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0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回心靈故鄉 海外志工圓願

回心靈故鄉 海外志工圓願

E-mail 列印
「我們都抱著一顆很歡喜的心,來歡迎各位家人,能夠回到精舍這個家。」2015年11月25日才過中午,精舍師父們早已等在花蓮靜思精舍主堂前,歡迎將近四百位來自海內外 的慈濟志工,回到心心念念的「家」。

◎山海迎賓 馳向花蓮

11月25日清晨四點,今年入冬後第一波冷鋒面來襲,氣溫的降低並未減弱,慈濟臺中分會所有志工的熱情,將近四百位海內外志工,早已在分會大廳整隊,在德宸師父等五位靜思 精舍師父的帶領下,分乘八部遊覽車到臺北松山火車站,轉搭「慈濟專車」返回花蓮慈濟靜思堂及靜思精舍巡禮。中區志工更早在凌晨二點起床,為即將遠行的志工們,準備熱騰騰的 米漿和早餐,暖了大家的胃,也暖了大家的心。

灰濛濛的天空下,一列慈濟專車急駛在臺灣東北部前往花蓮的軌道上,沿途青山重重,隱隱約約地在烏雲中展現它的雄偉,東北角海岸的海水也劈哩啪啦的隨海浪湧到岸邊,彷彿正在 為遠道歸來的慈濟家人唱著迎賓曲。

當龜山島出現在海面上,瞬間引來列車內乘客們一陣驚呼,「哇!臺灣的風景真美呀!」火車馳行在山海間,壯闊的太平洋、雄偉的中央山脈,讓車廂內的人一掃凌晨出門一路趕車的 勞頓,紛紛拿起相機或手機,拍下一幕幕景象,心中更期盼趕快到達花蓮,見到日思夜盼的心靈故鄉。

◎時光荏苒 沖淡不了思鄉的心

頭髮飛白,七十五歲的曾雅惜顧不得車內的喧嚷聲,冰冷的雙手緊緊握著一本相簿,她說:「這是我在1991年,跟著新加坡第一顆慈濟種子回臺灣尋根時,與上人照的相片,我要 拿給上人看。」曾雅惜緊接著又哽咽道:「在接受上人授證時,我眼睛都紅了,我好想抱抱上人,跟上人說,只要讓我身體健康,我要再聽上人講佛法。」

自幼生長在窮困家庭的曾雅惜,父親早逝全靠母親拉拔,婚後與先生育有二男二女,小女兒出生三個多月時,先生另結新歡離家而去。曾雅惜深感失怙之苦,為了不讓孩子跟自己一樣 留下遺憾,堅強以教縫紉、替人做裁縫、開成衣廠,將兒女扶養到個個完成大學學業,又成家立業後才鬆了一口氣,但自己的身體也漸衰老化了。

「我的身體一年不如一年,我要趕緊回來見上人,不然,不知道以後是否還有機會回來?」滿頭銀髮飄逸出的絲絲倦容下,曾雅惜娓娓說出她心中求法若渴的心念。

膝關節退化,心臟也出問題的曾雅惜,這次從新加坡返臺的尋根之旅,一路都由昔日學裁縫的學生黃秀珠相隨,黃秀珠用手攙扶舉步維艱的曾雅惜,幫她揹行李,讓她能安住心來聞 法。

當踏入花蓮靜思精舍的那一刻,曾雅惜迫不急待地深深吸了一口新鮮的空氣:「啊,我好感動喔!現在的精舍跟二十多年前回來看到的樣子差很多,很莊嚴。」這時多位精舍師父也迎 向前來歡迎海外家人:「我們都抱著一個很歡喜的心,來歡迎各位家人,能夠回到精舍這個家。」

◎懷感恩心 跟大地托缽

精舍師父分成多組,一一帶領新受證的海外志工,介紹精舍這個家、這塊田地。一畦畦田裡,常住眾用耕耘機闢出長長的菜圃,另一邊則有幾個人蹲著專心種下紅鳳菜。

東北季風吹來陣陣有機肥的氣味,原來那是濾過豆漿後留下的豆渣,「每樣東西都有它的物命,能夠充分發揮物命,才是對萬物的尊重。」德根師父衣衫飄飄,引領一群人,邊走往田 旁小路一邊介紹。

冷風打在每個人的身上,有人問德根師父:「師父,您不冷嗎?」德根師父笑著回答:「習慣了。」

德根師父提到,精舍師父秉持證嚴法師「一日不做 一日不食」的教誨,每天除了念佛修行外,都還要到田裡工作。「不要看我個子小小的,我們每個人的力氣都變得好大,二十五公 斤一包的肥料,對我們來說,一把就能抱起。」說得大家都笑彎了腰。

另一邊,德守師父告訴大家,在這五十年來,精舍由原先只有德慈師父跟著證嚴法師,到現在包括出家眾與帶髮修行的人,已有兩百多位師父了,「以前是人少多做事,現在是人多好 做事。」

德守師父接著提到,佛陀時代是靠著托缽過日子,現在精舍的師父只要一踏入靜思法門,也是要托缽過活,就是要「自力更生跟大地托缽」,所以若沒有一個完整的氣候,種植就沒有 辦法收成。

