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經藏演繹 不可思議

經藏演繹 不可思議

E-mail 列印
平常大家在各區練習,四校來到花蓮,集合在靜思堂共同成就這盛會,聯合演繹,精湛地呈現〈功德品〉。董宜芳老師說:「上臺演繹時,心就被攝住了,專注在當下,心無旁鶩,對 於每一個動作都不用考慮,這力量真不可思議。」

在慈濟二十五周年聯合校慶,證嚴上人開示中提及慈濟教育25年是一百年的四分之一,慈濟五十年是一百年的四分之二,慈濟從竹筒歲月五毛錢起步,就是慈善的工作,一直感覺脫 貧脫困,才能身體健康、家庭健全,便開始一連串慈濟四大志業。

回顧過去建立慈濟護專,上人從25年往前推五年,建校非一朝一夕,找建校的土地、找建設的資金,一路走來步步艱辛,慈濟每一個人都是克服許多困難,磨破手皮為建校募款,奔 波大街小巷,沒錢孩子怎麼教育?為了東部女孩子的教育與將來,上人回想過去無不是感恩。期待大家從網路慈濟教育系統去舊法新知。

◎莫忘初衷 盡教師之責

任教臺南慈中的薛靜儀老師於慈濟教育志業體系已進入第十三個年頭,2002年最初服務於花蓮慈中,因是在地的臺南人,而於2007年臺南慈中創校時申請調職至臺南,擔任慈 中輔導室主任。

這次參與《無量義經》演繹,特別感受到種子企畫團隊的用心,為求得盡善盡美,花費時間也花費精力全心投入指導。尤其因老師們校務上的繁忙,常常不能如期彩排,企劃團隊仍是 很有耐心且溫柔地熱心教導,遇到變化球亦能順勢地加以美化,靜儀老師心中滿懷著感恩。

適逢二十五周年四校聯合校慶,身為教育志業體的一份子,靜儀感到真是個絕好的因緣。演繹過程當中,跟著全體師生一起演繹「大白牛車」,感受到肩上的擔子之沉重,始能體會上 人創辦四大志業、八大法印的超大願力,也期勉自己亦能盡教師之本分,擔負起培育英才的責任,希望一顆顆種子能成長茁壯。

「圓滿演繹,提醒自己莫忘初發心,也反觀自己是否有將學生引導至正確的方向。」看到大白牛車的後端,有一群學生緊緊跟著,靜儀砥礪著自己要承擔起大船師,扛起教育的使命, 盡心盡力耕耘大良福田。

◎歡喜付出 以身作則

謝淑惠老師臺南人,於1999年嫁至花蓮,因公公婆婆是慈濟人而有因緣接觸慈濟。2002年進入花蓮慈中學務處任職,時間就在忙碌中充實度過,一晃就已過了五年;因為了陪 伴阿公阿嬤回高雄老家,又恰逢臺南慈中即將創校,便於2007年隨順因緣來到臺南定居,轉任職南慈中人事室主任。

在教育志業體服務多年,淑惠自認為已付出很多,無論是在時間或體力上的耗費。但在2010年參加慈濟法脈宗門營隊後,感受到有一股推力逼著自己要往前走,便開始參與見習培 訓,因校務繁忙抽不出多餘時間落實社區,一見習就是三年,而終於2014年即將受證委員。

一整年的委員培訓,又忙於教育志業,常常是弄得像蠟燭似地兩頭燒,但卻是樂此不疲、感動滿滿。尤其看到師兄師姊無所求的付出,一點也無怨無悔;而想到自己在志業上服務還有 薪資所得,愈發激勵自己要更落實社區。

「學校的福田很大,我希望能接引更多的老師,將上人的教育理念發揚。」謝淑惠期勉自己以身作則,自己先付出才能體會更多,也才有更多的法喜分享。凡事總要有開始,這次參與 《無量義經》演繹就是一個最好的抉擇。

因為時間上非常緊湊,淑惠無暇與老師一起排練,她獨自利用影音來自學。有鑑於在2006年曾參與過《無量義經》的演繹,對經文一點也不陌生,也更能融入經文的內涵。再經過 一次又一次的彩排,淑惠感受到全體師生的認真與專注,自己也不自覺得渾然忘我,完全浸潤其中。

《無量義經》演繹讓淑惠感到很震撼,從中意會到大白牛車扛起教育的重擔,她期望未來能達到祥和的社會。

◎經文入心 輕安自在

臺南慈中國三感恩班導師杜志彬演繹第九功德品,讀到「願力得登善慧地,辯才無礙得清淨,宿業重障一時滅,次第莊嚴波蘿蜜,入大總持精進力,極苦重生令解脫,善滿十方遍各 地。」認為這一段經文最符合目前他的教學立場。

教育工作者除了知識傳遞外,也是品格的督促者,國中生這個年紀,品行還不是很確定,需要老師的陪伴與指導,建立正確的思惟模式,防止偏差的行為產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建立 後,就是疾苦眾生令解脫,菩提種子發芽成林,普滿十方遍各地。

練習這段經文時,杜志彬老師覺自己最受用的是學會沉澱自已,讓自己輕安自在,遇到事情學會反省,思考自己的思惟,讓自己沉著。

◎教學理念 隨慈中成長

「自進入慈小以來,參加經藏演繹是第一次。」臺南慈濟中學小學部董宜芳老師覺得這是一種非常特別的體驗,原本認為只參加比手語的演出而已,但經一次次的練習後,董宜芳老師 感受了集合眾人的力量來成就一件事,是多麼不容易!有了入經藏的機緣,把自己的心定下來,自己更發心要做好每一件事。

自2007年臺南慈小啟用,董宜芳老師就進入擔任教師,她深深感受證嚴上人創辦教育從無到有的艱辛;也受曾耀松校長為慈中慈小、為教育一路走來無私付出的精神所感動,猶如 演繹的大白牛車,帶領師生邁向康莊的菩提大道。

此次周年慶典活動,董宜芳老師從暑假就知道這件事,學校成立很多組來籌備,利用每週四讀書會帶領全校的教師們熟悉經文,入經藏的老師們利用每週二、週四早上練習,也利用晚 上的時間聚集練習,到最後階段運用週日師生整天練習。

入經藏演繹,臺南慈中小負責演繹《無量義經-十功德品》第八功德、第九功德,也因為演繹的因緣董宜芳老師開始從《無量義經-德行品、說法品、功德品》去熟悉經文,每天接近 經文,有時一早起床經文自然在耳邊縈繞。

「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心不難,事就不難。」老師要當孩子生命中的貴人,每位都能當大導師、大船師,從經文融會貫通。大家同在一條法船上,彼此善解包容,一起承擔,在崗位 上擔起教育使命,繼續為教育堅持下去。

圖左 : 每位老師都能當大導師、大船師,從經文融會貫通。大家同在一條法船上,在崗位上擔起教育使命,繼續為教育堅持下去。[攝影者:吳珮婕]
圖右 : 「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心不難,事就不難。」老師要當孩子生命中的貴人。[攝影者:吳珮婕]

圖左 : 薛淑惠老師融入《無量義經》經文的內涵,她感受到全體師生的認真與專注,自己也不自覺得渾然忘我,完全浸潤其中。[攝影者:吳珮婕]
圖右 : 大白牛車的後端,有一群學生緊緊跟著,薛靜儀老師砥礪著自己要承擔起大船師,扛起教育的使命,盡心盡力耕耘大良福田。[攝影者:吳珮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