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虔敬大轉法輪 為慈濟祝壽

虔敬大轉法輪 為慈濟祝壽

E-mail 列印
匯聚全體靜思精舍師父和全球慈濟人的虔心,為四月二十三日慈濟四十八周年慶暖身,在慈濟人的心靈故鄉──靜思精舍,有一場上達諸佛聽的朝山禮敬,和三場大轉法輪的繞佛繞法 精進。

◎共念齊步起

二十一日下午三點半,虔誠的靜思二眾弟子,暫時停下手上的工作,整理好自己的服裝儀容,到靜思小築停車場集合,共赴一場靈山法會,由德禪師父為慈濟人說明儀軌。六十四位師 父在前帶領,六百多人的浩蕩長隊伍,由七位引禮師分兩路進行。一隊由德禪師父帶領,自山門進入;另一隊由德晴師父引導,從精舍後方菜園懺悔道朝進。

當傳自大殿的起讚聲響起,人人由衷升起最敬意,爐香讚、讚佛偈後,「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眾人共同一念齊步起,整齊、莊嚴的三步一跪拜禮,用感恩心、恭敬心,將心、 口、意合而為一,邁向菩提大道直。

經過前一日春雨洗塵,微潤的地面、陣陣的和風,伴隨聖號向前行,一起一落之間,每個人額上多了一個苔綠,猶如靈山法會上受佛印記、同沐法恩中。心誠、願堅則行無礙,許多身 體上有些許不便的菩薩,以信心與毅力,克服長達兩個多小時的行儀,成就「有願就有力」的菩提道心。

當兩隊菩薩會合在大殿面前,屋頂上佛、法、僧三燈亮起,同時照亮每個人的心燈,最澄淨身心的靜思二眾弟子,盈滿整個精舍主堂、感恩堂、大殿到中庭,證嚴上人感恩大家在這個 慈濟四十八周年慶的前夕,人人的這一份虔誠,從過去的幾十年已經這樣虔誠,現在的未來也期待同樣的虔誠,在人世間要多結好緣、多造福緣,所以福慧要雙修。

大眾共同的一念心,叫做生生世世都在菩提中。上人虔誠的祝福大家,這是真的一念虔誠,記得維持下去,一定行在菩薩道上,福慧雙修,到達諸佛菩薩的境地。

二十二日相同時間,約五百五十位的慈濟人進行繞佛繞法。八位精舍師父引領,一步一虔誠,一句佛號一念心,心心念念都在虔敬的當下。轉動大法輪的當下,精舍周圍的小鳥也都引 頸唱和,整個靜思道場在同心、同念當中,祥和的氛圍除去了紛擾的雜音。

上人感恩台灣在地的慈濟人,從四面八方回到心靈故鄉,從多國董事會開始,就承擔起接待任務。菲律賓的慈濟人為了感恩臺灣慈濟人對菲國連續的災難,用心、用力鼎力相助,特別 留下來道感恩和分享。慈濟的發祥地,是人間菩薩心之所向的地方,大家修福、修慧聚集愛的能量。大多數的慈濟人都投入環保,愛護大地、愛護人間。走過創立時的艱辛,四十多年 後的慈濟人,只要大家心合起來,身口意合齊步調,眾志合一向前行,就是第一代慈濟人慧命延續的力量。

◎法喜家慶總動員

為了成就這一年一度的精舍大事,與精舍師父默契十足的志工們,紛紛從各地回家共襄盛舉。精舍師父們連地上的葉子、磚縫間的雜草,都虔誠以最清淨的道場供養諸佛菩薩。在精舍 每一個角落裡,都可見許多忙碌的身影,包括挑菜區、大寮、茶水等,還有一群佇立在各關鍵角落的護法金剛。

宗教處同仁也是全體總動員,由楊雅甯師姊和王明春師兄擔任協調組勤務,與花蓮資深志工林素雲師姊、陳豐源師兄共同合作。雅甯師姊提到,明春師兄本身就是精進培訓組,對於課 務組的任務駕輕就熟,朝山、精進等動線行進、晴雨天應變方案都很熟稔;所以,她只需做到訊息整合、召開會議,關懷香積、寮房與人文真善美。周年慶活動是慈濟人的家--靜思 精舍的重要日子,宗教處同仁們全力配合師父,將活動圓滿。

一組拿著交通用竿當尺用,瓦斯槍烤乾連鎖磚的宗教處同仁,將兩條動線的地標,仔細地黏貼妥當,看似簡單的一些小動作,都是經過設計與許多人的用心,潮濕的地表是貼不住膠帶 的。主堂周圍通道都被鋪上地毯,方便出班時刻動線流暢,讓接續的流程順利進行。

經過舊齋堂,一股清淡的香甜瀰漫在空氣中,還有蒸鍋出爐的氤蘊暖氛,使每個人都感染著家慶的快樂。有緣遇此盛會的會眾們,不經意的收到一顆熱騰騰的壽桃,都會無比的歡喜接 受,與慈濟人同享在心喜、欣喜的幸福中。

許多素食烹飪高手,也都會回到大寮與執事師父們搭配,做出一道道美味佳餚。八十六高齡的「總舖師」鄒清霖說,自己從學佛受戒後就茹素三十多年,最多同時開了五間素食館,和 許多蓮友結善緣。加入慈濟志工的兒子濟鴻繼承衣缽,老菩薩就常跟著他做志工,「能和眾多菩薩共轉食輪,是很令人高興的事,也是修行路廣結善緣的方式之一。」

時時飄著茶香的人文區,由茶道組的師姊們奉茶與提供小憩的溫馨小站。慈濟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的學生們,雖然遇上考試週,仍發心以一下午的時間,熬煮三桶養生茶──参耆桂棗 茶,丹參紅茶,洛神花茶,要為朝山的菩薩們補氣、生津、解疲勞,也特意將靜思資糧小葉紅茶加入配方中,請託大學同仁萬昌鑫師兄載送,一經口耳相傳,很快就圓滿結此好因 緣。

圖左 : 許多素食烹飪高手,也都會回到大寮與執事師父們搭配,做出一道道美味佳餚。[攝影者:游錫璋]
圖右 : 時時飄著茶香的人文區,由茶道組的師姊們奉茶與提供小憩的溫馨小站。[攝影者:許俊吉]

圖左 : 六十四位師父在前帶領,六百多人的浩蕩長隊伍,由七位引禮師分兩路進行。一隊由德禪師父帶領,自山門進入;另一隊由德晴師父引導,從精舍後方菜園懺悔道朝進。[攝影者:江昆璘]
圖右 : 拿著交通用竿當尺用,瓦斯槍烤乾連鎖磚的宗教處同仁,將兩條動線的地標,仔細地黏貼妥當,看似簡單的一些小動作,都是經過設計與許多人的用心。[攝影者:江昆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