「每位精舍師父,時常都抱著一個感恩、尊重、愛且謙虛的心,無所不能的做事。」德守師父以懇切的心跟大家說:「精舍的每寸土地都充分地盡其利,連走道兩旁也種滿整排的桂花 樹,收成時還能淋漓盡致的發揮功能。」

「桂花採收後先供佛,乾了就釀製為桂花醬,有活動時拿出來泡桂花茶、做桂花饅頭或是做桂花年糕。」德守師父繼續說:「桂花只是一種植物,就有這麼多功能,希望你們也要期許 自己,好好發揮生命的良能。」

巡禮過後,精舍師父端出自製的紅龜粿、草仔粿、酸梅汁、蛋糕、水果等等,讓家人們品嘗,冷冷風中,喝下一杯熱熱的酸梅汁,所有的疲累,盡消於無形之中。

◎親眼見證 感動在心

望著眼前的一片農地,精舍建築靜謐的座立在山巒田野之間,從美國拉斯維加斯回來的曾淑熙,頻頻拿起相機拍照,她說:「我要盡量多拍幾張照片,拿回去給我家師兄看,讓他也趕 快回來受證。」

臉上始終掛著甜甜笑容,曾淑熙原來住在美國科羅拉多州,與先生參加慈濟已經很多年,因為在科州當地要到慈濟聯絡處需要開很久的車,二年前,夫妻決定搬到拉斯維加斯。

「現在的家附近就有環保點,我們每天都到環保點把東西整理好再載到慈濟環保站。」說起做環保,曾淑熙笑得更開心了,十五年前她就曾發願要當慈濟的環保志工跟受證,現在,她 做到了。曾淑熙更興奮的說:「去年陳秋旺師兄有到拉斯維加斯的環保站拍攝影片,我們還上過大愛電視臺呢。」

「我師兄是我做慈濟的糾察隊,每次看了上人的書或是聽到上人的一句話,他就會告訴我,問我有沒有做到。」先生用心投入慈濟志業,可是始終不願參加受證,這也是曾淑熙這次回 來的目的之一,她希望自己這趟回來,能帶回更多的資訊和感動回去與先生分享,打動先生的心。

另一位從美國歸來的譚燕櫻,也拿著相機在精舍到處拍照,她覺得精舍這裡的環境很舒服,讓人看了很法喜,「沒回來之前都只能看照片,現在回到這裡,感受不一樣,師父們每天種 菜,我回家也要跟他們學習。」譚燕櫻談到自己以前不愛惜花草,看不順眼就拔掉,現在知道要疼惜萬物了。

◎慈濟志業 心心相傳日不落

在慈濟花蓮靜思堂志業博覽館的導覽志工解說時,由日本歸來的嵐山恆一見到菲律賓人醫會的醫師跟病人互動的畫面,他感動的說:「這種情況在慈濟醫院的每天、每個角落都在上演 著,因為這都是跟著廣大的百姓心心相連的互動過程,這就是大愛的真實體現。」

此外,嵐山恆一也提到,慈濟做這樣的事,讓已受證成為慈濟人的他覺得很光榮,也要將他們的精神作為學習的榜樣,多付出對大眾有利的事情。談到這次回來尋根,能夠親眼見到證 嚴法師,嵐山恆一說:「上人很偉大,能有這麼大、這麼寬廣的胸襟,遠超過任何一個人。」

「我要盡一點力,推動日本版的上人思想體系,讓人們更廣泛了解佛法的精妙之處。」嵐山恆一表示,日本是一個非常大的福田,這是現在還沒做到的事,但是一定要做到,而且是越 快越好。

第二次回到心靈故鄉的英國慈濟志工林正中,這次專程陪伴新發意志工回來受證,「藉著陪伴過程,希望將上人法脈傳承下去。」林正中提到,因為英國地方廣大,要廣招菩薩不容 易,所以能陪伴新人回來受證,也是給自己更多學習的機會。

林正中覺得人就像電池,用久了會沒電,回來就是再充電。「在花蓮靜思堂巡禮過程中,看到很多事務都很感動,在感動中又充滿能量,道心就再回來了。」

2015年「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第三梯隊,來自二十一個國家的海外志工,彷彿燕子歸巢回到花蓮,親自到花蓮靜思堂與靜思精舍巡禮,親眼見證慈濟一路走來將近 五十年的點點滴滴。

以前透過電視、網路看見的一切,都真實的呈現在自己眼前的那一刻,從美國回來的黃薇芳說:「我真的回來了,現在,我除了香港娘家、美國的家,現在又多了一個家,就是臺灣的 花蓮!」

圖左 : 大隊在精舍師父的帶領下,搭乘遊覽車到臺北松山火車站,轉搭「慈濟專車」返回花蓮慈濟靜思堂及靜思精舍巡禮。[攝影者:葉國樑]
圖右 : 來自心加坡七十五歲的曾雅惜分享:「我的身體一年不如一年,要趕緊回來見上人,不然,不知道以後是否還有機會回來?」[攝影者:葉國樑]

圖左 : 來自日本的嵐山恆一尋根後發願:「我要盡一點力,推動日本版的上人思想體系,讓人們更廣泛了解佛法的精妙之處。[攝影者:葉國樑]
圖右 : 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第三梯學員進入花蓮靜思堂志業博覽館,由導覽志工帶領大家進行四大志業八大法印巡禮。[攝影者:葉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