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豆漿行克儉 豆渣餅零廚餘

豆漿行克儉 豆渣餅零廚餘

E-mail 列印
2012年12月2日凌晨三點許,天空黑濛濛地,慈濟三重靜思堂仍在沈睡之中。為了「2012年海外慈濟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第二梯三重場次早餐的需求,承擔香積(廚 房伙食)工作的十位慈濟志工,已經於三重靜思堂前排列成兩行,準備進入廚房。

◎親磨豆漿 克勤克儉

進入廚房之後,香積組志工立即各就各位,頭戴白色三角巾,身穿圍裙並戴著口罩,大家分工合作,準備著今日營養健康的早餐──包子、豆漿。

這次海外營隊香積組工作,係由臺北市中正區慈濟志工所承擔。而三重區慈濟志工林王滿妹,因對園區環境較為熟悉,除了陪伴關懷之外,也親自共同參與,承擔這次早餐重要飲料的 磨豆漿之工作。

高齡七十歲的慈濟志工林王滿妹,在談及磨豆漿的過程時,顯得既樸實又親切。她表示,從2005年開始接觸香積工作,對豆漿的製作非常有自信,是志工口中的「老仙角」(臺 語,專家之意)。

昨天下午,林王滿妹特別親自去挑選優質黃豆,並將黃豆浸泡在水中六個小時。今天早晨,當她準備將黃豆放豆漿機時,卻聽到發出來的聲音不太一樣,她馬上發現是因為豆漿機的螺 絲沒鎖好、上方孔沒對好,所以就立即調整重新再來。

林王滿妹表示,這沒什麼,只要面對問題決解它。如果有問題仍繼續使用,機械容易損壞,所以平時就要多用心,就算關關難過,也要關關過。

雖說現在豆漿機有比較方便,但也需要有人在上面放豆子、在旁接豆渣以及承裝過濾後的豆漿,也算是展現了千手的協調。

當問起為什麼不買現成的豆漿時,林王滿妹說:「現在黃豆一斤十五元,像這活動需要四十斤,約六百元,如果買現成可能要二千元,這樣可以省下很多,而且自己製做也比較濃、比 較乾淨。」她表示,這樣做的原因就是要實踐「克勤克儉」的精神。

為了讓所有的人都能享用熱騰騰、熟悉的味道,整個豆漿三大鍋,從磨到煮的過程,約需要一個多小時,並且也需要有人時時攪拌。另外,在煮沸的過程中,也需要將鍋盆上的泡泡撈 起來,這樣才會有香氣四溢的豆漿可品嚐。

◎豆渣成餅 展現家風

志工洪玉雲拿著剛剛過濾後的黃豆渣,將它放進大鍋盆裡,同時將已經細切的紅蘿蔔及高麗菜、玉米粉、五香等一同放入鍋盆子裡揉。然後,再將之揉成約五公分大小的餅,放入平底 鍋上煎,那麼一塊塊的豆渣餅就這樣完成了。

洪玉雲表示,黃豆過濾後的豆渣,早期人們生活困苦,樸實克儉,都捨不得丟掉,所以會加以利用並做成其他食物或做其他運用,這次特別利用海外慈濟人回來的機會,讓大家回味一 下古早味,也讓學員了解克勤克儉的精神所在。

豆渣可以做豆渣餅,不僅可以讓學員看到並品嚐,也可以在善加利用的過程中,落實「零廚餘」的觀念,可說是一舉兩得。

圖左 : 在大鍋裡煮生豆漿需要攪拌非常費力,並要把豆漿的渣撈起來,喝起來才順口。[攝影者:林郁淳]
圖右 : 利用黃豆研磨剩下的豆渣製作成豆渣餅達到零廚餘,無任何浪費。[攝影者:林郁淳]

圖左 : 豆渣餅經過充分攪拌過後經由油炸製作成餅,讓學員體驗古早人窮苦的食材。[攝影者:林郁淳]
圖右 : 林王滿妹每天親自挑選黃豆,使用品質最好的豆子,既環保又省錢。[攝影者:林郁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