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後山成榮景 培養原民博士

後山成榮景 培養原民博士

E-mail 列印
當年花蓮後山貧病無醫,證嚴上人為改善當地醫療環境,歷經了多年坎坷的籌建,花蓮慈濟醫院終於在1986年啟業了,就醫環境雖改善了,但後山交通不便,護理專才難覓。當時 媒體時而報導,東部原住民因家貧困被迫賣女!上人鑒於種種因素,遂又創立二技護專,希望讓原住民的孩子,也有受教脫貧與就業的場所。

怡懋・蘇米,爸爸媽媽是太魯閣原住民,家有兄弟姊妹五人,林務局有工作時父親就去打零工,幸有母親堅韌的個性,每天清晨三、四點就去市場賣薑、賣水果,怡懋・蘇米也常做小 跟班協助母親。因為家境不寬裕,所以爸爸只允許家中唯一的男孩、哥哥可以繼續就學,所以姊姊國小畢業就去工作了。

怡懋・蘇米因從小長得特殊的臉龐,讀書時常被同學叫著番仔、番仔,受到同儕排擠,她不解自己能力不比別人差!就因為自己流著原住民血液,就受到種族歧視、差別待遇;所以她 更努力向學了;高中畢業後,父親告誡:「不要再繼續讀書了,找個人嫁了。」因有著強烈升學渴望,父親勉為同意怡懋・蘇米,只能就讀東部學校;於是她更加用功,慶幸考取二技 護專,還是第三屆的公費生。

1993年護專畢業後,投入慈濟醫院護理工作,承擔部落志工時,幫他們量血壓,竟有八成老人血壓超過一百五十,半數以上不知道自己有高血糖!驚訝要他趕快去看醫生,許木柱 副校長說:「老師,妳不要跟他說得這麼嚴重,好像馬上就會死了,下次他就不來了;要說有一點點嚴重,請他去看醫生。」

慈濟對部落有很多計劃,落實對部落發展很重要,慈濟大學對原住民有特殊招生管道,有兩位太魯閣、兩位布農族,原住民學生需要特別協助,因為他們的文化背景,需從母語轉成漢 語再撰寫成論文,需要帶著他一步步慢慢走,給他們時間;因此也讓別的同學吃味,認為老師偏心;但當他們跟不上進度,就放牛吃草嗎?在進階,從族群落部落融合有很大的影響。

當怡懋・蘇米再進修「原住民健康研究所」,人家以為她對護理不認同;是因撰寫碩士論文時,得到很大的啟發:有二位布農族的兄弟,因喝酒髖關骨壞了,兩人相繼汰換髖關節,因 正值盛年的他們,因家中妻小需仰賴他生活,所以忍著疼痛不久又出去工作;一個月後就因髖關骨滑脫再次手術;傷口也更大、更痛了;當怡懋・蘇米去護理換藥時,他哭著說:「蘇 米,叫護士幫我打止痛針,她說:『你又喝酒了』!」

後來哥哥妻子離家了,他身上也長了多處褥瘡,沒人照顧不久就往生了。弟弟也因經濟壓力手術後又去工作,髖關骨也再次滑脫。怡懋・蘇米難過地跟老師,許木柱副校長提及:「有 些人沒有看到他的病理、病痛,社會歸咎他們是心理的疾病,忽略他們有經濟壓力、有家庭要養。」

在慈濟受教真的很不一樣,「甘願做,歡喜受」不像別校賞罰分明,即使有挫折或遇到任何問題,有一位懿德母姊可以問、可以協助。

有次帶著學生跟病人沐浴、換藥,學生問:「老師為什麼妳幫病人洗完澡、泡好腳,看他們舒服地睡著了!妳反而比病人還高興、還舒服的感覺。」

怡懋・蘇米笑說:「畫家做完畫後,會欣賞畫作;別人看到的是我幫病人處理穢物;我覺得是藝術之美,當你看到病痛的人舒服睡著了,妳不開心嗎?」

「慈濟教育志業二十五周年聯合校慶」11月22日在花蓮感恩堂舉辦校慶活動,怡懋・蘇米扮演「技術學院校友」,回顧過往她說:「只有感恩,技術學院二十五周年慶,當時經濟 的考量,公費幫助很大,期許努力在精進,幫助原民時,不是說自己是博士,而是看到他們的需求,發揮自己小小個人的力量。

11月20日,怡懋・蘇米在人文館分享說:「我是慈濟培養出來的孩子,比慈濟人更慈濟人,對專業臨床用心思考,慈濟醫院醫護教育是很完美的價值觀,如何以演繹傳達護理專 業,以自身的力行讓學生在生活中實踐。透過演繹傳達這一路走來的過程。」

當年證嚴上人為改善當地醫療環境,如今花蓮偏鄉生活機能都很便利了,且已成了觀光勝地;讓當年無以就學的孩子,成了受教育他的師長,感恩有一群慈悲之士,為醫學、為教育開 創了如今的榮景,期許校慶演繹活動,能將慈濟利他的理念弘傳出去,讓更多人接續慈悲大愛精神。

圖左 : 怡懋・蘇米說:「我是慈濟培養出來的孩子,用心思考,慈院醫護教育是很完美的價值觀,思考透過演繹傳達這一路走來的過程。」[攝影者:許金福]
圖右 : 怡懋・蘇米感恩有一群慈悲之士,為醫學、為教育開創好的榮景。[攝影者:許金福]
圖 : 當時經濟的考量,公費幫助很大,怡懋・蘇米,期許努力精進幫助原住民。[攝影者:許金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