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牙套磨破皮 仍堅持練好歌

牙套磨破皮 仍堅持練好歌

E-mail 列印
「來到遙遠的省都,想起故鄉的草埔,阿母對阮有講起,一枝草一點露……」趙芝寬與技術學院同學,以嘹亮的歌聲詮釋著思鄉曲目。

即將畢業已經為自己定好人生方向,決定繼續升學,二技畢業後計畫回到慈濟醫院服務,她說:「慈濟醫院是個友善的環境,對醫師及護理師相當尊重。相信專業如果受到尊重,服務 品質能更提升,服務者的心會更堅定。」

◎課業重 仍把握機緣

喜愛唱歌也喜歡站上舞臺的感覺,讓護理系五年級的趙芝寬,即將畢業課業繁重,衡量能參加的時間參與手語音樂劇,演唱「一枝草一點露」。雖然只有短短二周的練習時間,自我要 求甚高的芝寬,限定自己每天開電腦時,一定要先練歌至少三遍。閒暇時也把握時間一遍又一遍地練習,帶著牙套的她,雙頰內側被牙套磨破皮,仍堅持要好好練歌。

從桃園到花蓮慈濟讀書,異鄉學子唱起這首歌感受特別深刻,更能融入歌詞的意境中。芝寬表示,第一次彩排站上舞臺時,雖然已經張開喉唱得很大聲,這麼大的場地卻只聽見回音, 完全聽不見自己的聲音。在演唱時強忍著要哭的情緒,當退場時淚水就止不住地流下來:「只有在一年級剛到學校時,曾經想念家人哭過。」這次彩排落淚,是芝寬有感而發,真情流 露的表現。

在迴廊,同學反覆練唱著,芝寬鼓勵其他同學:「大家被通知練習的時間或許很短,課業也很重;但想想,我們難得有這樣的機會,可以站在靜思堂舞臺上演出,大家要用心唱,唱出 聲音。」芝寬希望大家用心詮釋歌曲,盡最大的心力完成演出,讓大家走入音樂手語劇的饗宴。

長相甜美的芝寬,來到慈濟開始素食,回家會向父母勸素,她說:「父母肉食習慣已久,而肉食的烹飪需要加入更多調味料,我會以調味料會造成身體負擔為理由,來勸導父母少 肉。」到慈濟讀書,芝寬開始認識慈濟:「我告訴家人有參加活動,大愛電視會播出,他們就會守著大愛臺看。之後回家的時候,也會看到他們在看大愛電視臺。」

◎真情流露就 是最好演出

家住樹林的潘信安,從出生後就隨著媽媽李花盆,參加慈濟大小活動,自然而然受慈濟家庭薰習。

小學三年級時,因緣慈濟大愛電視臺錄製「靜思語周刊」節目,找到年齡適中的信安,經過試鏡開始一連串呼叫妙博士、大愛小主播、靜思語魔術等節目錄影、跑外景。除練就口才、 臺風外,也造訪實驗室、泡麵工廠,學習到很多課本以外各行各業多元的知識,度過一段很快樂的時光。

信安與哥哥、姊姊年齡相差十來歲,是父母心中的寶。當初,他希望進入慈濟大學附屬高中,無奈父母不捨孩子離開身旁萬般阻饒。最終還是讓他如願。「在慈中六年間是一個心路歷 程上的成長,前三年是懵懵無知,常被長輩們的讚歎,養成一身的傲氣。覺得自己在慈濟世界裡已經過久,自認自己很行。」

信安懺悔說到,因為參加很多的活動,遇到很多比自己更高竿的人,常被對方指導,他虛心接受指導,趁此將自己的菱菱角角雕磨修正自己。

潘信安和其他同學,陸續在印尼、四川、星馬等地演繹,在各方面都很熟悉。這次被委派協助演繹,與自已演出時有很大的不同。他覺得戲劇的演出並沒有一定的標準,但不管如何最 重要的,就是要把自已的感情釋放出來,真情流露就是最好的演出!

他表示,同學都很厲害,每個夥伴都是一點就知道,有自已獨特的氣質呈現,用整齊帶出美感,投入感情在肢體語言,才會感動觀眾。

人都喜歡做好事,但又怕麻煩,如何啟發別人做好事,就要用最小事情來影響。高三這一年,信安與十四位同學創立「恆觀逐跡」社,目的是「永恆觀看師公上人腳步,永遠追隨師公 上人足跡。」2013年社團為美國桑迪颶風舉辦義賣,幫助受災民眾。

近期他將於臺北藝術大學、臺灣藝術大學、慈濟大學接受面試,希望將來不論就讀哪一所學校,信安希望能將慈濟善念精神融入學校,繼續發揚光大。

圖左 : 趙芝寬(二排一)與技術學院同學,以嘹亮的歌聲詮釋著思鄉曲目。[攝影者:游錫璋]
圖右 : 潘信安即將上大學,不論就讀哪一所學校,希望能將慈濟善念精神融入學校,繼續發揚光大。[攝影者:林德旺]
圖 : 潘信安(左)小學三年級,即參加呼叫妙博士等節目,除練就口才、臺風外,也學習多元的知識。[攝影者:蕭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