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學員齊聚 慈濟列車滿心感動

學員齊聚 慈濟列車滿心感動

E-mail 列印
2013年慈濟第59期全球實業家三天二夜的靜思生活營,於4月26日展開。從台灣北、中、南地區及海外各地集結到花蓮,對越來越多人而言,「慈濟」不僅是宗教慈善團體, 更是一個「家」的象徵。

雲林地區實業家二十人,清晨四點天未亮,便搭遊覽車出發前往高雄火車站,加上南迴路程行車時間,總共長達十個鐘頭以上,他們的精神實在令人敬佩;尤其是工作人員,車廂裡面 還得忙進忙出,卻絲毫未見倦容。沿途的山水風光,與列車的溫馨氛圍融洽地相映著。其中擔任隊輔的葉純英,她是第一次參加實業家靜思生活營,本身也邀約四位實業家同行,她們 都非常期待這一次花蓮之旅。

◎滿心感動 潸然淚下

葉純英說:「最近天災不斷,慈濟給人一股安定的力量,彷彿是心靈的故鄉。」為了活動順利,她總共三次南下高雄開會,她覺得踏進慈濟後,日子過得非常充實,時間一點也不空 過。回首2006年到雲林時,她一個慈濟人都不認識。葉純英2003年在臺北受證,因父母因緣,決定回到雲林,但這並沒有中斷她做慈濟的初發心,在自己的家鄉重新認識、重 新融入、再發揮功能。

同一車廂來自嘉義的實業家張美環,去年就已經預約今天的行程。清晨雖然下著大雨,她仍然帶著雀躍的心情出門。傳統的張美環,婚後除了年復一年、柴米油鹽的現實壓力,和先生 個性也漸漸有了磨擦,加上夫家大大小小的「家規」,壓得她喘不過氣,讓她的脾氣變得暴躁,甚至有些不可理喻,直到接觸慈濟之後,一切才有了轉變。

張美環認識慈濟,是因因緣於一位慈濟的照顧戶。她發現慈濟人一路都用心地關懷陪伴,如今這位照顧戶,生活已能自給。這位照顧戶從事經絡推拿,她每天都會將第一位客戶的收入 捐出來,這一舉動,讓張美環看了很感動,也引導她進入慈濟這個大家庭的信念。

說著說著,張美環不禁淚流滿面,感動地說,以前她只會怪別人,從來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聽聞上人的法,就如同被外科醫生開了一刀,那一刀將她內心深處累積已久的髒東西都徹 底清理出來。聞法過程雖然很痛,卻很感恩,因為讓她更了解自己、認識自己,讓從前那個不可理喻的張美環,蛻變成今天這個會反省自己,勇於面對錯誤的人。

◎風雨無阻 尋根同行

黃湘嫻女士表示,平日她已在社區承擔社會殘障協會與老人協會理事多年,慈濟志工邀請她來參加全球性質的實業家研習營,這是一個有意義的活動,所以她欣然報名。早上搭車到屏 東火車站,遠遠就看到整齊隊伍,內心非常感動。與志工們相處,言談間洋溢的溫馨,溫暖著她原先不安的心,感覺就像兄弟姊妹般的親切。

黃湘嫻從未到過花蓮靜思精舍,期待能在這次活動中,學習到新的思維,能在生活中,注入不同生活體驗,她也要參加慈濟的見習培訓,希望能成為慈濟人,做更多好事。

志工李阿鳳與學員們分享,慈濟是一個美的團體,希望大家多了解慈濟,參加慈濟是愛的充電站,週遭都是善知識,都是我們生活中的貴人,我們吸收愛的能量,也能成為別人的貴 人!

原預計要回澳洲,但有學員要求她來,所以李阿鳳就依此因緣留了下來。她每年都帶營隊回來,今年這個營隊不一樣,她特別開心。可能自己對慈濟更了解,跟著上人的腳步,把佛法 生活化,法入心,自己更滿意更開心,這是她參加慈濟的收穫。

◎實業家二代 第一堂課學包容

剛滿二十歲的林明賢,從搭火車開始,就覺得每位慈濟志工都非常和藹可親,大家都是笑臉迎人,甚至於互相幫忙。四月二十一日才退伍,他認為自己還年輕,可以進來多看看,體會 一下,看自己會不會變得比較乖。因為這幾年,他看著父親自從參加慈濟靜思生活營之後,原本因工作上的需要,經常應酬很多,但現在居然可以改為吃素,減少應酬和不喝酒,如果 沒法拒絕時就吃鍋邊素,就是不願意再吃肉,身體也比從前更健康。

在高雄岡山擔任經理的柯建帆,在排隊走進寮房過程,總是對身旁的慈濟志工,給予善意的微笑回應。他表示,對慈濟志工的初次印象是相當和善。當初是母親幫他報名參加這次全球 實業家靜思生活營的,當初是抱持進來一探究竟的想法,所以並沒有抗拒。不過,要抽空參與三天的營隊,公司卻得在事前做很多交代和準備,所以感到有點心煩。然而,既然已經答 應母親了,所以只好就來了。

從早上到現在,這一路上,柯建帆發現慈濟的志工並不像是外界所說那樣,要有錢才能參加的。在搭火車時,他從隊輔那裡,抽到一句很貼近目前心境的《靜思語》--「聽到別人批 評,要自我反省,有錯就改,沒錯就歡喜包容」。長久以來,為了承接家族事業,讓他少了很多生活重心,隨著工作上事情越來越繁重,至今跟父母親的關係,也因不同的理念,開始 產生些許紛爭與不愉快,相處上越來越疏離。

柯建帆想藉著這次的機會,讓自己來這裡體驗一下,沒想到所抽到的上人靜思語,就是要他包容。好像就是提醒他,在工作上若與家人想法不同時,不要急著去爭辯,先靜下來,慢慢 再去溝通,讓他直覺得相當不可思議,似乎是在冥冥之中都已經注定好了。他期待這三天的營隊,可以讓他收穫更多。

圖左 : 擔任隊輔的葉純英,是第一次參加實業家靜思生活營,本身也邀約四位實業家同行。為了活動順利,她共三次南下高雄開會,她覺得踏進慈濟後日子過得非常充實,時間一點也不空過。[攝影者:駱武德]
圖右 : 身為家族事業第二代的柯建帆 (第二排左二),抽到了談「包容」的〈靜思語〉,對他與家人因工作而逐漸疏離的窘境,給了一個出口與解答。[攝影者:駱武德]

圖左 : 剛滿二十歲的林明賢(中間者),因看到父親林文章參與實業家靜思生活營後的改變,茹素不再喝酒,讓他對慈濟感到好奇,所以就在退伍不到一星期,就來參加營隊。他相信這三天營隊,一定滿載而歸。[攝影者:駱武德]
圖右 : 學員在早上六點半於高雄火車站報到,各車隊輔核對學員名單,並和學員互動。[攝影者:駱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