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01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花道茶道專班 臺中分會啟動

花道茶道專班 臺中分會啟動

E-mail 列印
一心投入慈濟專於教育,在還沒學插花之前的美國楊濟昶認為,「花只是一種花、只是美美的東西;學了『靜思花道』,才知道花不僅是花更是教師,教人朝向光明、朝著正向行 走。」

2015年為期四天的慈濟海外專班「靜思花道」、「靜思茶道」研習於11月26日,首次在臺中分會展開。學員有來自海外的十五個國家共三百零七位,由靜思精舍德普與德(耒 來)師父全程關懷與陪伴。

◎調整枝葉知特性 接心心相映

開營時,德(耒來)師父引用上人的話勉勵學員們:「學習都在無時無刻,君子慎獨處,要學習在獨處的時候如何自我觀照?」他要大家靜心面對一切大自然,看清世間一切事情,透 過花來學習醒悟與感恩。

德普師父為學員上了一堂「法華花雲」課。德普師父說:「靜思花道的作品架構必須分『真、善、美』三個階段,靜思花道就是『靜思真善美花道』。」師父以布置在講臺的六種花形 為教材,教導大家認識「我家的花園──庭園之美」,他比喻講臺左右兩邊各一棵的柏樹為「合心與和氣」,時時禮讓對方,表現靜寂之美。

「等樹長出新芽又顯新芽之美,圓桌上的小品花也是新芽之美。一顆種子也要感恩宇宙中的水以及陽光與大地的共同孕育,才能長出新芽。」在大自然的生態中隨四季的更替而產生不 同變化、不同的姿態也是一種美學。德普師父以一粒種子的萌芽,再賦予枯木創第二生命的微妙價值,提醒學員珍惜生命,感恩父母。

「一草一木皆開啟我們的智慧,賞花之餘也能看到花有花情,要了解花草的特性與結構來組合,才能跟它接心。」德普師父又說,好比在插花時,調整枝葉如果不了解枝梗的特性,很 容易被折斷。德普師父以自己在靜思花道豐富的體悟,與學員們分享,「人與人相處也要接心才能心心相印。」

德普師父殷殷叮嚀大家:「生命一直提醒著我們不要忘了自己的本性,我們皆有靜思法脈本性,而上人就是這一粒種子,不要忘了我們此生的目的。」他期許所有的學員能將印順導師 傳給上人的「為佛教,為眾生」,「佛心師志」的使命,生生世世種植在八識田中。

◎尊重生命 始於花道

開營後靜思花道海外專班也正式展開,大愛劇場〈光合一加一〉主角伊碧英,擔任「庭園之美─垂態」講師,許多學員看到她,都感到面熟與親切。

「『光合』,花花草草要光合作用,人也要光合作用,要曬太陽才有維他命D;而一加一呢?一為無量,無量合為一,亦即一多無礙。」

伊碧英說完,要學員「靜心」,閉目養眼一分鐘,柔柔的音樂也輕輕響起,教師輕聲說著:「吸入心寧靜、吸出口微笑、安住在當下、天地真美妙。」學員隨著教師的話如進入恬靜禪 學領域。

「這是一堂挑戰的課程,用你的心思完成作品。插得好不好,沒有一定的標準。」伊碧英說:「主要工具『劍山、剪刀、抹布』要齊全,那就是對插花最好的恭敬心。」

教師還說,所有東西都要以最恭敬的心保護它,抹布髒了要用水清洗、剪刀用舊報紙的油墨保養擦拭,劍山的針歪了用調整器矯正好;有如人的習氣不好,脾氣壞,上人的法入心洗 滌,路走歪了或離該去的目的地太遠,就要及時返回,目標正確就會有方向。插花也是一樣,要用尊敬心供養諸佛。

自然界很奧妙,它有大樹、也有小草;大樹屬木本、小草屬草本。教師說:「木本與草本的剪刀各不同;木本斜著剪,草本平口現。」

伊碧英教師說:「修枝就是修心,修養自身的品行,要關自己的心思,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身上。有如在看某東西就視而不見,雖然在聽但是轉下身就忘記了。」教師提醒學員, 專心一意就能做好事。

修剪就是在剪去不好的習氣,每個人都有不好的習氣,教師說:「希望不要拿放大鏡去看別人,生命必須由不同的角度去觀照生命的層次才會一一呈現,修好自身,養好心,就以『靜 思花道』開始。

◎遵母親遺言 做慈濟不退

來自美國舊金山楊濟昶,上了課後約略了解:「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每一支花的空間是不是互相干擾,太過於親密,凡而產生摩擦,若相互給予空間、思考更好。」

十二年前,舊金山分會剛成立社區推廣中心,開始推「心素食儀、手語、茶道、花道」,承擔教育幹事的楊濟昶深知,「唯以身作則深入茶花道,善用自己的潛能」,才能帶領會眾進 入『靜思花道』的領域,進而菩薩招生。」

楊濟昶說起十幾年前一個人到美國,媽媽買一個電鍋讓他帶去,他第一次煮飯的時候,放了米、插電、按了開關,但是煮出來的米竟然是黑色的,他透過越洋電話跟媽媽說:「我的飯 為什麼是黑色的,您的為什麼是白色、而且很Q、很好吃。」後來才知道少了水。

他說,有些事情其實看來很簡單,有如上人常說:「簡單的事,必有很深的法。」楊濟昶從一個完全不會煮飯的人,到現在可以熬出一桌佳餚。「我邀請法親們享用,也因此讓一個原 來粗魯的人,變得很有慈濟人文。」

