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合抱大樹 壯大地護人心

合抱大樹 壯大地護人心

E-mail 列印
12日,「第三屆臺灣人醫論壇」,所有醫事成員從課程與出坡勤務中,學習慈濟人文的醫療脈動、環保惜福愛大地,還需從護「心」開始,做到全人照護,落實守護偏鄉的理念。

◎不畏懼艱困 毅力加勇氣

三十多年前,林寶玉的哥哥罹患不明病症,全家四處求醫,仍然藥效枉然;務農的父親卻因此積欠龐大的醫藥費,又失去了唯一的兒子。母親從此終日陰鬱,埋首在悲傷的情緒中走不 出來!兩年前,林寶玉參與人醫會義診,感受到醫護和志工長期的真誠照護。她感嘆,當時哥哥沒有因緣遇到慈濟,否則家裡也不至於……

洪光武、林寶玉夫妻倆,參加人醫會後勤志工兩年,這次是第一次參加臺灣人醫論壇,也是洪光武第二次來到精舍。他提及,二十多年前受邀參訪精舍,印象中寺院好小、菩薩也很小 尊,覺得精舍怎麼跟別的寺廟不一樣?樸實的感受讓他加入慈濟會員。

直到二年前,夫妻倆受邀參加義診。第一次來到高雄桃源鄉原住民部落往診,對路程宛如指南針的洪光武,負責尋找個案住址,左轉、右拐,終於找到了住處。眼見門口處處是糞便, 敞開大門時,環境也髒亂不已。洪光武皺了皺眉,對著同行的人醫叫嚷著:「找到了、找到了!」

醫師走近,毫不猶豫跨過糞堆進到屋裡!洪光武當下感受是震撼的,「身為一位醫生竟然不怕髒臭的環境,悉心的為長者診療。」而他只是做小吃的生意,醫生都做得到了,他為何做 不到﹗所以決心加人人醫會的後勤志工。

今年剛參加志工培訓課程,卻遇到了慈濟大風暴的考驗,洪光武覺得肩膀被石頭壓得喘不過氣來。但是,今天來精舍一天,讓他才真正了解慈濟。因為課程安排出坡裝被套,今天裝的 套數,洪光武說,是他在家用一整年所裝的被套了。在精舍一天,也讓他等於做三年兵役的體會,他真希望外面的人來體驗精舍的生活。

洪光武表示,不論醫生、榮董……大家在精舍一樣睡同間寢室,同桌吃飯,沒有尊卑之分。洪光武繳了二十幾年功德款也不了解慈濟,不進來做看看,就不知道箇中原貌。之後,若再 聽到任何傳言,洪光武說,他不會困惑了,而且能清楚說明。

樹要長大就必需避開大石頭,自然就會長大、茁壯。洪光武說:「我也要像大樹一樣,不畏懼任何艱困的環境,用毅力勇氣加倍努力,總有長成大樹的一天。」

妻子林寶玉說:「現在家裡已福富足,這兩天課程看到城鄉差距,看到偏鄉貧病的苦難人,更能感同身受。」夫婦倆希望持續參與人醫會,做他人生命中的貴人,讓苦難人遠離貧病的 痛苦。

◎用回收做回收 為大地美容

今天出坡勤務分成三大隊,有的裝被套、有的清洗塑膠袋,還有擦拭塑膠袋。刷洗塑膠袋時,大家先拿臉盆裝著雨水,在洗手臺的洗衣板上刷洗著大大小小、零零碎碎的塑膠袋。

第一次參與人醫論壇,美容整形外科葉添浩醫師表示,不論內科、外科醫生,都要用心看診。環保愛地球更是每位國民因盡的義務,有的人覺得浪費人力、不敷成本;慈濟是用回收來 做回收,精舍師父很愛惜物命,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用回收的雨水、洗米水來清洗。

回收也是一種學習,在回收的過程中,還要洗乾淨再回收,也才能體會不隨意捨棄物資,想方法節約節能。葉添浩醫師反觀自己生活過得太安逸,回去要跟孩子分享這兩天的活動。參 加人醫論壇跟大家像一家人,有相同的方向,觀摩耕耘自己的社區,用愛付出、利益人群。

「跟善知識聚在一起,會重新再思考、再學習。」葉添浩表示,回來精舍充電是提升精神層面,有信心知道自己做對的事。最近傳媒許多報導,大家見面就是互相打氣、加油,強化信 根;信根雖遭受強風摧殘,信心反而更堅定了。

葉添浩接著說:「現在慈濟雖有烏雲蔽日,只要度過現階段烏雲過後,晴天就會再現。」每次回來看到精舍師父所做,葉添浩面對外面的聲音,信心更就堅定,晴天-一直都在。明 年,葉添浩要多邀約高屏地區人醫會參加人醫論壇,多回來親近精舍。

花蓮慈院牙醫師李彝邦提及,去年(2014)回來出坡,清掃環保站的鐵皮屋,醫師們打掃得很有成就感、很歡喜。拿著包糖果的塑膠,他說:「連這麼小的一片,師父們也回收清 洗。」開始時,他用洗衣板的波浪面刷洗,一旁志工教他用平面的,才不會將塑膠袋刷破了。

剛才用雨水清洗,現在用的是洗米水;就如面對不同境界,要用不同的心態。

證嚴上人曾說,八大功德,看病功德第一。參加人醫論壇,看到很多像葉添浩醫師付出無所求的人醫,週「修」到偏鄉去義診,用醫療跟人結好緣。李彝邦醫師說,平時假日在家也是 睡覺,上人說「換個工作就是修習﹙休息﹚」。

人醫站在第一線看病,付出越多也越看到自己的價值,「上人,弟子會加倍努力。」李彝邦醫師感恩有服務的平臺,可以跟大醫王一起共修。

圖左 : 葉添浩醫師期許明年要多邀約高屏地區人醫會參加人醫論壇。[攝影者:許金福]
圖右 : 李彝邦醫師感恩證嚴上人創造服務的平臺,跟大醫王一起共修,付出越多也越看到自己的價值。[攝影者:許金福]

圖左 : 「第三屆臺灣人醫論壇」所有醫事成員回到精舍,從課程與出坡中,從護「心」開始,體會惜福愛大地,做到全人照護,落實守護偏鄉的理念。[攝影者:許耀明]
圖右 : 精舍出坡裝被套,人醫學習裝套方法,快速整齊裝備。[攝影者:許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