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紐強震 震出用鏡頭留史

紐強震 震出用鏡頭留史

E-mail 列印
「地廣人稀的紐西蘭,受證的慈濟志工約有四十人,社區志工大約二十多人,能盡微薄力量接引更多人,是我人生的目標。」

在紐西蘭承擔慈濟人文真善美志工的張元聰,這趟回來臺灣參加11月29日至12月3日的「2012年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他期望自己如一塊海綿,吸飽證嚴上 人的法髓,然後帶回紐西蘭愛灑遍地,接引更多的人加入慈濟志工的行列。

紐西蘭慈濟志工不算多,對於記錄慈濟歷史的人文真善美工作,資源也比較少,不像在臺灣,志工常有機會上課學習。承擔照相工作的張元聰,往往有活動時,就拿起相機,開始記錄 紐西蘭慈濟志工的點點滴滴,因此但他透過做中學,來提升自己的技術。而且他希望要把證嚴上人的精神、慈濟的精神,透過鏡頭讓所有人都看得到。

◎賑災發放 施比受更有福

認識慈濟最早要從1999年的921大地震談起,那時候張元聰在大愛電視臺的報導中,看到慈濟志工到災區賑災,體貼的膚慰鄉親。往後在幾次災難中,總是看得到慈濟志工賑災 的身影,這些都讓他對慈濟這個慈善團體,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去年(2011年)紐西蘭第二大城基督城發生了芮氐6.3級的地震,許多知名地標建築頓時成為瓦礫。由於紐西蘭長久以來沒有大天災,事發之後大家不知所措,因而造成了慘重 的傷亡。當時住在奧克蘭的張元聰,搭了一個半小時的飛機來到基督城,跟著慈濟志工投入賑災的工作,親手膚慰災民,也讓他感受到眾人無私大愛的力量。當張元聰把用寶特瓶回收 而製造出來的毛毯,送到災民的手上時,心中的感動無法言語,在他的心裏產生一股繼續做下去的強大力量。

在海外,慈濟志工要賑災必需花費花多心思,跟當地政府交涉,才能獲得信任,過程是艱辛又困難的。所以當慈濟志工來到了文化、人種完全不一樣的地方賑災時,居民大都會感到奇 怪,「為什麼來了個叫慈濟的佛教團體,又是臺灣來的,要來關心我們呢?」經過了現場的發放和播放證嚴上人的開示影片,透過一幕幕的影片不需要言語,就可以讓他們知道慈濟的 大愛精神。

「施比受更有福」這是張元聰每次去賑災發放時,感受最深的一句話,「將愛心及物資送給災民的那一刻,讓不同國度的災民,能夠接受慈濟的關懷和大愛,我的內心總是充滿了歡喜 和感動。」

為了家庭跟事業,張元聰時常會回到臺灣。因為佩服證嚴上人推動環保的理念,所以他回來臺灣時,會到環保站去做環保。他感慨的說:「在紐西蘭環保推動是不容易的,因為回收的 東西由政府統一收走。」雖然如此,不過現在慈濟紐西蘭分會設立了一個環保站,希望可以回收一些舊的物資,重新整理再送給照顧戶。

11月28日張元聰回到臺灣參加「2012年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從他下飛機就看到慈濟志工熱情的迎接,像是遊子回到自已溫暖的家,倍感溫馨。他告訴自己, 接受證嚴上人授證慈誠後,回到紐西蘭,一定要將在臺灣所聽聞證嚴上人的法,及這次研習會的課程內容,和大家分享。「回去後還要鼓勵大家加入慈濟志工的行列,希望每個人都是 慈濟大家庭的一份子。」張元聰在心中對證嚴上人及自己立下了永不改變的宏願。

圖左 : 「回去後還要鼓勵大家加入慈濟志工的行列,希望每個人都是慈濟大家庭的一份子。」張元聰在心中對證嚴上人及自己立下了永不改變的宏願。[攝影者:竺秦州]
圖右 : 張元聰師兄填寫受訪人同意書。[攝影者:竺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