)酷熱的七月,參加花蓮短期精進,將汗水當成甘露水,體會到「用法做事不會累,用凡夫的身體做事會累。」

陳銘淇善巧在精神研習期間,分享將每日起床的第一句,保留向菩薩說,期勉學員晨起勿散心雜話。在精進研習休息期間,精舍師父帶領觀看中央山脈的土石流,說明:因第一棵樹未 紮根牢固,而造成後栽種的樹,也隨之滑下,期盼慈濟志工,引以為鑑。

有形衣著 無形儀態

辭親割愛離開家人,走入修行之路的德佩師父,專為精舍師父製作衣服。虔誠一針一線用心縫,縫製有形衣著,顯現無形的愛。「穿衣代表一個人的品格。」期勉慈濟志工,端正身 心,內外合一。「慈濟人是修行人,亦是弘法者,感恩沒有前人種樹,那有後人乘涼。」

「佛心師志,受證是承擔的開始。」德佩師父告訴學員,慈濟「藍天白雲」走過全球,是國際品牌。「八正道」藍長裝,時時以八正道為戒。柔和忍辱衣──旗袍,修習崎嶇心路。

隨上人構想 研發香積飯

上人向精舍師父提出,救災同時提供災民簡便熱食的構想。德晗師父在往昔精舍簡陋場所,為香積飯積極試做千百次,並提供組隊會議餐點,漸漸受到青睞。靜思精舍師父,也因此每 月逢五日及十日,為香積飯日,配上花生、泡菜及菜湯,就是美味餐食。

在2010年9月巴基斯坦賑災時,精舍師父清晨兩點即晨起工作,積存於三樓靜思堂,總計提供一百零三噸香積飯。運用巧思,以二十米帆布製作成輸送帶,自三樓滑落至一樓,並 以滾輪搬運;省時、省電、省人力之創意巧思,非科技時代之產物。

用生命替換,增長智慧;不惜時間,耐苦為修行。在克己、克難、克勤、克儉之生活,以毅力與願力,德晗師父甘忍、甘願卻滿腔法喜。

靜思行道 樹立典範永銘心

「柔和忍辱衣不只是穿在身上,還要穿在心上。我要用柔軟心走入人群,不再放逸。」來自四川的羅曉君說。這一次和先生李斌一起回來受證,聽到德佩與德晗師父分享「靜思勤行 道」課程,感覺人生的目標更明確、堅定。

「來這裡之前,還不太懂『靜思勤行道,慈濟人間路』,深覺自己很懈怠、很不精進。」這次在寫自傳時,她覺得很慚愧!能夠進入慈濟,曉君深感自己很有福報,也相信「一勤,天 下無難事」,回去後要認真推廣上人「一人一菩薩」的理念。

課程中,專注操筆記的六十九歲李桂清學員,生長於大陸,經歷過早期窮困的生活;但是看到精舍師父為賑災,在簡陋操作室製作香積飯,與搬運過程,體認師父們,用心克服無法預 知的困難,為之動容。

平常在蘇州靜思堂與靜思書院,參與香積茶水勤務的李桂清,早已養成簡約生活,物質不浪費習慣,並落實於全家生活中。「對慈濟志業永不退轉!將帶更多人進入慈濟。」即將受證 的她喜悅的說著。

學員酈麗,聽德晗師父謙虛表示:自己沒有學歷,卻能研發出勝過日本的香積飯,感動不已。在廣東深圳,她曾嚐過香積飯,感覺調味、包裝、擺置及方便性都很貼心。

是上班族的酈麗,首次來到臺灣,運用十五天的休假,規劃精進研習結束後,繼續承擔花蓮醫療志工服務,並多留在花蓮精舍,體會重叢林生活。發願授證後,深入慈濟教育領域,往 下紮根為主。

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學員由外而內的薰陶,將為受證後,整裝蓄勢待發。

圖左 : 首次來到臺灣的學員酈麗(中),運用十五天的休假,將在精進研習結束後,承擔花蓮醫療志工服務,並在花蓮精舍體會叢林生活。[攝影者:陳榮豐]
圖右 : 德晗師父承上人慈示,救災同時提供災民簡便熱食的構想。在往昔精舍簡陋場所,為香積飯積極試做千百次,以毅力與願力,滿腔法喜。[攝影者:陳榮豐]

圖左 : 課程中,專注操筆記的李桂清學員〈中〉,看到師父們在簡陋操作室製作香積飯,與搬運過程,非常感動。[攝影者:陳榮豐]
圖右 : 中區志工陳銘淇分享,於今年(2012)年酷熱的7月,回花蓮短期精進研習,將汗水當成甘露水,體會到「用法做事不會累,用凡夫的身體做事才會累。」[攝影者:陳榮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