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慈濟照顧戶 變歡喜菩薩

慈濟照顧戶 變歡喜菩薩

E-mail 列印
住在台東卑南鄉富山村的張玉英,育有三女一子,一家人過著平順的日子。2007年,先生被小瓦斯罐意外爆炸燒燙傷後不久,又發現患有惡性腦腫瘤合併癲癇,因而無法工作,為 此全家生活重擔就落在張玉英身上。

加上小女兒是先天性左肺動脈欠缺影響心臟功能,還有脊椎側彎問題,常常要到醫院求診。經二女兒同學的父親――慈濟志工楊廷元提報,張玉英一家人遂成為慈濟關懷的照顧戶。

◎吃人一口 還人一斗

張玉英說:「吃人一口,要還人一斗」,她一直想找機會來回報慈濟。有一天,張玉英經過一家青草店,看見店門口掛著「歡迎加入慈濟功德會」的牌子,因不認識對方害怕被騙,等 到台東慈濟志工蔡秀琴來訪視關懷,說明慈濟善款來源是五十元、一百元、兩百元這樣勸募來的。

「我也要捐款當會員。」張玉英每月繳兩百元成為慈濟會員後,也開始每個月抽一天時間,和蔡秀琴一起在臺東慈濟聯絡處值班及做福田志工,並學習幫忙募款。

另外,四個孩子也受家扶中心扶助。張玉英不想只做個「被幫助的人」,當每個月月底家扶中心在發放物資時,她一定去幫忙整理物資和協助發放。因此2011年,她被家扶中心推 選為「自強媽媽」,到臺北接受表揚。

其實,先生被燒燙傷前,曾發生車禍撞了人,需賠八十萬。不逃避困難的張玉英說:「踫到了不做他想,只有勇敢去面對。」她堅強努力工作,身兼數職,每月攤還一萬元,六年左右 就還完了。

◎轉手心向下來助人

因為每個月都到慈濟聯絡處值班、做福田,漸漸了解慈濟四大志業,也明白「行善」不能等。尤其對上人推動大體及器官捐贈非常認同,因此多年前就簽了器官和大體捐贈卡。幾年 前,獨居的大伯肝硬化往生前,張玉英勸他做了「大體老師」;現在先生和小叔受張玉英影響,也簽署要「大體捐贈」。

二年前,張玉英認為節省一點,生活可以過,在慈濟停扶補助後,蔡秀琴鼓勵她參加委員見習和培訓;她決定要跨出人生一大步,當一位聞聲救苦的慈濟委員。

在見習、培訓時,她常和蔡秀琴去訪視,在訪視個案中有病苦、獨居老人、單親家庭、隔代教養問題。曾經也是慈濟照顧戶的她,能以同理心來關懷他們;即便現在自己生活並沒有改 善很多,但她覺得「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做慈濟後的心靈富足,讓她覺得又快樂又踏實。

2014年10月9日,她參加慈濟培訓委員尋根,在花蓮靜思堂的慈濟志業博覽館裡,她看到世界有苦難的地方,就有慈濟人「藍天白雲」的身影,讓她好感動;更感動證嚴上人創 立「慈濟世界」的艱辛過程。她期許自已:「要把握當下因緣,堅定道心,勿忘初發心。」做一位慈濟傳法人來淨化人心。

曾經手心向上,是慈濟照顧戶的張玉英,現在手心向下,快樂行在慈濟浩蕩長的隊伍中。

圖左 : 2013年終歲末發放圍爐時,張玉英歡喜為照顧戶們準備豐富的火鍋食材。[攝影者: 劉文瑞]
圖右 : 2013年終發放和歲末圍爐時,張玉英(中)和其他香積志工,正忙著做美味的素串燒。[攝影者: 劉文瑞]
圖 : 在培訓委員時,她常隨著資深慈濟志工一起去訪視看個案,曾經也是慈濟照顧戶的她,能以同理心來關懷個案。[攝影者: 劉文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