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筆耕的篇篇人生

筆耕的篇篇人生

E-mail 列印
一群以文相親的慈濟筆耕老友,早期在陳美羿老師帶領下,在慈濟世界留下篇篇的精釆人生。6月4日大家再重逢關渡憶當年、話筆耕,溫馨中有笑又有淚。

提到慈濟筆耕隊,一定要說資深筆耕人──陳美羿老師。大愛台《見證台灣生命力》節目,為了人文真善美十周年,七月將製播文字志工特輯;節目企劃龍曉惠第一個要訪錄的人就是 陳美羿。

「妳可以來說說陳美羿師姊和筆耕隊的故事嗎?」有一天龍曉惠問我。

我心想:「筆耕我不是最資深,應該請大家一起來分享才對啊!」我拿起電話試著找人;在一傳五,五傳十,終於邀到十六人,大家於6月4日在台北關渡園區相見。

◎筆耕園地的成長

1989年,由陳美羿揮軍成立的「慈濟筆耕隊」,走過九二一地震、新航空難、象神颱風、桃芝颱風、……的救災記錄;還有希望工程、慈濟周年慶、義賣、全球慈濟日系列活動等 等,為慈濟寫歷史並撰寫專書,每個人在無涯的筆耕園地不斷學習和成長!

但在「文化三合一」、「人文真善美」落實社區記錄大藏經後,「筆耕隊」之名已功成身退了。現在,有些人繼續在「人文真善美」為慈濟寫歷史;有些人轉換功能或其他因素停筆 了,很可惜。

繼2006 年,由筆耕隊撰寫《知己知筆》作者相見歡後,因時空背景變異,已難再相聚了。沒想到七年後會有好因緣,大家又重逢關渡話筆耕,溫馨中有笑又有淚!

「今天大家都跑不掉,我們繼續來寫書!」陳美羿特地邀請道侶叢書主編陳玫君到場,並打鐵趁熱拋出了「槍」,要這些老兵再繼續上戰場。

「好呀!」陳美羿的話語一出,大家又振奮起來。美羿再打一針「興奮劑」說:「叢書企畫要寫《回流回留》,就是寫由海外回流在花蓮的慈濟人。大家去花蓮住我家,一邊工作,可 一邊走走看看花蓮美麗風光。」

寫作至今不輟,永遠的筆耕人陳美羿,她文筆好、記憶佳、口才棒,領導能力更是一級棒。她常提攜後進鼓勵人說:「會寫字說話,就會寫文章。」

◎文友相親話當年

筆耕隊中,莊秀琴小學一年級沒讀完,就因家境窮困輟學了。等於是不認識字的人,後來竟然也可以寫文章投稿呢!

「我原來是『字』看我,我看不懂它。因為很想讀書,十三歲去幫傭帶小孩,利用時間一直請教問別人,自己再自修慢慢學認字……」她的故事讓人讚嘆又感動,天下無難事,只怕有 心人。

早期慈濟月刊,常常可看到郭馨心的作品,她說:「在筆耕有美羿很安心,不會,她教到會,還免學費。」

美羿聽了笑起來:「開始郭馨心寫得不怎麼樣,後來她一直很努力寫,投出數百篇石沈大海也不氣餒,最後作品登上慈濟月刊。」美羿提到郭馨心的兒子大正,在憲兵役訓練時,因不 明病因腦死,在悲痛時,美羿提醒器官捐贈,讓郭馨心原是烏雲密佈的心,突然陽光出現。至今郭馨心一直視陳美羿為生命中的貴人。

今年七十幾歲的周照子不但會寫文章,更是寫得一手好字。4日聯誼時,她特地寫了好多精美靜思語卡片和大家結緣。美羿向大家介紹說:「當年筆耕隊上課,身為小組長的周照子, 交作業總是第一名。」

永遠都是神采奕奕的周照子說:「很感恩有美羿老師的鼓勵和指導,我才能寫出真情流露的文章。」

現在是花蓮慈濟醫院常住志工楊芳嬌,她笑說自己寫文章,像生小孩很難產,常常寫一半就寫不下去了,所以她有一個綽號叫「楊一半」。不過她分享道:「我寫文章時只想著主題, 不知觀察周邊人物去採訪;就像走大路,路旁小徑也會有令人驚喜的景色風光。掌握一些周邊小故事,就可豐富文章內容。」

「我一直跟著美羿學,知道文章不是要多、要長就好,而是要寫得精簡才能引人入勝。感謝若不是做慈濟,今天不知會變成什麼……」林秀蘭有感而發地說。

「第一次看到美羿老師又愛又怕,剛進來筆耕,覺得美羿像一座山不苟言笑。」李彩琴笑著說出對美羿的第一印象,如今她們親如姊妹哩!

◎美羿慈心潤桃李

今年八十一歲的卓雲和七十一歲的李玲夫妻二人,都寫得一手好文章。歲月並未在李玲臉上留下太多痕跡,她銀鈴般的笑聲,為聚會增添愉快的氣氛。

國學基礎深厚,個性沈穏的卓雲,說起他的老伴李玲,他自我解嘲說:「我們二人個性差很遠,以前每天都吵架;做筆耕後,我們各寫各的,較沒時間吵架。很感謝美羿把李玲的寫作 潛力發揮出來。」

美羿聽了,笑者回說:「李玲的毛病,就是寫完就算了,沒自我品管,有很多大毛病,她是我第一個用長途電話討論文章問題的『學生』。」

為了感謝師恩,李玲從台中帶來一把美麗鮮花;卓雲則寫一首詩獻給最敬愛的美羿老師──

美哉慈心潤桃李,羿羽濟世留史篇; 才高八斗承師志,學富五車契佛心。

大家有幸遇良師,以文相親,在慈濟世界留下篇篇的精釆人生!

圖左 : 國學基礎深厚,個性沈穏的卓雲(後排左三),說起他的老伴李玲(後排左四),他自我解嘲說:「我們二人個性差很遠,以前每天都吵架;做筆耕後,我們各寫各的沒時間吵架。很感謝美羿把李玲的寫作潛力發揮出來。」[攝影者:陳玫君]
圖右 : 「我一直跟著美羿學,知道文章不是要多、要長就好,而是要寫得精簡才能引人入勝。感謝若不是做慈濟,今天不知會變成什麼……」林秀蘭有感而發地說。(左起郭寶瑛、林秀蘭、杜紅[攝影者:.龍曉惠]

圖左 : 筆耕隊中,莊秀琴(左)小學一年級沒讀完,就因家境窮困輟學了。等於是不認識字的人,她靠自己自修和請教人,後來竟然也可以寫文章投稿呢![攝影者:.龍曉惠]
圖右 : 陳美羿(左)說,開始郭馨心(右)寫得不怎麼樣,後來她一直很努力寫,投出數百篇石沈大海也不氣餒,最後作品登上慈濟月刊。[攝影者:.龍曉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