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緣聚三重 共飲智慧法水

緣聚三重 共飲智慧法水

E-mail 列印
「2014年全球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會」三重場次,特地於6月10日和11日晚上,安排「飲一杯智慧的水」,以小組合併的方式,由靜思精舍師父和資深慈濟委員,分別與海外 幹部學員,做面對面的互動。

◎細說因緣 慈悲等觀人人協力

德宣師父首先引這次精進研習的主軸──「慈悲等觀、人人協力」為例開示,早期慈濟男眾慈誠隊,習慣以當兵時的大隊長、中隊長、小隊長來稱呼;委員組也以數字來表示,例如第 六組、第八組、第十組等等。

不管組員或會眾住得多遠,只要是那組人員所帶出來的,就是屬於那一組,所以常常會有「您們那組,我們這組」之說,感覺好像很有分別心。上人一直思考要如何將之打破,而落實 社區。也因為賀伯颱風,社區化之後,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樓上樓下左鄰右舍,就有多位慈濟委員,但卻屬於不同組別,彼此也很少聯繫;後來才又有多組活動、小組關懷的推動。

那時推動過程中,雖然也有不同的意見和聲音,但沒有結論,只有不斷的討論,也會把上人推動的方法錄音起來聽,常聽之後才知道上人的理念在哪裡?那是一個新的脈動。那時最感 動的是到臺中時,臺中資深慈濟志工說:「報告上人,我們都沒事,我們都分好了。」而推動「慈悲等觀、人人協力」,也是希望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而且適材適用。

◎清淨懺悔 發弘願力行

馬來西亞檳城的黃碧華,分享推動百萬好菩薩時,她就一戶戶去介紹邀請參加,也到機關學校去,現在覺得自己可以打開心門,為了招募會員會主動走過去打招呼。過程中,體會要改 變別人之前,先要改變自己,和別人結好緣,才能把事情做好。

黃碧華表示,她曾聽上人講過一句話,「做事的同時也要學會做人,不要只學會做事」,現在自己每天都會去薰法香,受益是以前所沒有的,但也懺悔沒進慈濟前,自己一直在寫著往 惡報走的劇本,每次聽上人講法,會覺得上人像在說她,就覺得好懺悔。

德宣師父則對大家開示,懺悔即清淨,能懺悔是很好的,但懺悔之後,還要發弘願,要對自己有個交代。

◎誠心發願 用心專心放心

已經上了飛機,還在猶豫要不要回來參加這次營隊的馬來西亞學員邢玲玲,她分享時表示,常常有人問她:為何要做這麼多好事?為何要叫人家捐錢?小孩子不要教得太好心,社會這 麼多壞人,太好心太善良,出社會後沒辦法適應,壞人很多。

這個問題讓邢玲玲很困擾,「教得太善良真的會害了孩子嗎?」每次想到這問題,就會讓她的道心悄悄退好幾步。可是當組長問她要不要去上成長班時,她也會去,去了覺得自己又精 進了幾步,但走出成長班又覺得自己的道心又往後退。她很希望自己能一心的走慈濟,又怕發了願後做不到要怎麼辦?她請問德宣師父:「在菩薩面前發了願,又做不到該怎辦?」

德宣師父鼓勵邢玲玲,應該讓法更入心,跟資深師兄師姊多溝通,定力有了,應該會有更多的投入。要多元化去了解,但是答應人家事要做到!德宣師父又說,慈悲要有智慧,教小孩 愛與關懷,也要教他方法,這些方法就是智慧成長,加上上人的法入心,法入心就有大慈悲。大慈悲後面就有大智慧,大智慧還要有大慈悲,這就是悲智雙運。既然已經穿上灰衣,就 是有初發心了,可以想想前面藍天衣服的慈濟志工,為何這麼多年不退轉?

邢玲玲又問:「如果發願做不到可以嗎?」

德宣師父則開示,事前用心,做事專心,事過放心,我們要問自己用心了嗎?只要用心了,那就心安理得可以放心!

◎緊跟上人 檢視己心在不在

學員蕭雪嬋問:社區薰法香,天天只有三、五個人而已,她去邀約時,大家也有很多的藉口,請求德宣師父給一個妙法,可以邀約更多人來薰法香。

德宣師父開示,這是心力和願力,我們有義務講給別人聽,但別人沒有責任非聽不可。我們給自己發好願,期待好因緣,最重要的是自己有沒有薰法香?有沒有法入心?自己有薰法香 有法入心,來幾個人都沒有關係。

馬來西亞方毓玉免則請問德宣師父:慈濟未來應該會走到哪裡?現在四大八法,以後會不會有五大志業十大法印?以後慈濟沒有上人,弟子要依據甚麼走下去?賑災或困難依據甚麼做 參考呢?

德宣師父開示,二千五百多年釋迦摩尼佛創造佛教,那時也是甚麼事都問佛,佛滅度後,佛法現在還在傳,一句「如是我聞」傳了兩千五百多年。早在二十幾年前慈濟建醫院時,這個 問題就有人提出,也有人問上人是否要立下遺書?上人說我每天都在寫遺書。

其實我們應該自問:上人在時,我有沒有好好傳承上人的法,有沒有好好跟上上人的腳步,大家都是親自受上人法的,也是上人親自授證的第一代弟子。將來假設你們都不在了,你們 為上人留下什麼?有沒有好好傳法?我們大家都會唱〈立願文〉,唱完又問以後上人不在怎麼辦,這樣我們到底心有沒有跟到上人?

德宣師父期許大家不管上人在哪裡,希望上人的法座下都有你和我,所以不要迷路!不要想上人在不在,先想自己的心在不在,而你在社區帶領會眾時,也要看旁邊人的心有沒有迷 思?

