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名『磨』張永婕 放下怨懟路寬心更寬

名『磨』張永婕 放下怨懟路寬心更寬

E-mail 列印
「唧-唧-唧---」戴著N95口罩,神情專注的用心在豼貅的研磨,背後駕著一台風扇吹呀吹!有大理石完工的韋馱法像、黃玉雕刻完工待送出貨的彌勒佛像、一大片青玉石粗雕 後等著細磨的屏風……。不敢說是全台灣唯一的石頭研磨(石頭拋光)女師傅,卻絕對稱得上是花蓮第一人。女兒為此將母親改成和名模特兒「賈永婕」一樣的名,只是,她叫「名 『磨』—張永婕」。

◎經藏演繹悟今生

「媽,妳看她們年紀那麼大,做環保做得那麼發心、歡喜;你只要肯,我就帶你去做環保。」張永婕陪著憂鬱症的母親看著大愛台播出的草根菩提,一面分享、並鼓勵的口吻說著,豈 料母親沒好口氣的說:「自己顧乎好就好,幹嘛去管別人?」

回頭一想,真該感恩母親,如果不是母親一句讓自己「擰」到不行的話,永婕可能也不會進慈濟,而在今年(2012)自殺的弟弟,讓她體悟生命的無常,鞭策她更精進在慈濟菩薩 道上。

自小家境不豐的鄉下人家,上有大姊一人,下有四名弟弟,記憶中父親在森林開發處上班,母親說他是從沒拿半毛錢回來養家,家裡並不好過。「從小被母親打到大,很小的時候就是 要做工。」

「一休息就是要剝魚作魚鬆,殺很多魚,動作很快。」從小的訓練,現在的永婕做起任何事,動作快速俐落。當時候的年紀面對一大堆的死魚也沒有任何感觸,反而是歷經2011年 全省「水懺」演繹以及花蓮經藏演繹之後,如今靜下心來,懂得感嘆當初為何如此的苦?歷歷往事,自己更加懂得去懺悔、感恩!

從小困頓的家庭環境,養成永婕剛強、有擔當的個性,同樣為自己的婚姻賭上一條不歸路。

◎強悍蠻橫失親人

與前夫是表親關係,十九歲那年奉子成婚並不是一件光彩的事。婚後帶著二條被子,幾件衣服從宜蘭搬遷到花蓮定居,租起小木屋,開始經營石頭雕刻與研磨拋光的代工工作,二十歲 的永婕從此與石頭結下三十年的不解之緣。

不被祝福的婚姻,不管在精神或經濟上都是窮的結合,「當初來花蓮連900元一個月的租金都付不起,睡地板;早上吃頓稀飯,中午省著不吃,晚上才陪先生吃頓晚餐。」想起苦日 子,永婕忍不住還是紅了眼眶。

窮人家孩子的出身,她比任何人都拼命賺錢。「前夫可以不要老婆,但是不能沒有朋友;兩人不吵架,但是可以冷戰1、2個月。」如今可以說出口的事,永婕反而自責是自己的無明 也沒有善知識,導致夫妻間的裂痕愈來愈深。

孩子一個一個的出世,自己一個人又要帶孩子、又要送貨,無暇理會前夫感受,只能牙根一咬,心裡頭想想或許是因緣果報,同時盤算離家的念頭。

慢慢地,孩子漸長,公司業績卻從一個月2、30萬的營收,降至1、2萬元,孩子學雜費、生活費、房貸等問題一一浮現,加上2000年的金融風暴危機,日子頓時感到難捱。

腦子靈活的永婕毅然決然的主動出擊到其他工廠接單。接遍了花蓮大大小小的工廠,順理成章轉變成論件計酬的方式,「有時候一天完工就有3、4千元的工資可拿,當時就是有錢就 接工作。」勤快的外出接單卻埋下離婚的伏筆。

「你靠你老婆就好了。」工作接觸的多半是男性,不免閒言閒語傳到前夫耳朵,前夫開始發脾氣動手打起永婕,個性剛烈的她原本就不看好這段婚姻,這時候火上加火,內心自問: 「我又不靠你吃穿。」2002年歷經家暴的痛楚,永婕選擇離家出走,這一出走就是五年。

五年後,婚姻並沒有挽回,永婕鐵了心似,將房子、孩子全部留給前夫,簽字離婚。

◎行善要及時 要做對的事

離婚後照常接單工作,因為工時彈性大,沒事在家陪伴母親觀看大愛電視的時候,畫面看到八十多歲的老菩薩、甚或因為做環保而療癒憂鬱症之類的報導,永婕對著躺在座椅上的母親 用鼓勵的口吻說:「妳看人家做環保做得那麼發心歡喜,你只要肯,我就帶你去做(環保)。」

「自己顧乎好就好,幹嘛去管別人?」母親冷冷的回應,讓同樣在家暴過後有憂鬱及躁鬱傾向的永婕,憤而與母親嘔氣逕自去到環保站。

四月底的春末,永婕在中央路環保站遇上熱情親切的李慮雅師姊,一會兒邀入經藏、一會兒邀茹素,永婕從沒拒絕過,都說好,卻也真正走入慈濟菩薩道。

「我的貴人真的是我媽。」從入經藏過程,永婕幡然醒悟,是母親讓他走進慈濟;而弟弟的自殺身亡,讓她更精進。隨著陣陣研磨的粉塵飄往空中,永婕悠悠的說著家人對她的改變。

一次下著大雨載著弟弟由醫院返家途中,永婕閃避過路中間一隻橫死的大狗,心裡嘀咕著沒把狗移開,直到晚上十點左右,與友人備好工具再度前往,「大腸、肝、內臟等,早就粉身 碎骨,邊撿拾狗屍塊、邊懺悔。」自己的遲疑,卻造成一條狗體無完膚,內心一度非常自責的她如此描述當晚過程。

