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看見慈濟用心 體悟從心出發

看見慈濟用心 體悟從心出發

E-mail 列印
「2016年全球實業家靜思生活營」於今天(3/26)正式開營,靜思堂巡禮是課程中唯一的動態課程,學員分成八條(包含英文組)動線,由課務人員定點引導進行參訪。

展覽館以「大愛之道、廣披寰宇,長情之路、古往今來」為主題,讓參訪者讓參訪者了解,回眸來時路,慈濟創造愛的影響力。

在感恩堂是由臺灣區資深志工陳林文美師姊,為實業家學員們,分享參與慈濟的因緣及多年來參加的點點滴滴。並問在場的學員「百善什麼為先」?學員們齊聲的回應「以孝為先」。 志工陳林文美師姊並說明慈濟的善款,均是「取之當地,用之當地」,也說不要自私自利,並要「以戒為制度,以愛管理」。

有些海外的實業家學員們,需英文口譯,劉鏡鏘師兄則用很流利的英文,分享上人與印順導師的師徒情誼。導師給上人的「為佛教、為眾生」六個字,上人心心念念,造就現今五十年 的慈濟世界。

另一邊是臺灣區志工蔡武霖師兄,正與大陸的實業家分享,慈濟國際賑災五大原則:「直接、重點、尊重、及時、務實」;並且述說當初在參與北朝鮮的賑災過程。蔡武霖並提醒,實 業家們要有健康的身體,做慈濟才能長遠。

因好友早年血癌英年早逝,所以蔡武霖希望大家在做慈濟之餘,別忘每天運動。大陸浙江實業家學員余文衛,聆聽蔡武霖分享要有健康的身體,做慈濟才能長遠,因此兩人相約隔天 (27日)早上,要在靜思堂四周跑步健身。

在展館之中,第一站來到大陸館,以「共創愛與善的循環」為主題,貴州的石頭山上的脫貧夢、甘肅的抗旱脫貧計畫,細項則以多媒體做詳細的呈現。學員來自美國、新加坡、馬來西 亞及大陸地區,由慈濟志工蔡俊榮導覽,說起慈濟到大陸救災的因緣,乃是源自於1991年的華東水災,迄今已走遍大陸二十一省,共造愛與善的循環。

來到國際館,映入眼簾的是日本海嘯場景,是利用地面投影延伸畫面,讓參訪學員體驗海嘯迎面而來的情境,學員們站在階梯下體驗海嘯來襲,大家都紛紛表示,「若真的海嘯來時, 根本逃不掉。」

資源回收利用再製造的福慧床展示,福慧床的研發創造,是上人不忍災區孩子、民眾睡於災後的地上,賑災時在發揮很大的功能,學員們好奇的討論它的結構及穩固性,也試著操作它 的折疊,

在參訪的過程中,張原瑄非常認真的聆聽導覽,也很仔細看著每個主題。他來自臺灣北區,是一位會計師,雖然第一次參加營隊,但對慈濟並不陌生,全家平日護持慈濟,在公司也推 廣慈濟人文參與慈濟活動。第一次參加靜思生活營,雖然社會上有些人對慈濟有些不同的聲音,但這兩天的課程讓他更加深對慈濟的認同。他說:「不知無常先到還是明天先到,重要 的是最後可以留下什麼。」他也期許自已,永遠都可以當個手心向下的人。

大陸浙江杭州市經營國際貿易及服裝製造業,已有三十多年之久的余文衛,在同學汪秋寧在2016年杭州的歲末祝福時,引薦他認識慈濟,他發現這個祝福會非常的好。他原本覺得 佛離我們的生活,是遙不可及很遠,但他發現慈濟的佛法很生活化,是最吸引他的地方。

余文衛認為,慈濟對他而言,完全是新的團體,雖然他平時有看書的習慣,對佛法也充滿好奇心。他說:「尤其是人過了四十歲之後,都會想人活著幹些什麼?能有意義的。」他本身 也會去杭州的寺廟,和師父們探討佛法。

對於佛離他好遙遠的思維,余文衛說:「覺得自己是紅塵,佛是淨土,在他的生活中一個人時,會想這些事情。」認為走進家庭或公司時,那種感覺整個掉下來,他一直在找尋生活中 的平衡點,總認為每天回家之後,心中總是空的,總會想我活著到底為什麼?

此次來臺灣,慈濟讓他非常感動。他說:「慈就是愛,濟就是幫助人家,用你的愛心無私地去幫助人家。」余文衛對今日的志業體的參訪,志工陳林文美的介紹,讓他體悟慈濟的出發 點是以愛,沒有分別心地對待眾生。

對於企業,他一直認為是我創造了機會給員工、給工人,給他們很好的收入,但是透過今日的參訪後,他覺得應該用感恩心對待員工。而最令他感動的,還是慈濟的理念,還是以愛出 發。經過這幾日課程後,回到大陸後,一定要從「心」出發……

圖左 : 蔡武霖師兄為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回來的實業家,導覽國際館的內容。[攝影者:駱武德]
圖右 : 學員參訪靜思堂文物的同時,外國旅客也來靜思堂參訪,蘇絜瑩師姊以流利的英語,為外國旅客導覽。[攝影者:駱武德]

圖左 : 導覽師兄為學員介紹921地震後,後慈濟援建的五十一所學校,鋼筋結構內部鋼構。[攝影者:駱武德]
圖右 : 臺灣區資深志工陳林文美((背對鏡頭),分享參與慈濟的因緣及多年來參加的點點滴滴。[攝影者:陳冠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