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懿德二十 誠情相伴

懿德二十 誠情相伴

E-mail 列印
「呱呱呱!呱呱呱!我是愛心小青蛙……」11月23日在慈濟教育志業25周年聯合校慶的嘉年華會,當臺上司儀喊著「請最疼愛孩子的慈誠懿德爸爸媽媽們進場……」數百位穿著 藍天白雲的慈懿會爸爸媽媽,踩著輕快的腳步,在「愛心小青蛙」歌曲伴隨聲中,精神抖擻地進場。這群人員年齡分布從七十幾歲到四十幾歲,雖然年齡層不同,但是疼愛孩子的心卻 是一樣。

◎因緣一線牽

因緣是一條看不見的線,遇見慈濟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一件事,而能共同擁有懿德女兒更是人生中最奇妙的緣分;一起在慈濟技術學院擔任懿德媽媽的葉秀戀和蔡翠玲彼此有著深深地感 觸,就著慈濟的法緣,讓緣分在彼此的生命中交會發亮。時光歲月飛逝,兩人彼此相伴擔任懿德媽媽不覺已經二十年。

1993年受證慈濟委員,隔年葉秀戀就參加了慈懿會至今,「媽媽」這個名詞,對於當時年齡三十出頭而未婚她,感覺確實沉重了些。「一開始很不習慣孩子喊我媽媽,多希望叫我 姊姊就好了」葉秀戀笑容滿面說著。

從不太能接受到漸漸適應這個「媽媽」的角色,同家族一起陪伴孩子的蔡翠玲,是最佳的搭檔與知音。蔡翠玲則自己女兒就讀當時的慈濟護專,對於護專孩子不論在生活或課業上,親 子關係的互動經驗明顯豐富許多,剛好彌補了葉秀戀的不足。因此,兩人在陪伴孩子的二十寒暑,蔡翠玲的「誠」與「情」,讓葉秀戀始終深感於心,內心充滿無限感動與感恩。

蔡翠玲回憶往昔說著:「想當年總覺我是不勝量力,內心無比惶恐;再加上是單親媽媽,無論在經濟、學歷及經歷總是差了別人一節,覺得自己的孩子擔心會教不好,怎麼有辦法把別 人的孩子帶好呢?」心中的疑惑在一次上人的開示中得到了答案,上人勉勵懿德媽媽爸爸們,把別人的孩子當作自己的孩子來愛,把自己的孩子當作是菩薩來對待,再加上一顆真誠的 心,即使學歷不高,誠意是可以讓人感受得到的。自此以後蔡翠玲如同放下心中的大石投,以真誠的心對待懿德女兒,自然也得到女兒們誠意的回饋。

◎真誠相依伴

每一個孩子如同一本大藏經,葉秀戀和蔡翠玲倆人回憶,在攜手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曾發生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有位女兒就讀護專二年級時,父親突然在工廠發生意外,送到加護病房 而往生,對孩子來說是極大的驚嚇,對母親更是無法接受的事實;因為父親是家裡的經濟支柱,無常的到來,對家裡來說是無比的哀痛。

從住院關懷到參加告別式這段期間,倆人真心地陪伴膚慰。於告別式當天,葉秀戀和蔡翠玲緊緊擁抱傷心啜泣的女兒,兩人也忍不住跟著掉淚;在擁抱膚慰哀戚的女兒媽媽時,告訴她 懿德媽媽可以是她們依靠的肩膀。因為蔡翠玲的住家剛好和女兒是鄰近社區,所以常常邀請女兒的媽媽來參加環保、心靈講座等活動。

記得有一天,蔡翠玲邀請女兒的媽媽聽黃思賢師兄的分享,她覺得豁然開朗,心中的悲痛放下了,明白把自己及家人身心安住,就是對先生最大的祝福。聽到她這樣說,葉秀戀和蔡翠 玲真的替她高興走出悲痛。

倆人再分享,這幾年總會接到孩子們的喜訊,除了樂於作為座上賓之外,再看到她們兒女成群,家庭幸福美滿,真心地替她們歡喜,誠心祝福每個人都能幸福美滿過一生。「我很早就 升格當阿嬤了!」早期曾帶過的懿德女兒,已經結婚生兒育女,葉秀戀開心說著。

