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學子過心年 假期不空過

學子過心年 假期不空過

E-mail 列印
每年特地從海內外各地,回精舍過年的靜思家人年年俱增,且涵蓋各年齡層。一群年輕的志工充滿活力,在各工作岡位盡其責,他們說:「與其把假期浪費在吃喝玩樂,不如在精舍為 全球慈濟人服務,會更有意義。」

◎學習付出 收穫滿

張雅鈞就讀林口高中一年級。懷著興奮之情跟著媽媽廖翊君,承擔精舍文字記錄。第一次回精舍圍爐過年,與資深志工一起訪談海外回臺的志工,讓她可以磨練外語能力。更令她佩服 的,是海外慈濟人在缺乏資源情況下,卻仍然能夠廣招志同道合的志工。

短短幾天實作練習,只要分配到的勤務,小小年紀不退縮勇於承擔,總是盡力達成交付的任務。她更能體會精舍師父所說,很多道理與法不只聽還要去力行:「原來說不如實地做,才 會真的有體會。」雅鈞說出這兩天來的收穫。

張雅鈞目前仍是慈少,回花蓮過年對她來說非常新鮮;原本雅鈞都跟家人回到南部過年,今年奶奶身體微恙,只能在新店慈濟醫院過年。在徵求家中親人同意下,放棄跟著姊姊回南部 拜年,執意和媽媽回到花蓮與上人過年。

雅鈞說:「雖然對家人有點抱歉,但有幸能與師父一同過年,吸收上人的法語,也算是一種很難得的經驗。」這幾天,除了人文真善美的勤務,她還會抽空到處幫忙結善緣。看到常住 師父身體力行,小小年紀深深感言:「從前只是覺得自己懂了,但卻沒有真正運用在生活中。見到精舍師父這樣的精進,我們豈能不跟進呢!」

就讀於文藻外語學院四年級的陳姿穎,在知客室協助志工安單,她說:「要好好把握大學生活的最後一年做志工,將慈濟的人文充實滿滿。」

姿穎從小家境不是很好,求學過程很辛苦。高中時因經濟因素要中斷學業,師長得知後協助與鼓勵,讓她完成學業及繼續升學。在大學兼了二個家教、打工,姿穎曾埋怨過自己為什麼 這麼辛苦,加入慈青後體會「見苦知福」而不再埋怨。今年姿穎用打工的錢,第一次給父母紅包,很開心終於有能力回饋了,姿穎說:「出社會以後要用師父的法,用包容的心跟別人 相處。」

◎身體累 心靈充實

黃思佳就讀和春技術學院大傳系四年級,騎著三輪車穿梭在人群中,送貨到靜思書軒及流通處。未加入慈青前,思佳的假期也曾跟一般年輕人一樣玩樂;但是每次回家都覺得很累,是 心靈上的累。思佳說:「來花蓮做志工身體雖然很累,但心靈卻是很充實的。」

沒回家跟父母一起過年,在他人眼中也許算是不孝順,但是思佳說:「孝順是每次跟父母在一起都要做的,不是只有過年這幾天。這二年爸媽都受證為慈濟人,也很鼓勵我回來做志 工。」

慈青學長楊政軒也是第一次回精舍過年:「我從來沒有想過可以跟慈濟結這麼深的緣分。當初會加入慈青社,純粹是因為招生的慈濟志工很熱情,因為不好意思拒絕邀請,參加了活動 以後,慢慢的愛上了慈濟。」

以前過年都是回外婆家,會想要回精舍過年,是因為聽說精舍的過年很熱鬧。精舍的每個師父都很親切,一見面就會招呼:「回來囉!吃飽了沒?」楊政軒說:「精舍跟家一樣溫暖, 在別的團體中找不到。」

政軒在知客室負責男眾安單的工作,因為過年來安單的除了慈濟人,還有一般會眾,所以要一再地說明精舍安單的規定。政軒說:「有些小朋友不喜歡做早課,我就帶他們去挑菜,或 是其他的地方只要不要影響早課就行。遇到一些年青孩子,在寮房沒開放的時間爬牆進入,或是晚上坐了接駁車逛夜市的,最後都是跟他們做朋友的方式一一化解了。」

◎大愛 讓心擴寬

蠟燭工坊內老少志工正手腳勤快地包著水餃,就讀於臺中科技大學的凌宛琪,和臺灣體育學院的楊佳真,相識在中區慈青社,跟家裡溝後第一次回心靈故鄉圍爐過心年。

第一次包水餃的楊佳真,一開始有點手忙腳亂,小心謹慎地將雪裏紅菜餡,放入水餃餅皮內,然後再慢慢的捏住邊皮。她不好意思地說:「剛學、包的不好看啦!不過師姑要我們用歡 喜心來做,希望吃到我包的水餃的人,都能開開心心。」

臺中委員黃鳳美告訴凌宛琪、楊佳真:「回去精舍幫忙一定要自己找工作做。」因此這幾天,她們努力找事做,不但學會包水餃,也會做發糕等等:「只要用心學習就能學到很多東 西,包括人生哲理也在付出當中體會。」

才高三的李安麒,媽媽覺得她生活作息不規律,老是把時間花在遊戲玩樂中。希望她利用寒假期間來精舍調整生活作息,學習簡樸生活。一月三十一日就從臺南來花蓮,幾天下來她很 震撼,看到那麼多志工大家一家親,自然的向心力回到精舍。

「我一開始學做發糕,總想要快速弄好,沒想到欲速則不達,讓我體會到做事不一定求快就比較好。」安麒很法喜,打了電話回家跟媽媽分享這幾天的見聞,也感恩媽媽要她來精舍才 能有如此有意義的假期。

前兩天的早會,安麒懺悔地說:「太早起不小心都有打瞌睡,後來幾天看到敘利亞難民的新聞,體會自己其實好幸福。」她第一次參加慈濟活動,從做中深深發覺慈濟四神湯「知足、 感恩、善解、包容」好受用。她笑笑著說:「原來大愛可以把心擴寬。」

圖左 : 就讀於文藻外語學院四年級的陳姿穎,在知客室協助志工安單,她說:「要好好把握大學生活的最後一年做志工,將慈濟的人文充實滿滿。」[攝影者:游錫璋]
圖右 : 臺中的慈青凌宛琪、楊佳真(前起),都是大四生,相約回精舍過心年學習付出。[攝影者:游錫璋]

圖左 : 慈青學長楊政軒(右)負責男眾安單工作,也負責安撫、陪伴年輕訪客。[攝影者:彭美蘭]
圖右 : 黃思佳就讀和春技術學院大傳系四年級,她說:「來花蓮做志工身體雖然很累,但心靈卻是很充實的。」[攝影者:徐月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