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去奢就簡 找回勤儉的美德

去奢就簡 找回勤儉的美德

E-mail 列印
馬來西亞的蕭亞賢,育有二女一子,自幼生活困苦,父母生性勤儉,婚後生活清苦。經過夫妻倆共同努力,家中經濟改善,後來家裡還請了傭人,生活變得奢侈浪費而不自知。

◎去奢華喚醒良知 力行簡約勤助人

2008年,蕭亞賢的大女兒受證為慈濟委員,在她的牽引下,蕭亞賢認識慈濟,也開始懂得惜福,且找回過往勤儉的生活。

蕭亞賢加入慈濟志工後,承擔慈濟少年隊的隊輔。有一回,帶慈少參訪安養院,蕭亞賢看到很多行動不便的老人家,躺在那邊,她覺得很悲傷不捨。因為她的父母已先後往生,錯過了 盡孝的機會,而甚感懊惱。但當下她轉個念,還好還有機會為其他的老人家付出。

剛開始做環保時,蕭亞賢的先生很反對。還好先生有慧根,蕭亞賢也很自愛,讓他放心。今年(2012年)先生已參加見習培訓,明年也要回來臺灣受證慈誠。而讓蕭亞賢感到最開 心的是先生的茹素,因為去年(2011年)歲末祝福入經藏的因緣,他開始茹素108天。接著母親節孝親活動,又茹素108天,不知不覺他就養成了習慣,現在可是天天茹 素。

「不要把自己的肚子,當成動物的墳場。」蕭亞賢提起自己茹素的因緣,記得2006年回花蓮尋根時,聽到證嚴上人這樣的開示,「自己怎麼從來都沒有想過呢?」她回到馬來西亞 後,就開始茹素了。

那次看到上人,就像看到自己的母親。小時候父母親勤儉的身教,好像從現眼前。蕭亞賢自我反省。而且當她聽到「緬甸米樸滿」的故事,令她很感動,「他們是弱勢的人,都可以捐 出二分,為什麼我生活這麼好,反而不能?」她就開始想把「日食八分飽、二分助人好」的理念落實在生活中,時時提醒自己要勤儉,且把過往簡樸生活的感覺找回來。

現在她的生活很簡單,平常會做雨水回收、零廚餘、做堆肥、開始自己種蔬菜。

「特別請師兄在屋頂安裝水管,回收雨水。還準備很多桶子,所以只要一下雨就會很忙。」蕭亞賢很高興地說,回收的雨水,可以使用兩個星期,大概都用在洗衣服、澆花、沖馬桶、 洗廁所、地板等等。

家中人口簡單,所以煮飯時,就把菜頭、菜尾都拿來煮湯,然後簡單的煮兩道菜,就落實了「零廚餘」。

上人常常提起的克己復禮、清淨在源頭、與地球共生息,所以蕭亞賢開始在家裡種很多樹木,用樹木來涵養水份,進而滋潤大地,「每天變得很忙,所以沒有時間逛街購物,也沒有時 間看電視,生活變得簡單又輕安自在。」蕭亞賢把省下的錢,買一輛二手貨車,提供環保站載送資源回收用,真正做到「八分飽、二分助人好」。

◎用心當下不殺生 包容寬大廣招生

2012年11月28日蕭亞賢回臺灣參加「2012年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濟精神研習會」,和要接受上人的授證為慈濟委員。

在研習課課程中,蕭亞賢學習到每個起心動念,都要用心在當下,而且還學到募心募款的好方法。「長情大愛 蓋心靈的家」 慈濟志工梁昌枝分享花蓮靜思精舍的擴建工程,蕭亞賢 為上人獻生命的真誠很感動。

對慈濟十戒的「不殺生」,蕭亞賢在研習會中,有更深的體悟。以前怕被蚊子叮,去買電蚊拍電蚊子,現在想起來,是很殘酷的行為。還好現在都不做這些事了,連殺蟲劑也都不用 了。若有小螞蟻來,會請牠們離開。到花園也盡量注意小螞蟻、小蟲、小蝸牛的身影,走路要很小心,盡量不要傷害到牠們,與牠們和平共存。

「上人常提到的社區化來帶動社區,讓社區志工喜歡來勤耕福田,永不退轉。」蕭亞賢經過五天的研習,她告訴自己時時警惕自己,要相信因緣果報。且對自己有時太在意別人所說的 話,沒包容心很快就反應,而出現的情緒化,要培養善解包容及寬大的心胸,「帶動家人一起來付出,對的事,做就對了。」蕭亞賢堅定地說。
圖 : 在「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進研習會」蕭亞賢學習到每個起心動念都要用心在當下。[攝影者:杜勝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