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拜經懺悔 自我淨化感受愛

拜經懺悔 自我淨化感受愛

E-mail 列印
夜間,背對中央山脈的花蓮靜思堂巍峨聳立、寧靜沉默,高大的屋簷向著四周延伸,建物四周花木扶疏,隔絕了緊鄰路上車水馬龍往來的塵囂吵雜聲,自成一格的心淨、土淨,期待著 接引有緣眾生。

在慈濟四十八周年前夕,花蓮靜思堂自2014年4月6日至21日,每晚和靜思精舍雲端連線,全球十三個國家地區同步禮拜《法華經》。連續十六天,陳俐芬隨著眾人緩步走入靜 思堂禮拜《法華經》,第三次大磬聲後,靜思精舍師父以清平的聲調,緩緩地帶眾唱誦,雙手合十的陳俐芬,心中有著特別的感受,那些年、那些事也隨著緩緩的偈誦聲慢慢湧現……

◎留美高材生當廚娘

陳俐芬剛從政大電腦資訊系畢業時,留校當了短時間助教後,隨即赴美留學,國外生活雖先進富足,然學成後毫不留念地返回臺灣,只因根在這裡。

世事總是那麼難料,正要一展所學的陳俐芬卻因遇到房地產不景氣,父親背負了上億的銀行貸款,為了分擔父母親的壓力,幾經商量,決定在父親蓋的商店街開設餐廳,帶動商氣與人 潮,擔負起經營的責任。

留美的高材生,開設餐廳與陳俐芬的人生規劃幾乎背道而馳,鎮日穿梭在廚房與餐廳間的廚娘,為了營運的業績好,她選用最好的食材,尤其是各種肉類來滿足客人的口慾,也滿足了 自己的口袋。只是每天看到大批的「肉類」送來時,內心偶會閃過一絲不捨……

就這樣,日子在汲汲營營中過去,但女孩內心深處總還有著期盼:「生活只能如此庸碌落俗?自己有如蒼蒼眾生中的浮游,在天地間的一個角落生活著。」夜闌人靜,回首望望,當年 政大校園那個織夢的女孩,提著行囊跨進了位於紐約大都會的FIT學院。而今夢已遠,二十多歲的陳俐芬有著超越年齡的煎熬。

不知從何開始,陳俐芬經常習慣性眺望著不遠處的蒼鬱青山,穹蒼裡群山疊繞,間雜著山嵐雲霧,她思索著:「生命應該有更廣闊的空間。」閒暇時,她常到附近書店逛逛,有一天看 到架子上擺了一本《西藏生死書》,如獲至寶的買回家,連續幾日看到凌晨兩、三點,開啟了「心」的視野,踏上探索「生死」的旅程。

陳俐芬很期待能遇到一位名師,就像西藏喇嘛的師徒制,讓她有生命的軌跡可以追尋。那年,剛過三十歲的她,走進了花蓮慈善寺想尋求解答,剛進寺門大殿,一股特殊的感覺觸動了 這個年輕女孩的心,淚流滿面不能自己。

生命的旅途中,陳俐芬忽然想找一個路口轉彎,然世道蒼茫、塵緣縈懷掛心,依舊無法解脫,心靈深處的那一扇門依然無法打開。

◎大愛劇場啟心田

忘了哪一天,晚上隨意打開電視,大愛劇場正上演著真實的故事,描述老兵《回家》的故事,隨著劇情的起伏,慢慢地吸引了陳俐芬的注意力,之後一連串的發展,老兵把他一生的僅 存所有都捐了出來,結尾的鏡頭,小屋裡,老兵身影坐在舊藤椅上,面對著窗子,隔著木格斑駁的玻璃窗望向屋外,象徵著人生快到了盡頭,而他所付出的大愛,卻正要向這個世界蔓 延。

淚水淹沒了陳俐芬的視線,也淹沒了她的心田:「為什麼?為什麼?」「自己受了那麼高的教育,卻沒有老兵伯伯心靈的高度?一個到了人生盡頭的老兵卻能捐輸所有,將生命帶給他 的遺憾化為大愛,留下動人的足跡!」陳俐芬不斷自問,心裡也不斷翻攪著,一種微妙的變化在她善良的心中快速滋長。

或許上天看到了這個女孩的感受,某天在生意空檔的時候,一位慈濟委員來到了店裡,一身藍色的制服、親切的笑容,陳俐芬有著說不出的熟悉感。

「小姐您好啊?我是慈濟功德會的委員,您有打過電話來聯絡……」這一天彷彿等了很久,陳俐芬打開櫃檯抽屜,老兵的身影依舊在心底翻攪,她毫不猶豫地將那一疊最大面額的鈔票 拿了出來,反倒是來訪的慈濟委員愣了一下。

「小姐不要給自己壓力,師父要募的是您的心,這分愛是長長久久的。」陳俐芬內心震撼著:「是什麼樣的師父能教出這樣的弟子?別人都唯恐錢不夠多,而她卻……」

就這樣,愛心的線連在了一起,「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緣分,是那樣的奇妙!之後,陳俐芬又跟著慈濟委員參加了花蓮「一日遊」。家住花蓮的她本以為要去哪一個名山勝水 遊玩,卻不知這一趟從沒參加過的行程,改變了她的一生。

◎找到人生導師

第一次踏進靜思堂的門,門裡門外有著那麼大的不同!