永婕忍不住懺悔沒在第一時間移開大狗,直言「對的事沒做而後悔。」而受傷賦閒在家的弟弟,突然自殺身亡,讓永婕勾起家人在弟弟受傷後一連串求神問卜的情景。

神壇高人指點弟弟要多行善佈施,「一般人一定是等退休才會有空做好事,有錢才肯佈施。」「行善」、「佈施」在永婕的內心霎那間變得更清澈,體會到生命的無常,「當下對的事 就要去做!」

◎磨石哲學 好修行

「太慢進慈濟,否則自己的婚姻不會這樣。」因為路上的一隻狗、弟弟的往生,讓永婕有機會去思考與己有關的人生課題。最直接的衝擊便是自己擅長的玉石研磨工作。

個性直率又剛烈的她,以往看到雕刻師的作品,自恃看過的石頭與研磨的經驗,一股傲慢的姿態,毫不留情面的,一定當場指導他人作品。反而以一位新手姿態來到慈濟,因為碰到障 礙,有了反觀自省的機會。

以前師傅刻得很粗的時候,她會說:『這叫我祙安怎磨?你嘛撿咖優一點!』而現在師傅們刻怎麼粗,她會轉念:他們刻這麼粗我有辦法磨得細緻、磨得漂亮、光滑,是我的厲害(才 能突顯我研磨的功夫)。」

隨著時間的消逝、經驗的累積,以前的永婕眼睛就只向錢看,就連磨個佛像也只是個賺錢媒介而已;但是現在的她,「想到佛像是給人供奉用,要更細心一點。」心念一轉,心態的改 變,現在研磨起佛像更有那份恭敬心、歡喜心。

「磨石頭其實跟我們人生很像,我們可以隨隨便便帶過,我們也可以讓它精采一點。」說起磨石頭經,剎時永婕眼睛一亮,做慈濟與磨石頭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呀!

現在比較容易善解,也磨掉不少個性的永婕便說,「越精緻的石頭我磨起來越有心得,就像進入慈濟世界也是一樣,遇到的人就像磨石頭一樣,磨你的個性,就看你怎麼去接觸,怎樣 去釋懷。」

沉思了一會兒,隨之脫口而出:「進慈濟對我最大的改變是上人說『原諒別人,善待自己。』」

◎明因識果發菩提願

從小被母親打罵長大的永婕,心理恐懼,與母親溝通產生隔閡;內心渴望能與母親撒嬌、苦悶之際時而想依偎在媽媽的懷裡,卻又害怕被刺蝟刺傷的情結。對比與其他老人家自然的互 動,交織矛盾的掙扎,一雙怯怯的手,總是搆不到母親的身旁。

入經藏之後,不管在車上聽CD或唱誦至「生死海中長漂泊」這前後段落,總讓她難以自抑的潸然淚下。回顧今生所遭遇,不外是「不明因果昧罪福」「強悍蠻橫失柔和,易忿難悅多 含恨」;「經文裡面好像在寫我的人生故事」她說。

離了婚,努力挣到錢、有車子、房子,但是在股市裏輸得更多;懺悔自己的懵懂無知,不明因果、不調聲色、不懂縮小自己,直到葬送了自己今生的婚姻。「我不知道我要漂到哪裡? 沒有人生的目標。」孤單的靈魂,總還是缺了什麼?

一連串的不順遂,不禁問蒼天,自己究竟種的什麼因?為什麼今世所嚐都是苦果?茫茫人海中載浮載沉,家?又在哪裡?

因為加入慈濟大家庭,讓她的人生有了不一樣的轉折,有了方向與目標!

與石頭為伍三十年,加上自己暴躁、剛強、不認輸的個性,以前看到前夫就是一個「怨」,回去探望孩子一看到前夫不僅轉頭就走人,回到車上還氣得半死。但是因為入《水懺》,聽 上人的話「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斷然放下對前夫的怨懟,轉而與他當朋友般聊天;此後,前去探望孩子之時,道路變得好寬廣、平順好走。

或許承襲自母親從小的打罵因子,脾氣容易就出在小孩子身上。兒子陳哲偉從小也是在永婕的打罵管教下成長,但是如今懂事的他卻懂得善解母親的偏激方式,對於母親為加入慈濟後 的轉變感觸特別深。

「我媽沒加入慈濟之前比較封閉,加入慈濟之後,敞開她的心胸了吧,對什麼東西都會採取比較樂觀…」「每次笑容真心從內心散發出來的那種笑容,…差很多啦!」母子倆深深的擁 抱,無聲地表達寬容與祝福!

如今,即將受證成為慈濟委員的她,還沒說出口的只剩下對母親的感恩。「媽媽我真得很愛妳,我也很感謝妳!」心底吶喊千百回的聲音,擔心一旦說出口被母親拒絕,至今仍無法兌 現!

走入養護中心看著永婕貼心牽起老人家的手、膚慰著,除卻與自己母親的心願未了,發願精進菩薩道,願終生做慈濟的心願,堅定不移!

圖左 : 鳳林環保教育站成立時參與與鄉親溫馨奉茶現場。(前排右起第二位)[攝影者:劉鴻榮]
圖右 : 二兒子陳哲偉在永婕的打罵管教下成長,但是如今懂事的他卻懂得善解母親的偏激方式,母子倆深深的擁抱,無聲地表達寬容與祝福![攝影者:楊寶月]
圖 : 加入慈濟之後,敞開心胸的她,對什麼東西都會採取比較樂觀的方向去看;家人感受得到每次真心從內心散發出來的那種笑容。[攝影者:楊寶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