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以他人為鏡 在法水中滌心

以他人為鏡 在法水中滌心

E-mail 列印
從清晨五點的晨鐘響起之後,三重志業園區就開始了今天(11/30)一整天的活動。為了讓返鄉受證的學員,能夠有機會盡量汲取法水,所以在「2012年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 誠精神研習會」課程進入第二天的清晨,就安排了《三十七助道品》偈誦,讓學員在短短的五天活動中,能夠聞法入心。

在聞法之後,必須走入人間,那麼個人的修為,就更顯得重要,因此「慈濟十戒」就成了維護慈濟人形象的基本修為。有了這些讓人所耳目一新的修為之後,才能「募心募款、愛灑人 間」,並且透過「齋戒護生」,讓「法入心、法入行」。

◎晨鐘滌心──三十七助道品偈誦

「人生在世幾十年,何必斤斤來計較,了解自我入經藏,天堂地獄在瞬間。」、「恆持剎那四正勤,勤須不偏道乃行。」、「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初冬清晨天未亮, 句句《三十七助道品》偈文的唱誦聲,縈繞在三重靜思堂的講經堂內。

靜思精舍師父帶領學員唱誦,學員隨著引罄與木魚聲,配合著音樂,字字句句唱誦著《三十七助道品》的偈文。《三十七助道品》包含「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 覺支、八正道」等三十七種修心養性的方法。

德宣師父對學員開示,安排唱誦《三十七助道品》為共修課程,就如同做早課。早課是學佛者對自己精進的要求,晚課是對自己的反省。《三十七助道品》同時也是慈濟第一個手語劇 的呈現,證嚴上人期待慈濟人把《三十七助道品》拿出來共修,因為《三十七助道品》是學佛者的畢竟智藥。

接著證嚴上人在《靜思晨語》影帶開示中也提及,人生無常,人有八萬四千種煩惱,只要源頭的那個念頭清淨,煩惱方能消除。只要記得《三十七助道品》中這三十七種修心養性的方 法,就能將煩惱以此法水洗滌。

洗滌之後,更要施以法水,心地的良好種子才能成長,所以更要有十波羅蜜,即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加上四波羅蜜「方便、願、力、智」。因為心地要 豐收,一定要有這些法水來幫助,而學佛不是獨善其身,還要兼利他人。

◎行經人間──細說慈濟十戒

「在精舍辦公室,曾有同仁告訴我,她一天只洗一次水杯。幾天後我就告訴她,我三天才洗一次水杯,結果她說,她已經五天沒洗水杯了……」靜思精舍德宣師父在「細說慈濟十戒」 時,將自己如何落實「十戒」在日常生活中的經驗與大家分享。

德宣師父接著表示,並不是都不洗水杯,而是用開水簡單的刷一下杯內的殘餘,即可再惜福,也是「克己復禮」的表現。像是在臺灣提倡「水撲滿、電撲滿」等,就是時時警惕自己, 把原來要消耗的費用,省下來存進撲滿。但是證嚴上人並不是要大家剩下來的都存入撲滿,而是希望大家隨時心存善念。所以「十戒」並不是身處在慈濟環境才做,而是依自己的環 境,用心落實於日常生活中。

進入慈濟大家庭,首先要遵守的就是「慈濟十戒」,慈濟志工在許多會議、課程與活動中,開場前一定要先恭讀「慈濟十戒」,以便時時提醒自己這份心念。十戒內容包括「不殺生、 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五項為佛教五大根本戒;而「不抽菸、不吸毒、不嚼檳榔、不賭博、不投機取巧、孝順父母調和聲色、遵守交通規則、不參與政治活動示威遊 行」,則為證嚴上人針對現代社會發展的特殊形態,所提出的生活要求。

來自馬來西亞的賴秀珍,因為時常與一位吃全素的朋友一起工作,養成習慣開始茹素。但因她身體不佳,家人怕她吃素之後身體更虛弱,她也曾嘗試吃肉,但她的嘗試,身體並沒有變 得更好,反而增加身體的負擔,而吃素卻可以讓她身體變清。

這幾年賴秀珍堅持茹素,並因她煮素食的習慣,影響家人一起茹素,家人說:「只要妳不買,我們就不吃」。看到家人願意茹素變,賴秀珍更下定決心,未來也要用心再與親朋好友分 享。

「只有人,才有因緣大懺悔、大齋戒、大精進,也只有人類才有慚愧心。」德宣師父最後勉勵學員,回國之後,要把握進入慈濟的因緣,勇於承擔、樂於配合,才能「信在慈濟、解在 慈濟、行在慈濟」,將慈濟人文永駐婆娑。

