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把握因緣 林維毅無畏舟車勞頓

把握因緣 林維毅無畏舟車勞頓

E-mail 列印
來自高雄從事律師工作的林維毅,爸爸、媽媽都是慈濟志工,以前住在外面,偶而回家會片段聽父母談慈濟、看大愛臺。

◎因緣 有時不可思議

2013年年底搬回家居住,今年(2014)聽父母說慈濟有「靜思生活營」營隊,加上父母也希望他能參加這種營隊,進來慈濟。所以當時就他隨手看了一下自己的行事曆,發現 4月25日當天沒有開庭,因此就答應參加。

直到擔任營隊的隊輔志工和他確定日期時,他才赫然發現25日下午,他有一個庭要開。身為律師的他,知道開庭不能臨時取消或找人代替,志工告訴他不然這次不要參加,下回因緣 俱足再參加。當下他卻覺得,既然已經當答應了就要來,何況是自己沒有把時間弄清楚,因此他堅持開完庭後,自己再搭火車到花蓮。

開完庭的下午四、五點,他從高雄搭高鐵到臺北,然後再轉搭北迴鐵路到花蓮,只是臺鐵車票真是一票難求,六、七、八點都是站票,一直到晚上十點才有位子,所以一路到花蓮時, 已是凌晨一點了。

坐在火車上,他靜靜地想「一切都是好因緣」,雖然爸爸、媽媽都是慈濟志工,住家也離高雄靜思堂很近。靜思堂有活動,父母邀約他,他都懶惰找藉口不出門,這次竟然自己可以舟 車勞頓,來到離高雄這麼遠的花蓮,參加「2014年實業家靜思生活營」,連他自己都感覺有點不可思議。

◎感恩陪伴 午夜凌晨接送情

七歲的時候,堂哥載他闖平交道,卻不幸被「燒煤炭」的火車撞到,造成右手粉碎性骨折無法接回。他感恩成長的過程,受到很多不論是認識或不認識的人的幫忙,他期許自己日後有 能力,也一定要奉獻自己所能幫助別人。

身為律師的他,若遇當事人生活較困難有事找他,他一定會盡力幫忙。若僅是單純的法律諮詢,或是問題困擾著當事者,讓當事者找不到適當的方法解決,在能力範圍可以做的,他會 以他的專長解開疑惑,讓當事者安心。他說:「心裡頭不安,是來自對事情的不了解,告訴他法律程序怎麼走,心安了自然就對事情不害怕。」

這次參加營隊,他非常感恩隊輔志工許振曆。由於他到花蓮是半夜一點,原本他打算自己在火車站附近找個地方休息,隔天一大早才來靜思堂報到。沒想到在火車上卻接到隊輔打來的 電話,親切地告訴他:「到花蓮下車後,記得一定要從後站出來,我會等你。」此時的北迴線上,窗外正下著雨,但他的心中卻升起了一股暖流,安定了他那一顆原本不安的心。

◎大捨之愛 化無用為有用

在營隊中,聆聽「大捨之愛」,大體老師善用生命最後的使用權,無私的付出,讓醫學院學生學習、醫師研究,林維毅感動大體老師的付出,是在為芸芸眾生,希望醫學生能帶著他們 的心願,成為一個良醫。

「大體老師」,打破傳統世俗「全屍」的觀念,化無用為有用的喜捨精神廣受認同,而慈濟大學師生與捐贈家屬互動,邀請捐贈者家屬參與每個醫學過程重要典禮,對「大體老師」敬 重的態度,讓林維毅很相當動。

◎誤解 來自於不了解

他很高興能夠有機會來參加這次營隊,雖然是第一次來,但志工們笑臉迎人、親切問候,讓他對這裡不會感到陌生。而完整的課程介紹有關慈濟的一切,讓他由原先的一知半解,到完 全了解。

以前不是很了解慈濟的時候,外面一些以訛傳訛的說法,並沒有左右到他。他說:「外面的說法是來自不了解,而且也沒有佐證,可以證實所說的是真的,所以不足以為信。」可是他 看到父母親做慈濟,做得法喜充滿,並不是如外界所說的。而慈濟的環保觀念和他也很契合,當政府還沒有實行垃圾不落地的時候,他就已經在家做分類,讓垃圾減量了。

這一趙返回心靈故鄉的路程,雖然有一些小插曲,但他很感恩父母將「靜思生活營」營隊的訊息告訴他,讓他能夠有機會來這裡。回家之後,他將會把這滿滿的收穫,和身為慈濟志工 的父母分享。

圖左 : 身為律師的林維毅認為,一切都是好因緣。住家在高雄靜思堂附近,他卻找藉口不出門,這次竟然自己可以舟車勞頓,來到離高雄這麼遠的花蓮,參加「2014年實業家靜思生活營」,連他自己都感覺有點不可思議。[攝影者:陳振義]
圖右 : 林維毅〈右一〉是第一次來花蓮參加生活營,但志工們笑臉迎人、親切問候,讓他對這裡不會感到陌生,對於慈濟,已由原先的一知半解到了解。七歲的時候,堂哥載他闖平交道,卻不幸被「燒煤炭」的火車撞到,造成右手粉碎性骨折無法接回。[攝影者:黃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