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9月2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人師重任 不悔辦學路

人師重任 不悔辦學路

E-mail 列印
「慈濟護專開辦的時候,我不認識上人也不認識慈濟。」第二任慈濟護專校長張芙美說著過往的記憶。

回首當年林碧玉副總帶著一群人,來到臺中私立弘光護理專科學校參觀,由任職該校的教務主任張芙美負責接待。參訪過程林碧玉詢問許多辦學、規章、校舍空間等辦學問題,張芙美 深覺這群人遠從花蓮而來,一定要把辦校的基本注意事項說明清楚,那時慈濟護專籌備團隊已成立約一年多了。

整群參訪團隊要離開弘光護專時,林碧玉突然對著張芙美說:「妳到我們慈濟護專來服務好不好?」這時張芙美有點驚嚇,也從未想過這個問題,心中尚在思索,林碧玉又再度誠懇的 說:「我們真的很需要人,妳來啦!」就這樣她與慈濟開始結下這份好緣。

◎護專籌備階段 臺中花蓮奔波相助

1939年出生彰化二林的張芙美,高農轉鹿港高中,之後轉唸國防醫學院護理系,國防醫學院有四年的服務義務,期滿之前,張芙美就來到中山醫學大學護理部服務,一年之後再轉 到臺中私立弘光護理專科任職。

林碧玉帶著慈濟護專籌備團隊參訪弘光護專之後,張芙美開始每個星期都搭飛機從臺中到花蓮,討論一些籌備的事情,協助看看學校的設施,因為籌備階段碰上許多困難,真的需要專 業人士來相助。接著1989年9月16日慈濟護專開學了,同年12月26日張芙美就收到敦聘第二任校長證書的邀請。

同年10月底上人行腳到臺中,張芙美被安排跟上人單獨見面,兩人會談中上人談著出家的他為何要辦護專的理念,辦學校就是要培育優秀的學生,而慈濟護專教育出來的學生一定要 有慈悲心,要能夠用愛心關懷病人的白衣大士,而且是多功能多角色的;所謂多功能多角色就是她要是位孝順的女兒、勝任的太太、孝順的媳婦,也要是位好媽媽,因為這樣的學生可 以影響一個家庭,把家庭帶好,就可以帶動祥和的社會,進而國家就會很美。

上人更特別提起在東部辦護專,乃是護理人員招募非常的困難,人員都需由西部上來,那是非常的艱難的,所以一定要在花蓮辦一所學校來解決人力、人才的培育。另外,上人還希望 能夠照顧東部地區的原住民少女,當時很多國中畢業甚至還沒有畢業,就被賣到西部的歡樂場所,上人希望能培育這些孩子擁有一技之長,可以有經濟收入,改善家庭的生活,可以消 除被賣的命運,以及賣女兒的惡習。

「哇!我好感動,感受到上人不只是要辦教育而已,他辦教育是要辦最好的學校,所教育的學生,是要能發揮照顧身心靈的病人,還要創造一個和諧的社會。」上人的大願力讓張芙美 至今還念念不忘。

另外,上人又說起慈濟護專的校訓是「慈悲喜捨」,希望慈悲喜捨成為學生的生活習慣,學校的教育除了專業教育之外,也要兼重人文,因為人文教育最重要,這就是上人辦學的理 念、辦學的方針、辦學的策略,張芙美用心的聽入心裏面,真的備受感動。

◎有良心的教育家 共同為孩子努力

這是一個有慈悲愛心的宗教家,上人也告訴張芙美說:「我們的學校,老師、學生都要穿制服。」這讓張芙美很驚訝,因為在那個年代,很多人追求時髦,家裡有錢的學生穿名牌,上 人希望來慈濟念書的孩子,不要有虛榮心,人人用平等心來就學,另外也是表達形象、紀律,所以希望學生是穿著制服的,連老師也要穿制服喔!老師的形象非常的重要,因為導師的 儀表其實是學生的典範。

然後林碧玉的工作並沒有終止,上人傳達一些訊息給張芙美,當然這是一個方向球,林碧玉們就繼續來勸進張芙美到慈濟護專服務,當時她告訴大家要離開弘光護校,一定要先去說服 弘光護校的校長王逸齡,林碧玉一群人真的去跟校長交涉,但溝通兩次都沒有成功。

聘任張芙美為護專第二任校長,雖然當下她仍是沒有答應,但是上人的理想,絕不是一個或普通人可以做到的。張芙美心中覺得上人不是一個普通人,而是偉大的人,不但是個教育 家,更是一位哲學家;宗教家不只有著慈悲心,對於教育也是這麼樣的專業,這麼的有理想,特別對於原住民的照顧,及品德教育的要求,張芙美覺得他還是軍事家。而且上人還真愛 國,他要讓一個學生去影響一個家庭,影響一個社會變成一個美好的國家,那時候張芙美就想說:「怎麼辦呢?我覺得我必需要去幫上人的忙。」

張芙美心中有了想幫上人的念頭,日夜一直思考掙扎,應該是每天都哭啦!為了要來不來,一直在流淚。到了五月底張芙美想一定要做個抉擇,所以與弘光護校校長夫人談, 她跟 校長夫人提到弘光護校已經上軌道,是否能讓她到慈濟護專幫忙,校長夫人非常的體諒說:「你去沒關係,萬一水土不服或是健康出現問題的時候,歡迎你趕快回來。」

張芙美在慈濟護專技術學院工作,就如上人所說的分秒不空過,心裡面沒有想自己的事情,只想慈濟事,只想上人。上人很有智慧,用委員來互相關懷,委員發揮很大的力量,那時候 叫做母姊會、懿德母姊會。學校機構還要有人文室,教育部是不同意的,他們說學校沒有這樣的編制,大家就去教育部交涉,告訴他們慈濟不是要傳教,是要培養學生的人文教育、品 格教育、生活教育。溝通之後教育部也了解了,不是傳教,那時候的家長也會有這些想法,還問到學生畢業以後,要不要穿袈裟,大家強調學校是在做教育該做的事情,這些都是生活 品德教育的部分。

看到學校一路走來的艱辛,張芙美認為學校在別人的眼中,所看到的卻是很特別,比如說門禁、穿制服、 素食...... 學生對這些規定有聲音時,她都可以一一化解。

在慈濟志業體至今已二十五年,每天聽上人開示,看上人有關的文章,覺得上人就是這樣在矯正每個人的行為,就是跟著做而已,她不覺得自己改變了甚麼,張芙美在最後嚴肅地說: 「我自己走過漫長的歲月,一路跟著上人的腳步,從來沒有後悔過。」只是曾經想過年歲已大,應該要傳承不要老是占著位子,動了想要離開的心念,後來到了教發處以後,發現又是 件大工程,教育志業的工作,既然投入就要以認真嚴謹的態度面對。

有良心的教育家,但是力量有限,必須要說服更多的人,有志一同來做有良心的工作,不能以方便法來對應,要用真實法來面對。張芙美堅定地表示從來沒改變跟著上人走的信念,不 只非常崇拜上人,每天做本分的事,每天這樣一直做下去了,一直做啊!

圖左 : 張芙美校長在教發處忙著處裡公務。[攝影者:江昆璘]
圖右 : 張芙美校長與相關教育人員討論學校事項。[攝影者:江昆璘]

圖左 : 張芙美校長拿出珍藏的精舍師父對她的感恩卡片。[攝影者:陳李少民]
圖右 : 張芙美校長拿著中國時報刊登慈濟技術學院原住民博物館對文物珍藏的貢獻。[攝影者:陳李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