◎貧中之富──陳美玉用愛募心

研習會課程進入第二天,海外家人攝受於慈濟三重園區莊嚴氛圍,行進坐臥間充分展現出慈濟的人文氣息。上午的分組研討時間,學員分成四個中隊,分配至四個教室,以小組方式與 分享的志工面對面雙向交流。

「有人稱志工陳美玉是位超級臺傭,其實更應該稱她為超級大菩薩……」主持課程的志工,一開始便這樣介紹今天的分享者,人人聚精會神,滿心期待眼前這位個頭矮小的志工,究竟 是如何募心募款的。

陳美玉自稱沒讀甚麼書,談起話來草根味十足,讓人備覺親切自在。她分享走入慈濟的發心立願,逢人介紹慈濟、募會員、菩薩招生的種種,一路娓娓道來,帶給學員許多的啟發。

陳美玉善用證嚴上人的法與人結好緣,她說不要怕人家拒絕,只要你誠心誠意用愛關懷,在他心田種下善的種子,因緣成熟,總有一天它會萌芽。每天只睡五、六個小時,從事打掃工 作,月薪僅一萬多元的陳美玉,在聽聞證嚴上人說「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後,隨即發大心、立大願,共為家人捐了五位榮董,震撼了所有學員,贏得不斷的掌聲。

聽過陳美玉分享,學員文偉光深感懺悔,懺悔自己的不夠用心,懺悔自己的不夠積極。平常在邀募會員、介紹慈濟時,偶爾也會遭逢拒絕,大吃閉門羹。今天他有了更堅定的信念,回 到自己國度會更用心去募心,撒播善的種子。他更讚嘆陳美玉:「她只是個幫傭,竟然可以在幾年內捐出數個榮董,真是非常震撼喔!」有了今天的人品典範、學習對象,文偉光已在 內心注入了更強大有勁的動力。

◎募心募款──有心就不難

來自屏東經驗豐富的王來香,分享如何在社區募心募款。首先她感恩證嚴上人創辦慈濟世界,讓她有機會認識這群新發意菩薩。談及她的募款經驗,王來香表示係起源於證嚴上人要蓋 醫院,那時候的她只知道繳善款而已。

「有的人家裡的佛不拜,但是外面的佛卻經常拜。」王來香對所有學員說,父母就是堂上的活佛,對待雙親不是只給吃住而已,如果是這樣子那跟養畜生並無兩樣。由於對長輩有尊重 心,因此直到她的婆婆往生前,還一直讚嘆家中有一位慈濟媳婦。所以她認為修慧還要有正念,證嚴上人的智慧靜思語,要經常拿出來應用。「上人的話,我有聽進去,在還沒有資深 委員帶的時候,我就已經開始募款了。」因此王來香讓所有學員了解只要有心,募款就不難,有心就有福,有願就有力。

◎齋戒護生──茹素度眾生

稍做休息,學員再度進入教室,此時大愛劇場《那一年鳳凰花開》主角本尊楊啟祥,已等候在講臺邊,將為學員分享如何齋戒護生。

楊啟祥先帶來一段《鐵圍裡的悲歌》,一頭頭乳牛硬是被主人以棍棒邊推邊打上了貨車,小牛露出悲淒的眼神絕望地縮在一旁。一路上牛隻們死命地掙扎想衝出鐵圍,但那根本無濟於 事。當牛隻即將成刀下亡魂時,楊啟祥關掉了畫面說:「很恐怖喔!不敢看下去了!」

不管基於生態、慈悲、健康理由,其實大家都已有認知,也很確定吃素絕對是對的,應該做的,只是不知道如何吃素、如何推廣素食而已。因此,學員們的問題似乎很多,紛紛提問: 「每年歲末祝福,我們去邀約社區民眾必須響應齋戒,要如何推動宣導?」「蛋奶素、肉邊素是吃素嗎?」「吃五辛類食物算吃素嗎?」

楊啟祥都一一地予以回答,以便幫大家解惑,增強學員們對吃素更為堅定的信念。

圖左 : 學員專心聽講並勤作筆記。[攝影者:唐江湖]
圖右 : 人間菩薩「臺傭發願」陳美玉,發願三年捐榮董,以點滴清潔工作所得完成善的願望。[攝影者:楊萬生]

圖左 : 聽過陳美玉分享,學員文偉光有了更堅定的信念,回到自己國度會更用心去募心,撒播善的種子。[攝影者:楊萬生]
圖右 : 楊啟祥分享:「眾生平等,畜生因業輪迴受報而來,佛性不失;『不殺生』以虔誠恭敬心,對待萬物生命。」[攝影者:楊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