◎福慧雙修 在人群中修行

馬來西亞學員陳嘉凌,因每星期都去薰法香而早起,母親因不捨女兒每天要早早起床而加以阻止,並說:「如果你要這麼做,就不是我女兒了!」不知所措的陳嘉凌,向德宣師父請示 如何才能兩全?

德宣師父開示,孝順是很重要的,不可因此與母親衝突,應該還有別的辦法。可以在家裡看大愛臺《靜思晨語》,或是利用電腦薰法香,一樣沐浴在上人法裡,或是再跟媽媽商量一週 是否改成去幾天,獲得媽媽諒解很重要!

馬來西亞學員陳桂屏則請問師父,成為一個出家人最大的成就感來自哪裡? 德宣師父開示:出家沒什麼成就,出家是一種修行! 陳桂屏再問:您為什麼想要出家? 德宣師父回答:每個人都有因緣,出家是因緣,時間到了就出家!

一樣是馬來西亞的王玉美,也請教師父說:其他地方都有學佛營,慈濟只是在做慈善的事,感覺好像沒有法。

德宣師父開示說:志業上的事一樣在修行,不要看慈濟簡單的人、事、物,其實它都蘊藏大道理,就如這次「全球幹部精進研習會」並不只是一個研習會,而是一個靈山法會,裡面有 很多法,就看自己能吸收多少,回來到這裡是直接吸收上人法水的移植。 雖然名稱不是學佛營,但你們的思想會較寬廣,不是要佛言佛語才是法。

德宣師父又開示:學佛「挑水擔柴無不是法,行住坐臥無不是法」,在慈濟世界就是「做中學、學中覺、覺中悟」。四十幾年來上人一直在人群中修行,上人要大家參加營隊、去人群 中互動,有空就去聞法,這叫做「福慧雙修」,上人希望我們在人群中福慧雙修。

◎破除心障 趕快做就對了

在三重靜思堂的西迴廊,德江師父和海外學員一起,共飲智慧法水。馬來西亞的張瑋芳請問:如何去行菩薩道?

德江師父開示,上人告訴我們菩薩道,就是要行六度,講的是一種名相。如果你要了解,就從上人的法去了解,上人最注重《三十七道品》,從裡面的含義,印證上人的法。你如果要 去了解上人的法,你家裡有電視,有上人的開示你趕快看,整天都有上人的法,所以趕快做就對了!

馬來西亞曾美嬌,走入慈濟已十年以上,但還是穿灰衣,還在猶豫到底還要不要培訓?因為馬來西亞有北馬、中馬、南馬,為何人在南馬,共修一定要跑道北馬去?

原來曾美嬌住南馬這邊有一個慈濟道場,本來共修她想在離家近的道場去親近,但是有人告訴她一定要去北馬檳城的道場參加活動,因為兩地之間路程有些遠,這讓她相當困擾,也讓 她因此一直裹足不前,對受證委員一直猶疑不決,她不知道要往哪邊走?

德江師父開示道,有時候人家堅持要我們去,可能她認為那裏有成就我們的地方,在慈濟要做個上人的好弟子,就要照規矩來。什麼事要有所改變,就是照因緣,慈濟的理念就是要聽 話。如果去太遠不方便可以提出意見,因為慈濟是大家的,平時共修還是近的比較好。十年不算很久,但也是很長的一段時間,不要再浪費了,希望下次能看到穿藍天來。

◎前世因果 今生甘願還

鄭莓諵因先生有不好習性,夫妻常吵鬧,六個孩子也不乖,令她心裡很是痛苦,於是她請益於德江師父,是不是真的有「前世因,今世果」?

德江師父開示時,則舉最近的台北捷運兇殺案為例,為何同樣一個事件,有人被殺,有人重傷,有人輕傷,這都是以往結的因果不同所致。甚至人的臉相莊嚴也與過去生所做有關,上 人要我們去心生畏懼,修忍辱就有莊嚴相。所以有人喜歡去洗廁所,希望下輩子能有一個莊嚴的面貌。但光有好的面貌,命運不好也會覺得遺憾,所以要全部的因緣都把它做好,要有 因果觀,心生畏懼,去做好應該要做的事。

鄭莓諵又請問:「先生不好是不是自己欠他的?」

德江師父開示說,先生對自己不好,真的是自己欠他的,否則那麼多人怎會是自己去遇到先生。通常要跟人家化惡緣,自己要先柔和,既然遇上先生與小孩,不管怎樣就當好緣,才容 易還。

鄭莓諵學員再問:那何時才能還完?德江師父答:上人說甘願還打八折。

座談會即將結束時,德宣師父與德江師父,分別贈送學員一本《回歸清淨的本性》。德宣師父也祝福學員們,回去要互相成就、互相關懷,每個人都要福慧雙修。

圖左 : 「飲一杯智慧的水」,以小組合併的方式,由精舍常住師父與資深委員分享慈濟的脈動,並為與會學員釋疑解惑。[攝影者:唐江湖]
圖右 : 馬來西亞檳城的黃碧華,分享推動百萬好菩薩時,她就一戶戶去介紹邀請參加,也到機關學校去。過程中,她體會要改變別人之前,先要改變自己,和別人結好緣,才能把事情做好。[攝影者:唐江湖]

圖左 : 「飲一杯智慧的水」,在二樓慈濟部,德宣師父分享慈濟的脈動,並為學員做疑問上的解答。[攝影者:唐江湖]
圖右 : 在西迴廊,德江師父與學員分享並解答學員的問題。[攝影者:唐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