11月23日下午,在慈濟技術學院校慶典禮上,葉秀戀和蔡翠玲倆人同時上臺,接受精舍師父頒發懿德二十年的獎牌。倆人共同攜手走過,因為「愛」讓彼此生命美麗,讓生命延 續。師恩浩瀚無以為報,唯有盡本分布善種子,期待下一次能再度上臺領取二十五年的獎牌,這是當天兩人在心裡共同許下的願望。

◎第一屆懿德媽媽

承擔懿德媽媽滿二十年還有李六秀師姊,1994年慈濟大學醫學院第一屆的懿德媽媽,當時學生才一百三十幾位,當時李六秀才四十幾歲,接到此任務一時間不知該如何去面對這十 八、九歲年輕孩子,惶恐下,如何不負上人的期待及託付?如何適度去愛孩子?如何去當個稱職得懿德媽媽?都是李六秀心中的疑惑。

「第一屆前面沒有典範可以學習,全部在走第一步的腳印」李六秀說著,幸虧林勝勝師姊,也找了許多諮商專家、心理學專家,協助做密集的職前訓練,讓懿德媽媽開始學習如何與孩 子溝通,如何第一次見面與孩子們破冰,而上人好像也聽到大家的心聲,非常有智慧用不同的方法教育弟子們。在那時空創造了「懿德媽媽」這個名相,正提醒大家慈濟辦教育是一個 希望工程,需要百年大計,儲備人才,除了知識的教導,生活禮儀的教養,還需要人格品德的學養,三養齊頭併進,不是只有專業就好!

由於承擔懿德媽媽,李六秀學會了傾聽、同理,了解孩子的心聲,要用更多的觀察,真心地去觀察孩子的需求。因為慈濟醫學院的學生,每個孩子都是從每個班級第一名考進來醫學 系,他們聚在同一班又要分出第一名到第五十名,看到孩子在過程中的辛苦掙扎,上人也告訴懿德媽媽們,要啟發孩子的良知、善念,一定要用無私的大愛,不是來到花蓮吃吃喝喝又 回去,一定要用真誠的心去對待他們。

「其實孩子的心是非常清淨的,講再多的話我們自己做不到,他們也會把我們當成笑話,陪伴的過程,還是會有很多的問題。」李六秀說。譬如佛教團體創辦的學校,孩子有些不是佛 教徒是基督徒,大家就需要用更寬闊的心,去告訴孩子,上人對於宗教的界定,只要是正信的宗教都可以信仰,絕不會有分別心。

第一屆孩子有一位已經得到博士學位,並獲得2013年優秀青年獎,還有一位很年輕就當副教授,得到2014全國優校青年獎,第二屆一位孩子在器官移植方面非常的傑出,還有 更多的小孩,因為受慈濟人文的淺移默化,在社會上得到肯定,這些都讓李六秀很安慰。

懿德媽媽象徵著品格可以母儀天下的媽媽,感覺最大的收穫是「做中學、學中覺」,這是多麼崇高的理想與目標啊!李六秀也從媽媽晉級到懿德奶奶,每一年的母親節、教師節,全省 的孩子相約來祝賀,感覺能夠將上人的法淺移默化給這麼多孩子受用,如今她已是兒孫滿堂很幸福!

圖左 : 李六秀分享在慈濟大學承擔二十年的懿德媽媽收穫。[攝影者:曾玉麟]
圖右 : 嘉年華會上,慈懿會爸爸媽媽踩著輕快的腳步,在「愛心小青蛙」歌曲伴隨下手舞足蹈。[攝影者:王賢煌]

圖左 : 葉秀戀(右一)及蔡翠玲(右二)獲得慈濟技術學院頒發懿德二十年的獎牌。[攝影者:郭秀枝]
圖右 : 懿德媽媽葉秀戀歡喜從精舍師父手上接下懿德二十年的獎牌。[攝影者:陳李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