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技術學院校史館 典藏史料文物

技術學院校史館 典藏史料文物

E-mail 列印
「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的四大志業「慈善」、「醫療」、「教育」、「人文」之一的「教育」志業,從「慈濟護專」設立後邁開了教育的第一步。護專的創辦,不僅彌補了臺灣 護理人才普遍的缺乏,更重要的是以佛陀的慈悲教育,培育出聞聲救苦、菩薩心腸的優秀護理人員,使人間的病苦與傷痛,獲得最妥善的照護。同時,藉著護專提供的就學、就業機 會,減少東部少女外流,間接解決日益嚴重的社會間題。

◎教育志業發展的脈絡

羅文瑞校長表示,會重新將校史館做規劃整理,主要是他2011年上任後,知道技術學院是我們慈濟創辦的第一所學校,也是教育志業的一個開端。但長年以來,校史館一直沒有系 統性的整理,對於整個學校的發展、沿革,大部分的師生並不是很清楚。羅校長希望在今年的二十五周年校慶,能夠將學校的發展做個總整理,讓在校師生與畢業的校友,或是曾經在 這裡服務的同仁,透過校史館就能對學校及慈濟教育志業的發展,有更深入的了解。

校史館有七個多媒體介面,從入口處就可以看見「校史館」三個字,這三個字是「教育英才傳慧命、史書典範要人文」兩句話的濃縮,並將學校的歷史加上慈濟的人文素養、生活教 育、品德教育做一個契合。現在很多大專院校都有校史館,慈濟技術學院希望在校史館裡,能將上人辦教育的理念呈現出來。慈濟辦教育不是為了增加一所學校,不只是給學生知識, 而是要讓知識轉為智慧,將功能化為良能。

慈濟已落實教育完全化,從幼兒園到博士班都有。在校史館中會把菩提心要、人間菩提這些相關的影片透過螢幕呈現出來,即便大家沒有參加二十五年前的創校開學典禮,也可以透過 影片看到當時只有一百零七位學生入學,現場卻來了兩萬多名來賓觀禮、來見證這歷史性的一刻。

◎人文教育重質不重量

慈濟的教育志業特別重視學生的生活教育、品德教育、人文教育,上人很堅持要做到「教之以禮」,慈濟的教育不求量只重質。為了讓學生接觸不同的課題,透過關懷老人家、志工服 務等方式,讓孩子們內有修養,外有氣質。

學校考慮來技術學院的來賓,可能沒有時間先到靜思堂了解慈濟,因此將四大八法、慈濟世界的整個緣起都做個呈現。在慈善部分,校方也把高雄氣爆事件呈現出來,讓大家知道當臺 灣發生災難時,慈濟人總是在第一時間便走進災區去膚慰、關懷。

秘書室公關組組長葉秀品非常用心,在這一年多收集了一萬五千多筆的資料,包括照片、實務資料、歷史文物,學校方面是希望能透過文物展覽,資料數位化的方式呈現出來。

◎原住民專班讓孩子安心

慈濟技術學院創立至今,已培養出許多優秀的醫護人才,基於證嚴上人照顧東部地區原住民學子的理念,慈濟技術學院從1996年起開始以單獨招生的方式,辦理原住民學生免費就 讀五專護理科,除了學雜費全免,慈濟基金會還發給每位原住民學生每個月三千元的零用金,讓他們能夠安心向學,這個福利至今仍延續著。

慈濟技術學院為了讓求學的原住民學生,能時時記得傳統文化及認識花蓮其他族群的特色,特別成立了一個原住民族博物館,裡面典藏六百多件關於十六族的文物,這不僅是學校結合 文史教學的題材,也提供鄰近的學校進行戶外教學。

除了原住民族文物,校方還將學校藝文走廊的兩面牆,畫出花蓮六大族群的族服、生活習性及代表性的文化特色。例如阿美族的歌舞、太魯閣族的織布、賽德克族的紋面、噶瑪蘭族的 香蕉絲、布農族的八部合音以及撒奇萊雅族的火神祭等,都在牆上呈現得活靈活現。

除了軟硬體設備,在建築及藝術化方面,慈濟技術學院傳承了中國古典建築的美感,每棟大樓都是洗石子的淺灰色建築。圓柱方窗,沒有太多的裝飾,由於背靠巍峨的中央山脈、面向 湛藍的太平洋,慈濟技術學院的校景藍綠交錯、得天獨厚,讓每一位參觀過的貴賓都留下深刻的印象。

圖左 : 學生事務處的吳雨蓉為大家導覽介紹學校特別成立了一個原住民族博物館,裡面典藏六百多件關於十六族的文物,這不僅是學校結合文史教學的題材,也提供鄰近的學校進行戶外教學。[攝影者:詹進德 ]
圖右 : 慈濟目前是教育完全化,所以要把慈濟的整個理念做一個完全的傳承,在這個校史館中學校會把慈濟四大八法圖、文、影音相關資料藉著互動螢幕呈現出來。[攝影者:詹進德 ]

圖左 : 秘書室公關組組長葉秀品非常用心,在這一年多收集了一萬五千多筆的資料,包括一些照片、實務資料、歷史文物。[攝影者:詹進德 ]
圖右 : 葉秀品表示,基於證嚴上人照顧東部地區原住民學子的理念,慈濟技術學院從1996年起開始以單獨招生的方式辦理原住民學生免費就讀五專護理科。[攝影者:詹進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