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9月2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回臺充電 重燃熱情

回臺充電 重燃熱情

E-mail 列印
來自美國休斯頓慈濟人文學校的曾維真,2014年6月已回臺灣參加四合一幹部研習,接著把握難得機會,參加人文教育營隊。除了靜態課程受用無窮外,也學習到人文團康活動多 元化帶動,她表示,這個概念可以運用在課堂上,營造教室的氣氛。人文團康帶動很活潑熱絡又不脫序,參加人文研習營後,讓她重新燃起老師的熱情。

◎人文吸引 不畏路遠

曾維真的媽媽是虔誠的佛教徒,小時候曾經跟著媽媽一起到寺廟住過一小段時間。在美國也鼓勵孩子要有一個信仰,因為住所離華人區遠,她只好把孩子送到教會去,因而沒有機會認 識其他的宗教團體。

2013年8月,受到當時校長的邀約,到慈濟人文學校任教。從家裡到學校來回車程需三個多小時,覺得不方便;但經過幾次後,被慈濟的人文所吸引,而不畏路途遙遠繼續留在學 校教書。

回想起,第一次在網路線上共修,人文真善美將慈濟的活動,菩薩身影記錄得很詳細,感動之餘,她很高興地跟慈濟志工說:「以後有關文稿方面,很樂意幫忙。」自此開始跟慈濟有 更密切的接觸。

曾維真在人文學校,雖是擔任老師職務,但是從中學習到很多,像花道課,還有配合節慶的書法課。刻板印象中一般都人只會寫「福、春」等,當她將紅紙發給孩子之後,其中有一個 女孩,寫了一個「愛」,讓她印象深刻。

慈濟志工送給她很多慈濟的CD,還有大愛台早期的CD,從中得到很多的法,當她在教學上覺得疲憊的時候,這些都是精神支柱。她問慈濟志工:「暑假期間臺灣有沒有可以讓海外 老師精進的營隊。」得知有人文研習,她第一個報名。

看到臺灣家人用心事前的準備,課程規畫周嚴,完全不藏私地傾囊相授,讓她覺得要更警惕自己。因為平常在教學時,事前也是要花很多時間準備課程,讓她更確定,其實花那麼多時 間去準備的人,不是只有她一個人,不應該再有抱怨的心態而懈怠。

人文學校每次課程時間只有三小時,要教中文、靜思語,還有教唱歌,時間很匆促。這一次的研習收穫很多,例如:可以將慈濟歌選帶回學校,平常就放給學生聽,在期末活動,選音 樂的時候,學生可以很快速地熟悉音樂曲目,可以完美呈現一學期的成果,也可提高孩子學習的興趣。

◎法 和西方教育接軌

美國地區進行教案分享的許意軒(Penny Hsu)老師表示,如何把上人的法,和西方教育做接軌,是編輯教案時的首要目標。

目前全美有二十三所人文學校,但因散布各地,很難將大家聚集一起,共同參與教案的編輯討論。因此,他們先依不同的主題,請學校進行認養,回到學校後各自作業完成,再由美國 的菩提種子編輯委員會指導後整合編輯。

一沒有層次感的教案,比較難引起孩子的學習興致。說他們通常會用體驗活動,故事講述的方式帶入省思,靜思與生活實踐的部份。她舉例,教孩子實做餅乾,然後播放海地泥巴餅乾 的影片,再由引導式省思方式,請孩子分享看到甚麼、感受甚麼、想做甚麼?由學中覺,老師不需言語,孩子已學習到精神點,並深深烙印在心中。

來自北美舊金山聖馬刁人文學校的張凱莉老師(Kelly Chang),從事教學工作已有三十年時間。自1997年到美國後,孩子與她朋友般的相處模式,讓她懷念起在台灣 當個有權威老師的日子。

凱莉表示,因為文化的差異,一般美國學校沒有品格教育,此時靜思語的教學就幫了她很大的忙。後來有機會周末到人文學校教學,凱莉感到法喜、感恩,並重新找回當老師的使命 感。她當老師是「命中注定」,自己就是為了守護教育孩子而來,日後會繼續為了教育而努力。

圖左 : 人文研習營,動、靜態課程,讓曾維真受用無窮。[攝影者:白崑廷]
圖右 : 美國參加人文研習營的團隊。[攝影者:蕭嘉明]

圖左 : 許意軒老師表示,如何把上人的法,和西方教育做接軌,是編輯教案時的首要目標。[攝影者:白崑廷]
圖右 : 張凱莉老師和學員熱絡互動。[攝影者:白崑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