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寫千遍 不如做一遍

寫千遍 不如做一遍

E-mail 列印
參加全球人文教育種子教師研習營7月22日開營,部分學員中午前才會抵達板橋志業園區。早上安排已報到的學員,進行板橋園區環境導覽,共分環保、社教推廣中心、海燕風災 展、惜福區,及廚餘處理等站。社教中心志工張豐欽感性的呼籲學員,白紙黑字寫千遍,不如自己做一遍,希望學員汲取上人的法,回到當地傳揚人文及大愛。

◎靜動態人文 豐富人生

板橋志業園區慈濟大學社會教育推廣中心,從創辦到現在已有八年。社教中心志工張豐欽導覽,板橋園區特色是慈大社教中心職工與志工合為一體。職工負責課程規劃,講師上課時會 有一位教育志工陪伴在側,是講師和學員之間的溝通橋樑。人文教育日漸受到重視,教育志工以身教引領講師接觸慈濟人文,期盼透過人文薰陶後,講師群能更深入了解慈濟,進而加 入志工行列。

社推的課程分為靜態與動態課程,靜態的課程如書法、畫畫,藝術、透過學生上課後作品呈現出來展示,讓參與的學員有成就感。動態課程有體能、人文課程,也有親子共同研習啟發 良能。張豐欽說:「白紙黑字寫一遍,不如自己做一遍。來園區學習互相成就,且要把法帶入心。上人年紀已大,無法事事躬親說法,需要在座的老師吸取上人的法,回去在當地把慈 濟的法及大愛傳出去。」

隊輔陳玉鳳帶領大陸學員到廚餘區,由環保志工江春盛解說。園區廚餘堆肥黑金變綠意,長年落實資源回收,廚餘做有機堆肥,不但沒困擾,更將垃圾變黃金。廚餘製作的過程從收 集、運送、覆蓋、秤重、投料、操作、出料完成,需經過四十八小時才能完成,透過廚餘機器製造堆肥,一次只能製作三百五十公斤。

來至深圳的志工梁妙芳,坐在板橋志工李菊子身旁,拿著菜刀將菜梗切斷,廚餘菜梗切段長度約三吋,妙芳經過實際體驗後,感覺非常新鮮,也嘖嘖稱奇垃圾變黃金成為有機堆肥的奧 妙,她想了解:「廚餘有機肥在哪採購?」 隊輔陳玉鳳表示,如有意購買可洽詢總務組。

◎資源再生 護大愛臺

環保志工李麗珠,解說板橋園環保教育站,充分利用回收資源再生,例如回收三臺腳踏車,有些零件是好的,志工拆下來好的零件拼裝成一台,讓有需要的人來認購。拆解區的環保站 志工是拆解達人,再生的家電出售;醫療器材回收,病床、輪椅,二手衣服統一送到內湖清洗整燙,再送到需要的地方。李麗珠說:「所得金額全部捐給大愛臺。」

回收資源打包帶分為兩類,硬的材質不收,軟的才有回收。二者看起來雖一樣,但是硬的打包帶燒起來會有黑煙,產生戴奧辛會造成人體致癌。回收來的塑膠袋也是一樣,燒起來也會 產生白煙與黑煙,焚燒產生戴奧辛氣體,它就會瀰漫空氣中,對人體也是一種危害。她希望大家有共識減少使用塑膠製品,愛護我們的家園。

慈濟以慈善起家,推動環保是志業的一環。慈濟環保志工二十年來回收的紙量,救了二千多萬棵大樹。教聯會洪淑嫈表示,慈濟環保志工拯救雨林力量有限,雨林每秒鐘消失一公尺, 每天消失八萬六千多公尺,比紐約市還大。印尼婆羅門州等地,雨林用焚燒的以提煉棕梠油。棕梠油除了食用油之外,還可以做化妝品等。她呼籲學員要做聰明消費者,拒絕一次性的 商品,一起來疼惜地球。

圖左 : 深圳的志工梁妙芳,體驗廚餘斷梗作業。[攝影者:張晏瑜]
圖右 : 講師洪淑嫈呼籲學員,做個聰明消費者,一起疼惜地球。[攝影者:張晏瑜]

圖左 : 環保志工李麗珠,解說板橋園環保教育站,充分利用回收資源再生。[攝影者:蕭嘉明]
圖右 : 參觀海燕風災海報,學員真實感受到天災的無情。[攝影者:魏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