單身的楊濟昶說起自己,當時已經是高齡產婦的媽媽不小心生下他,與大姊相差二十四歲。他看盡姊姊婚姻不美滿,和媽媽的一句話說:「你可以什麼都不要,但,就是不能沒有做慈 濟。」

如今爸爸媽媽已經撒手人寰,定居美國的楊濟昶,四年前辦理退休,專心於慈濟志業,他說:「我改變宗教,為了完成媽媽的心願,否則也不會進來慈濟。」

一心投入慈濟專於教育,在還沒學插花之前楊濟昶認為,花只是一種花、只是美美的東西;學了「靜思花道」,才知道花不僅是花更是教師,教人朝向光明、朝著正向行走。

◎朗朗於心 大圓鏡智

「吸入心寧靜 呼出口微笑」在靜思茶道教室裡,李六秀教師教導初階一專班四十七位學員把眼睛輕輕閉起,深呼吸將心安,讓心寧靜。

「在授課之前,要人人先『靜心』,飲茶入道千里之路,始於初步。」「靜思茶道」不僅融入五千年中華文化及上人的法水,同時結合靜思法脈四大八法,給予茶人「靜與定」的力 量。

「靜思茶道」的精神與內涵啟蒙於教育志業,李六秀教師感恩上人有機會讓她「談茶授道,引法傳承」,回首當年一個杯子、一個蒲團都沒有,經過靜思時空不斷推演發展至今,「靜 思茶道」已經可以開放在網路上,供學員隨時上線隨時學習。

李六秀強調「靜思茶道」是要終身學習的,不是信手捻來,從2006年開始,德亻凡 師父給了一個「靜思茶道八禮法」(法理、茶藝、茶學、美學、禮儀、人文、詩書、茶會八類 組),融入《無量義經》精髓,靜思茶道六字箴言「喝心茶傳心法」,更是傳達了茶不只提供止渴,更要透過茶傳遞美善,進而運用在生活禮儀。

◎有禮達理 茶人如儀如軌

來自彰化區的李阿利教師,說起話來溫文儒雅、態度柔美,她在「靜思茶道茶之禮」課程,從茶的歷史到傳承,「以茶傳承靜思法脈、弘揚宗門」。

她問學員世界最好喝的茶是甚麼茶?阿利接著說,「我曾經問過上人這個問題,上人說是『有人情味的茶』。」

她又說,「以茶會友、茶會禮法,茶是人與人之間最好的溝通橋樑,人與人之間的美善互動,不能缺乏「禮」字。」美在「有禮」,不僅態度要親切自然、美德素雅、清淨莊嚴的內 心,更進一步打開心門,關懷別人,人之美在於德香。

阿利教師還教導,要學習「七布施的微笑」──牙齒相扣,嘴角上揚、眼角上揚;端坐像一尊菩薩、做蒲團要坐滿。藉由習茶「守規矩、有靜定柔美」的氣質,莊重禮儀。

「靜思茶道」有三種型式:家庭茶、禮茶和靜思茶,「以茶養心」日常生活舉手投足有規矩,進退應對有禮貌,學習儀容,阿利教師強調「上人要弟子注重形象,以禮自律,才能精神 就正軌,顧好做人的本質。」茶的學養更要貼近眾生的心,行大愛之道。

◎泡茶學習柔軟 藉茶養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為茶之父、水為茶之母」午後的人文組課程「靜思茶道──茶之道」針對茶器的認識與使用,器具與水質是相互成就,蔡玲芬教師詳細十四件茶具的名稱 和用處,強調在「握、提、拿」器具間,以「感恩、尊重、愛」對待器皿,萬物皆有法,要發揮靜思經典裡德凡亻凡 師父以「圓明自然、清淨無染」的精神,呈現習茶人平安淡薄、 清淨無染之心,並落實於生活中。

來自印尼的洪連娜(Lian Na Sjamsul)覺得品賞泡茶第一泡最好喝,最後一泡就較清淡,但不一樣的感受有不同的心緒,茶要趁熱喝,有如人與人之間互動也要有熱 情。

洪蓮娜在當地社區參與兒童人文活動時,看著老師動作示範,來調整小孩的動作,感覺總是卡卡的硬邦邦的,感覺動作總是不夠柔軟,今天的體驗課程,讓她不僅懂得如何泡好一壺 茶,同時要藉茶養心,心如柔軟肢體也能隨之柔軟,相信能促進今後熱情升溫,帶起小孩會更加得心應手。

洪蓮娜的先生饒鐽宗,也一起來臺灣學茶道專班課程,第一次學習如何當一位稱意的茶人。他說:「到今天才發現,如不學完到高階課程的靜思茶道,會是很大的損失,他期許自己能 再進階學習,把所學美善回到當區發揚。」

學習「靜思花道」,修枝去習氣;學習「靜思茶道」,是學修心養性,在人與人之間溝通有增分效果,二者相輔相成,以花、茶為道具,載道淨化人心,菩薩招生。

圖左 : 2015靜思花道、靜思茶道海外專班研習26日開營,靜思精舍德(耒來)師父勉勵學員們,家靜心面對一切大自然,看清世間一切事情,透過花來學習醒悟與感恩。[攝影者:游國霖]
圖右 : 靜思精舍的德普師傅父、德(耒來)師父,全程陪伴與關懷2015靜思花道、靜思茶道海外專班研習的學員。[攝影者:葉國樑]

圖左 : 來自美國的楊濟昶,第二次參加靜思花道研習,以前他認為花只是一種花、只是美美的東西;學了「靜思花道」,才知道花不僅是花更是教師,教人朝向光明、朝著正向行走。[攝影者:王建忠]
圖右 : 李六秀老師余海外茶道專班,談茶授道,引法傳承慈濟宗門法脈。[攝影者:王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