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會跟慧根 孩子的活靜思語

會跟慧根 孩子的活靜思語

E-mail 列印
「希望我先生可以像林孝式一樣,因為參加慈濟而改變,沒想到進來以後,真正改變的是自己。」

捐出吉隆坡靜思堂那塊地的馬來西亞慈濟志工林孝式,因為他無私的付出及人生改變的故事,感動了當地人蘇淑儀。使原本不喜歡過團體生活的她,馬上報名參加慈濟志工且發願要當 榮董。剛開始淑儀自己認為是有私心,因為是有所求,她要藉由慈濟改變先生。

◎把握因緣勤付出 了見苦知福真諦

蘇淑儀開始參加慈濟活動後,改變她的想法,不只認為捐錢是有錢人的本分事,發現當志工也是本分事,更加把握參加活動的每一個機會。

在參觀殘障院,看到那些不健全的人,淑儀知道了自己是多麼幸福;到了照顧戶的家中,才知道甚麼叫家徒四壁,也才知道原來世界上真的有這麼窮的人,她的感觸很深,更讓她感受 到見苦知福的真諦。「從此改變自己亂買衣服亂花錢的習慣,真的很慶幸,我學會知福惜福。」

參與環保是因為淑儀回到臺灣,看到臺灣的環保站做得很令人欽佩。比較之下,發現吉隆坡一個月才一次資源回收,間隔實在太久了,她就說服父母,將家後面的一塊地,捐出來當環 保站,讓很多人可以來做環保。

參與人文推廣功能,因為自己沒有很高的學歷但很願意學,這樣才有機會可以多看書,並與人分享。

◎聞法入心改自己 成為孩子靜思語

生活順遂的淑儀,育有二子,均已成人。從小的成長環境,讓她學會逆來順受、不會抗議,但現在知道要學習的是證嚴上人所說的「歡喜受」。一句「人要克服難、不要被難克服」靜 思語,讓她學會拿麥克風。還有一直自認為是一個乖乖女的她,又因為這句「脾氣嘴巴不好,心地再好也不能算是好人」,知道了自己還不夠乖,還不是好人,需要修正。

在慈濟,除了學會跟人配合,蘇淑儀還多交了一些朋友。知道人與人相處,大家相互的容忍是很重要的,講話輕柔一點,處理起事情自然會圓融。學到很多法,當法入心、法入行,講 話變謹慎了,自然而然會改變自己、改變生活困境。

做慈濟事,蘇淑儀總是勇於承擔、樂於配合,而且都是很發心的去做,所以越做越歡喜,就越投入。一向傳統保守觀念的父親看在眼裡,常常提醒她「做了、好了就要退。」就是要她 功成身退不要迷失自己,因為他認為女孩子不要在外這麼活躍。雖然從小淑儀對父親是千依百順,但這回不太一樣,她將父親的教誨,放在心裡,但勇敢堅持自己這輩子的選擇。為了 讓父親認同,她開始適時照顧父親的感受,讓父親知道自己在做的事,告訴他自己會小心,不會貪圖名利,讓父親安心。漸漸地感覺爸爸有在接受,因為娘家後面是環保站,有環保志 工來時,他已會主動去開門,而且要蓋吉隆坡靜思堂,他也願意捐款。

蘇淑儀比較冷靜、喜歡靜思,會清楚處理事情的人,剛開始對證嚴上人每日說法的《靜思晨語》並不想收看。慢慢地她做慈濟事,越做越法喜,再加上看到慈青們,為了聞證嚴上人的 法,都可以做到晨鐘起、薰法香。當自己沒做到,深感慚愧,所以蘇淑儀開始收看《靜思晨語》,沒想到越聽越歡喜。

現在《靜思晨語》已成為蘇淑儀每天靜心、淨心的法寶,因為證嚴上人的法簡單,容易入心,往往一句話可以讓自己的心情平復。若有不正確的思惟,也會因證嚴上人的一句話,而改 變觀念,天天讓法入心,然後用在生活中獲益良多。例如她與孩子的相處獲得改善,以前是不喜歡去說孩子,現在會很有耐心去與他們溝通,她曾對孩子說:「我寄一本靜思語給你好 嗎?」沒想到孩子卻回答:「媽媽妳就是一本靜思語,你現在真的不同了,講話的語氣及給的答案都不一樣了。」

一路走來看到自己及家人的改變與成長,蘇淑儀的內心充滿感恩。此行回到臺灣慈濟三重園區,參加11月29日為期五天的「2012年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在接 受證嚴上人授證的前夕,坐在靜思堂裏,蘇淑儀回想這一路走來的慈濟路,讓她發自內心,由衷地感恩證嚴上人、感恩身邊的慈濟志工,因為有他們的陪伴及愛的關懷,讓她的慈濟路 走得非常法喜充滿。

圖左 : 蘇淑儀(中)身心寬暢時間,聆聽資深師姊分享。[攝影者:陳慶臨]
圖右 : 飲一悲智慧的水,蘇淑儀(一排左三)聆聽德格師父分享[攝影者:李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