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3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彩排呈完美 勇接變化球

彩排呈完美 勇接變化球

E-mail 列印
「說法品師長就定位,受限場地請大家壓縮,縮小自己忍耐一下。」一群慈濟技術學院師生擠在花蓮靜思堂國議廳的講堂,練習《無量義經》經文演繹,承擔企劃與教學的護理系教師 吳曼阡,整合著師生們的隊形、手勢。

11月1日花蓮靜思堂聚集著教育志業體師生,為慈濟技術學院二十五、慈濟大學二十周年;慈大附中暨小學、幼兒園、臺南慈濟中小學緊鑼密鼓地彩排《無量義經》演繹。

◎聽誦經文 沉澱心靈

「有一法身無量義,疾令菩薩成菩提……」等候就定位的技術學院護理系五三丁的陳廷杰同學,一聽到弦律很自然的比著手語,參加學校親善大使的他,從去年〈2013年〉的歲末 祝福就練過《無量義經》,因此已經熟練經文與節奏,此次,要透過一個月的時間教導第一次參與的同學,都能熟練,「從不認識到慢慢熟悉,透過密集訓練,讓彼此關係更緊密,大 家為做好一件事向目標努力,讓我很感動。」

「習性不同眾生欲……」是陳廷杰最喜歡的經文,「每個人根據不同的習氣,所想要的也都不相同,同學想法也都不一樣,難免就有出入。」他體會因習性不同,所呈現出的身形與態 度也不同。

他也透過演繹將經文落實生活中,每每有煩惱時就聽經文慢慢沉澱自己的心,有時受到外境影響無法專注,他也唱誦經文,慢慢整理思緒,往往事情就可迎刃而解。常常參加學校活 動,一整天下來很忙碌,心無法靜下來,他就透過聽誦經文沉澱心靈,也因此能夠將活動心得作完整記錄。

◎深入經藏 守之不動

「經文和生活經驗起了共鳴,讓我得到答案,過去可能沒辦法解開的事情,現在知道方向對,就努力去做,只要有信心就勇往直前。」參與功德品演繹的進修推廣部主任游崑慈,透過 經藏演繹,已將經文深入腦海中,經文旋律不時浮現,也將經義融入在生活上。

在學校推動行政業務尤其是創新業務開發,要提供很多想法,難免會面臨很多的困難,過去遇到困難會評估要不要繼續,是否要打退堂鼓,但入經藏後,「種種方便令發心,信心既發 令勇猛,守之不動令堅定」,這幾句經文令他知道要發願,遇到問題一定要克服,更堅定的去推動。「現在做事比較平穩了。」

「透過經文中對於自己教學跟行政方面,更體悟到面對不同個性學生及來自不同家庭的孩子,要利用方便的法開導他們,不論在教學方面或者生活輔導上,也讓他們能夠發心立願,保 持清淨的心,讓他們有信心,有了信心之後,就可以在專業領域或者讓向善的心更加純淨、更加勇猛,也確定自己的目標。」游崑慈有所體悟地說。

過去在北部教書的他,下課後就做研究,覺得當老師就只是個工作,但回到慈濟技術學院後,他有了不同的想法,現在更重視學生輔導與互動,他分享透過演繹活動,共同了解經文意 涵,無形中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也與孩子更親近,「老師不只是教書的書匠,也可以是學生的父母親。」

◎調適心情 隨時接變化球

參加過《慈悲三昧水懺 》演繹的研發處林祝君處長,則發現此次的《無量義經》演繹,動作比水懺難,動作也更多,走位也多,因此也花了很多時間學習。

「普令一切發菩提,無量大悲救苦眾生,拔苦以樂……」林祝君最喜歡這句《無量義經》經文,對這句也特別有感覺,她覺得呼應慈濟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的精神。

「就如人生一樣,充滿很多波折、變化。」在演練的過程中,常會遇到要改版本的時候,她深覺心情需要調適,好比人生的無常,「常參加活動,所以會知道不到最後,都不是定案, 要做好隨時接變化球的準備,也是一種訓練和磨練,如果人生都很平順,一帆風順就不會有警惕心,就如今天知道時間已經很緊湊了,大家就會抓緊時間練習。」

圖左 : 參加過《慈悲三昧水懺 》演繹的研發處林祝君處長(最右站立者),則發現此次的《無量義經》演繹,動作比懺難,動作也更多,走位也多,因此也花了很多時間學習。[攝影者:邱繼清]
圖右 : 11月1日花蓮靜思堂聚集著教育志業體師生,緊鑼密鼓地彩排《無量義經》演繹,同學錄下臺北企畫團隊調整畫面,提供大家練習。[攝影者:邱繼清]

圖左 : 充分利用國議聽場地,說法品各小節呈現師生,在臺北企畫團隊陪伴下分區練習。[攝影者:邱繼清]
圖右 : 受限場地大家壓縮,一群慈濟技術學院師生擠在花蓮靜思堂國議廳的講堂,練習《無量義經》經文演繹。[攝影者:邱繼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