法華坡上兩側一張張災難的照片、一尊尊藍天白雲的慈濟人身影,穿梭在破碎的大地及受災人群裡,有若救贖的菩薩從天而降,深深觸動著陳俐芬的心弦。而「生命無常、慧命永存」 這簡單的八個字映入眼簾時的那一刻,解答了多年追尋的生死之謎。「終於,我找到要皈依的人生導師了!」還來不及乾的淚,又隨著心中的聲音緩緩落下。

靜思精舍裡,德慈師父細說從頭,早年三十個家庭主婦在菜市場、車站、路上,訴說著五毛錢濟世救人的宏願;慈濟從苦難中埋下慈悲的種子,以柔和忍辱、慈悲喜捨澆灌,發芽成 長。

德慈師父眼裡閃著薄薄的亮光,娓娓述說著,聽得人也淚眼相迎,陳俐芬心中迴盪著:「為什麼?為什麼在慈濟最艱苦的時候,自己卻沒能盡一點微薄之力?今後,絕不能讓因緣再錯 過了!」

「一日遊」的所見所聞是課堂上從沒教過,臺灣沒有、美國沒有,書店架上也找不到的智慧,原來就在自己的家鄉花蓮有這麼好的善知識。而自己花了幾年的時間繞了半個地球,回到 了原點,陳俐芬的心中那道閉鎖的門透了一絲亮光進來。

十二年後,靜思堂的感恩堂內,身著慈濟委員制服的陳俐芬,與兩百多人结跏跌坐圃團誠心禮拜《法華經》,正前方大螢幕上經文字幕快速的移動著,陳俐芬也努力跟上誦唸速度: 「我聞是法音,得所未曾有,心懷大歡喜,疑罔皆已除……」而塵封的往事,又如經文般在她心裡快速地移動翻閱著。

◎知因果思親切

「當年為報父母恩,幫家中分擔債務,經營八年的葷食餐廳,從不曾探究一塊肉背後的故事,也不曾顧慮牠曾經是活的,從小到大看到攤在餐桌上的肉,就是肉、是食物。」一切的無 知在陳俐芬進了慈濟後,初次看到《生命吶喊》影片被喚醒。一幕幕驚悚的畫面中憾動了良心,劃破了悲憫,每塊肉背後的真相,從生到被終結,所歷經極不人道的折磨、欺凌,受盡 了無止盡的驚恐與哀嚎。

從那時開始,陳俐芬就更加堅定茹素,不僅自己茹素,也在2005年背離父母的期待,毅然結束了每月上百萬入帳的葷食店。

七年後,深愛陳俐芬的父親離世了。她的內心有著深深的糾結,當初堅持關掉收入頗豐的葷食餐廳,父親能諒解嗎?從小跟父親的感情最好,總愛人前人後的繞著父親撒嬌,雖然也知 緣盡有時,但思念從未止歇。

陳俐芬常盼望:「他能出現在夢裡」,但並沒有發生。兩年後,在2014年的年初,陳俐芬因為承擔花蓮區歲末祝福法海區及舞臺區《無量義經.德行品》的編排和人力等,擔任最 後一場壓軸。中間有很多人事等的波折,壓力逼迫到想哭。「那晚父親竟意外地出現在夢裡,清晰可見,父親張開雙臂,我眼淚潰堤投向他的懷中,他沒有說話,卻用意念傳達給我: 『我都知道。』這句我期待已久的答案。」

「在一個不像夢的夢中,我竟然清楚地感受到父親胸膛的溫度,連自己都覺得很不可思議。」隨著猛烈的啜泣,醒了,醒後發現滿臉都是淚水。陳俐芬非常訝異,因為她早已不奢望父 親會出現在夢裡,而忙碌的狀態也讓她忘了思念,「難道父親依然用他的方式在守護著我嗎?」

◎身行善報親恩

拜經進入最後一天,陳俐芬雙手合十虔心長跪,唱誦迴向文:「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瞭,普願業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經過十六天禮拜《法華經》,她隨著經文一 字字、一句句、一頁頁深入經藏,也一遍遍懺悔過去的無知,跟眾生結了多少的壞緣。淚水、法水、懺悔,自我淨化的過程中心靈的汙垢也一點一滴去除。

回想這些年來一步一腳印追循著上人當年的足跡,發願要深入長街陋巷去扶貧濟苦,十年來走過多少幽暗窄小的狹巷矮屋,訪視過多少的貧苦人家,五、六口擠在地舖睡,老祖母拖著 老病之身養著三個孫子,父母不知何處去,大孫帶小孫……

陳俐芬帶著訪視志工,一步一腳印地走過別人生命的苦痛,除了錢財上的幫助,更用溫柔的心輕輕拂去烙印在別人心底的無奈。

當年那個追求名師的年輕女孩,如今心中深植上人的話:「跟我走這條路,你們永遠不會後悔!」「用父母給的身體去行善,是對父母最好的回報!」為了在身體使用權結束的最後一 刻還能有效利用,簽下捐大體同意書那一刻是那麼的自然、平靜、心中就像靜止的湖面不起任何漣漪。

晚上近九點,拜經結束後,陳俐芬隨眾步出靜思堂,不自覺地抬頭仰望夜空。虛漠的夜空中銀河浩浩,繁星點點,微風輕拂,白雲慢慢移動著,想起那個夢境中,感受到父親溫熱的胸 膛,向她傳達的意念:「我都知道。」她領悟到愛她的父親已經諒解了一切,陳俐芬閉上眼任由微風拂過,有如父親的愛從未曾遠離。

圖左 : 陳俐芬面帶笑容,握著安養院長者的手,溫暖了冰封的心,讓孤獨的老人期待著再一次的相會。[攝影者:陳俐芬提供]
圖右 : 關掉葷食餐廳的七年後,陳俐芬跟父親(右二)一起參與靜坐。[攝影者:陳俐芬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