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貼身的傳承 貼心的承擔

貼身的傳承 貼心的承擔

E-mail 列印
把別人給我的感動,變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再將我的所為分享出去,就是一種愛的延續。11月23日第一梯「2012年海外慈濟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即將進入尾聲,透過 資深志工的經驗傳承與使命承擔的溫馨座談,一解海外志工在當地所面臨的困惑。

◎先改變自己,才能感化他人

「女兒本來是要和我一起回來受證的。」滿頭白髮的李靜惠若有所失地說著,來自天津的她,很高興女兒可以和她一起做慈濟,怎奈女兒後來改信他教,讓她一度不能接受,想盡辦法 要把她拉回來,豈料只是加遽兩人的關係惡化。

資深志工余秀蓉安慰她說,只要有正信,道道相通;只要有博愛、光明面的,我們就要互相祝福,不要互相牽扯。充份展現慈濟人的那一份超然自在,女兒就會被妳的表現吸引,在探 討妳前後態度的改變下,不知不覺也拉近妳們之間的距離。

要如何在家業、事業、志業間取得平衡?還真難倒了來自上海的曾木宏。同為台商的徐智豪,大方分享自己剛開始也是放不下,常常在參與讀書會的時候抽空跑回工廠看看。後來他想 通了,何不用做志業的智慧來做事業、家業。久而久之,複雜的事情也會變得簡單。他舉例,有一次太太報怨孩子,恨鐵不成鋼。徐智豪打趣說:「鐵也蠻值錢的,慢慢教,不要生 氣。」

這樣的氣度,徐智豪也表現在工廠。一次,他看到員工採買舊桶子回來,徐智豪讚嘆他響應環保,但是價錢怎麼和公司平時購買新桶子的價錢一樣,提醒員工小心不要被人家騙了!員 工心生慚愧,道出家裡發生事故,他挪用部份的公款……。看著眼前低頭微顫的員工,徐智豪沒有責備,只請他好好把工廠看好。

◎付出不求回報,才能輕安自在

慈濟志工在成都、洛水帶動做環保的用心,讓當地志工心生感恩。然而隨著本地志工的越來越少,困惑也在日益遞減的人數中漫延。來自四川成都志工黃大朋說出當時的隱憂,但他隨 即轉念,南非的志工人數那麼少,卻是那麼發心持續。於是所剩無幾的幾人開始號召。年少的也可以一起來做環保,一個點、一個點走穩,一個點、一個點再鞏固起來。

來自四川志工李林也表示,當地志工反應回收所得沒辦法和付出的勞力成正比。資深志工葉彰棋回應,帶領的人一定要有上人的法,要有擔當與使命感,才能帶動更多的人一起參與。 資深志工柯武雄亦補充道,在臺灣,政府不回收塑膠帶,但上人呼籲,只要是對的,就要去做,不必管它可以賣多少錢?減少污染才是當務之急。

來自上海的田海濤請教,要如何帶領從佛門入的會眾?因為只要對方一談學論道,他就無法應答。資深志工黎逢時傳授,臺灣人常說「要相約(臺語)」,自己一個人的力量不夠,人 多就好辦事。就像上人說的,一生無量,無量從一生。福從做中得歡喜,慧從善解得自在,這樣就福慧雙修了。

聽完黎逢時的分享,田海濤頓時找到」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的答案,他形容那種感覺就像家人的善解,讓他毫無後顧地做慈濟。更像今天課堂上,精舍德懷師父和大家談「戒 律」,其中一句「要把藍天白雲穿在身上。」一樣,讓他深深體悟上人所說,「一性圓明自然」的意涵。

圖左 : 來自上海的徐智豪(中)分享,剛開始參加讀書會的時候還是放不下工廠。後來想通了,何不用做志業的智慧來做事業、家業。久而久之,複雜的事情也會變得簡單。[攝影者:陳基雄]
圖右 : 經驗的傳承與使命的承擔,透過資深志工的溫馨座談,一解海外志工在當地所面臨的困惑。[攝影者:陳基雄]
圖 : 女兒改信他教,無法和來自天津的李靜惠(右一)一起受證,資深志工余秀蓉(左一)安慰她,要互相祝福,不要互相牽扯,改變自己就會拉近彼此的的距離。[攝影者:潘常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