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諸佛共護 走過四分之一世紀

諸佛共護 走過四分之一世紀

E-mail 列印
標題:諸佛共護 走過四分之一世紀 主題:技術學院演繹〈說法品〉 文字:楊寶月

第一幕,「令諸眾生受快樂,三世諸佛所共護,無有眾魔能得入,一切邪見難壞敗。」開始,翻起一幕一幕的「豆豆圖」,慈濟技術學院吳曼阡老師就算不看,也都瞭若指掌。

◎從無到有

技術學院企畫團隊之一的教學種子謝宜伶忍不住的偷偷透露,「九月底種子共修,十月初起動,一開始真的是從無到有,大家很認真的編排〈說法品〉……」,不同《水懺》by order,各校練習地標卻都要自己學校種子去貼,宜伶覺得這也是種學習。

纖瘦的曼阡老師原非企畫團隊成員,直到人文室亟需支援,因為經歷《水懺》的磨鍊,曼阡義不容辭地快速與學生團隊做結合,並討論出技術學院承擔的〈說法品〉該用什麼方式呈 現?

「原住民是我們學校蠻重要的特色,也是證嚴法師創辦這所學校很重要的一個理念。法師他希望能照顧到花東地區原住民孩子。」所以在這一幕,先由兩位原住民同學從舞台後方往前 走出來,再招呼後面的原住民同學進來。

「來來來,這個學校很棒,在這裡學習氣氛很歡樂!」所呈現出的是同學圍坐在師長身邊,師生和樂融融在校園裡青草地的學習景象。

這些因素揉合了二十五年前,慈濟護專(技術學院前身)開學只有一百多位學生,當天竟然來了二萬多人觀禮,若不是「三世諸佛共護」,如何走過四分之一世紀?

第二幕,「無常無我與苦空,諸法四相不思議,法性法相本空寂,不出不沒不來。」,呈現每一個人都有他的苦與煩惱,只有把佛法放在心中,「行中有法」才能去除日常生活裡面的 煩惱。

直到「……安樂人文多利益」的時候,除了苦跟煩惱,週遭環境許多不好的力量,可能讓你喪失原本純真的本性,但是透過大家善的力量,可以讓「土石流」變成清流,甚至「濁流」 回歸清靜的本性。所以台上的師長開始做擋土石流的動作,螢幕也會有漫流而下的土石流,傾瀉到中央子舞台的地面。

接著是老師循循善誘地說法,但是每個人習氣都不同,雖然「法譬如水能洗垢」,師長說法之外,還需要善的力量去影響週遭的人,因為唯有凝聚善的力量,才能救拔眾生,回歸最真 的本性,回歸「諸法本來是空寂」。

代謝不住,念念生滅,從二十五年前創校至今,學生人數日益增加,猶如「一生無量,無量一生」。甚深無上大義,告訴眾人「菩薩當修《無量義經》」,四面而來源源不絕的菩薩, 一齊邁向菩提大道直。

◎一生無量

一口氣描繪完演繹段落,曼阡老師無限感恩全校師生的配合,包括人文室、親善大使、同學之間,紛紛邀請周圍親朋好友入經藏。

種子之一的學生黃思婷,有著親切的笑容,自己在校外打工,暑假期間許多親善大使還未返國,第一時間接獲開會及承擔任務工作,二話不說,不推卸,本著親善大使接到任務的「使 命感」。

雖然自己負責種子團隊教學,但思婷說,因為迫在眉梢,開學後通過親善大使的好伙伴,一個找一個,二個找二個,找了另一個再去找下一個,到現在完成法海區一百六十五人,演繹 區一百零六人,一起來入經藏,真的就有〈說法品〉中「一生無量,無量一生」的感覺。

思婷也了解,「不是現代的大學生都能認同經藏這東西。」號召各班親善大使,努力串聯邀集人力成為入經藏首要之務。

◎法水能洗眾生欲

「習性不同眾生欲」,校長羅文瑞就認為,要用各種不同的方法去啟發眾生的心。慈濟技術學院的學生來自全省各地甚至海外,要許多不同的方便法、要因材施教,不同學生的特質, 需要不同方式去啟發。

醫務管理系四年級的郭穎頻,11月22日當天參加國考無法入列參加演繹,但是同樣本著親善大使的使命感,錄製教學示範影帶、與老師討論、教弟弟妹妹,一樣都不缺席。

穎頻從「法譬如水能洗垢,洗垢法水亦如是……」這句經文領略到,面對不同的學弟妹,必須要用不同的方式去對待,也包括當面佈達訊息或用電子郵箱,表達方式與語氣都不同。

再者,因為這次經文可能比較難,透過這次肢體和戲劇演出的演繹方式,讓大家清楚了解法也很簡單,在生活中就可以呈現出來,不是一本經文一直讀一直讀。

◎「甘」甜的淚水

負責舞台演繹的許涵茹同學,要與老師(曼阡)、師姑(慈悅)討論豆豆圖,隊形和教學動作。秀氣嬌小的模樣,需要做團隊之間的溝通、人力的調度與協調、事情的分發等工作。

「大家每次去靜思堂綵排回來,當晚就要馬上把修改的部份用電子檔打好細流跟圖形的部份。」涵茹她不以為辛苦,卻認為這是訓練自己處理事情的速度。

另一位學生種子劉家誠,則把大家的辛苦看在眼裡、放在心裡。當大家的隊形、動作被改動的時候,企畫團隊與種子都感到挫折,但是只有一個人從沒抱怨過,還要安撫所有學生種子 的情緒,她,是曼阡老師。

「假日還召集我們這些工作人員拍影片,在下一次演繹中播放出來。」家誠心疼的又說,曼阡老師會一遍一遍不厭其煩的教導我們,陪伴在我們身邊,然後陪伴我們一起練習。

一切的辛勞不說辛苦,從無到有,過程只有「幸福」。曼阡老師感恩師生們把自己的事情先放下來,來成就25週年;「無論團隊如何強壯,如果沒有師生願意配合,是沒有辦法完成 的。」紅著眼眶,終於忍不住盈眶的淚水,曼阡再次對孩子們跟老師說:「真的謝謝有你們,還好有你們!」

圖左 : 「來來來,這個學校很棒,在這裡學習氣氛很歡樂!」所呈現出的是同學圍坐在師長身邊,師生和樂融融在校園裡青草地的學習景象。[攝影者:王嘉彬]
圖右 : 技術學院三位種子學生左起許涵茹、郭穎頻、劉家誠,不時的討論動作、隊形,隨時上場和同學一起排練。[攝影者:王嘉彬]

圖左 : 「法譬如水能洗垢,若井若池若江河……水性是一水各異,法性如是無差別」黑衣仍是相互拉扯的無明,白衣則已回歸清淨。[攝影者:王嘉彬]
圖右 : 代謝不住,念念生滅,從二十五年前創校至今,學生人數日益增加,猶如「一生無量,無量一生」。甚深無上大義,告訴眾人「菩薩當修《無量義經》」,四面而來源源不絕的菩薩,一齊邁向菩提大道直。[攝影者:王嘉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