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師公上人 我的中文進步了

師公上人 我的中文進步了

E-mail 列印
「師公上人,我的中文進步了!」 出生於1988年、來自澳大利亞的宋東遠,曾經在花蓮靜思精舍參加志工早會,跟證嚴人分享時,以非常不流利的母語表達。當時證嚴上人和藹的對他說:「中文要練習喔。」宋東 遠記住了,回去也努力學習,現在已能說出一口流利的華語。

◎醫療人文植入心 志為護理傳大愛

宋東遠的媽媽是慈濟委員,他很早就開始接觸慈濟。十五歲開始參加從慈濟少年社,繼而大學時慈濟青年大專聯誼會,畢業後承擔慈青學長。今年(2012年)要受證為慈誠。

幾乎每年都會回來花蓮慈濟醫院當醫療志工的宋東遠,受慈濟醫療人文的薰陶頗深。他知道澳大利亞非常欠缺護理人員,所以求學時,選擇就讀護理專科學校。目前服務於養老院,預 計工作兩年後,再回校園讀大學,期待以慈濟精神,完成「男」丁格爾使命。

每當回花蓮慈院當醫療志工時,宋東遠看到醫院裏乾淨又寬敞的空間,也聞不到藥水味。在這個不像醫院的空間裡,宋東遠見到醫師不只是醫病,更從生活層面去關懷病患、家屬,病 好了還會繼續關懷,真正做到醫心。「醫病互動關係,真的非常好。」宋東遠說。

宋東遠反觀他在澳洲服務的養老院,空間既小、老人又多。他目前服務的對象,都是重症老人家,他們不愛講話,即使問話也不一定得到回應,有時還會因為情緒激動,無故打人。

「大家都是平等的,要用同樣的心對待。」宋東遠想起證嚴上人的開示,所以他告訴自己:「還是要本著慈悲心,照顧他們,以慈濟志工精神面對。」因此在服務過程中,他學到很 多,也比別人快速成長。

宋東遠從小聽志工們講國際賑災及慈濟人醫會,知道災難發生時,慈濟人醫會成員常會隨著志工腳步,到災難現場做義診,這一點非常吸引他。所以憧憬有朝一日,能跟人醫會成員, 一起去參與國際賑災。因此,他現在以成為人醫會的一員為目標,努力加油。

◎觸角延伸廣招生 號召接棒擔使命

此次宋東遠回臺灣參加「2012年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聽到證嚴上人慈示,「『四法四門四合一』是平衡的,是橫向,非縱向。人人是合心,也人人是協力。如果 我是合心,當協力人不夠,我也會過去幫忙,沒有分誰比較大,都是合和互協的。」

宋東遠聽後,心想澳洲的慈青,應該也要落實「四法四門四合一」。「不過目前人太少,要如何達成?」經過短暫的思索,他告訴自己,首先要將此次研習會的感動,帶回僑居地分 享,先感動慈青學弟、學妹。然後由大家去推廣慈濟理念,將澳洲的慈青社觸角延伸,而且一定要先學習如何招生。

同時,鼓勵慈青學姊、學長,勇於出來培訓慈濟委員、慈誠。因為慈濟志工的年齡,一年一年增長,年輕的一代應該趕快接棒,一起承擔、傳承慈濟的使命。「希望明年(2013 年)可以帶更多的慈青學姊、學長回來受證。」宋東遠看著講臺上的證嚴上人,立下這個宏願。

今年(2012年)也適逢慈濟慈青二十周年,宋東遠在研習會結束回澳洲後,年底又將回臺灣繼續參加「全球慈青營隊」。

已經回來參加八年全球慈青營隊的宋東遠,還是期待每年年底,都能夠回來參加。證嚴上人說:「人人都是一部大藏經。」宋東遠每次回來,看到志工們的精神,就是他再出發的最大 動力。他也期許自己,時時的回臺灣聞法,能有更多的能量帶領慈青。
圖 : 宋東遠(左二)要將參與營隊的這份感動帶回僑居地,感動慈青學弟、學妹,鼓勵慈青學姊、學長,勇於出來培訓委員、慈誠,能趕快接棒,一起傳承「慈濟」的使命[攝影者:竺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