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走入社區扎根 看見長者需求

走入社區扎根 看見長者需求

E-mail 列印
一滴滴水珠,順著變形破損的天花板滴入室內各處,猶如花花臉的壁癌掛在斑駁的牆面,老舊的延長線黑得發油懸吊半空,生鏽老化的瓦斯熱水器安裝於浴室內――這就是林奶奶處處 充滿危機的家。

志工關懷 長者居家安全

花蓮市主和里社區為一老舊社區,大部分建物已有四十年以上歷史,許多長者獨居或白天子女外出工作,必須自己料理生活。

為了長者居家安全,3月24日上午,十幾位慈濟志工及主和里社區志工,在慈濟基金會慈善發展處人員陪同下,分四組深入社區,進行長者居家安全訪視,來提供改善居家環境的安 全。

長者林奶奶(本名林玉英)看到慈濟志工的到來,她顯得相當開心,因為每周二她會到主和里活動中心,參加慈濟舉辦的長者關懷活動。一年來的相處,她與志工們成為好朋友,每周 都期待星期二到來。

七十八歲的林奶奶,先生於兒子四歲時腦溢血往生,如今兒子已三十八歲,在台北工作,因收入不穩定,許久沒有拿錢回家。奶奶獨居於社區,收入僅來自政府老年津貼節儉度日。

慈濟志工實地走訪,了解林奶奶的困境,例如浴室天花板滴水、地板潮濕問題,為免奶奶滑倒,將為她裝設無障礙扶手。而天花板變形破損、牆壁的壁癌以及瓦斯熱水器等問題,志工 將評估如何協助及修繕。

樂觀的林奶奶認為日子簡單過就好,認識慈濟後,她也開始歡喜捐竹筒來幫助人。

八十多歲獨居的張蘭珠,身體還硬朗,只有心臟問題需就醫,住附近的子女會回來探視。志工建議她向就醫的門諾醫院申請裝設緊急求救連線,老人聽了點點頭表示感謝。

戴陳秀珍與身障的兒子居住,對於志工建議的安全設施,她只願意加裝扶手,卻反對剷平浴室門檻。她是二十年的慈濟會員,幾年前因誤解停止捐款,參加社區共餐後,感受到慈濟的 關懷,現在已經開始將零錢存入竹筒了。

吳客云有修鞋好手藝,妻子方瑞月腦部開刀後,神情變為遲鈍淡漠,整日鬱鬱寡歡,不喜與人互動。吳客云雖常帶她到處走動,卻打不開她鬱悶的心情。方瑞月行動遲緩,家中早已加 裝扶手及浴室地板止滑裝置。

吳客云的媳婦林美鈴表示,公婆參加社區共餐,每次都笑容滿面回來,拿著活動製做的作品,到處分享他們的喜悅。婆婆也從需人照顧,現在變成可以照顧小孩的長者。面對婆婆的轉 變,林美鈴很高興道:「是慈濟關懷點,讓婆婆心情活過來了。」

深耕社區 營造幸福天地

志工詳盡勘查長者居家安全,並規劃重點地方加裝把手,及剷平易絆倒的水泥門檻。志工向長者解說有關安全施工都由慈濟處理,且施工時間很短,不會妨礙日常生活;施工後,居家 行動變更安全便利,無慮有跌倒的風險。部分長者感受到慈濟人的用心,也感受到慈濟人帶來的溫馨關懷,放下原有的顧慮和己見,同意由慈濟做全盤規劃。

另外,志工也關懷和記錄長者們身體健康及就醫情形。在親切訪談中,阿公阿嬤們感受到慈濟人給與心靈的膚慰,都期待慈濟人能「常來坐坐」!

慈濟在花蓮市主和里社區成立第一個關懷老人據點,至今有一年,帶動了二十多位社區志工為當地的長者服務。其中許寶貝居住主和社區四十年,對長者的家庭狀況,她都了若指掌。 24日這天,許寶貝和慈濟志工一起進行家訪,了解老人家的需求。

另一位也是社區志工的張淑芳,她一路陪同感受很深:「慈濟主和里關懷據點成立後,來參加聚會的長者,人數一直在增加中。他們變得很活潑喜樂,都期待每星期一次的聚會。加上 常常和其他社區互相交流,長者的生活變得多采多姿,不再是一成不變的無盡等待……」

「每次跟長者互動,內心都很歡喜,長者來參加慈濟活動,也灑下愛的種子。」慈濟志工陳俐芬回憶這一年來,在社區經營的一點一滴,就像播下種子要常澆水,才會發芽成長。尤其 每次看到長者們期待和歡喜眼神,覺得一切的付出是值得的。

慈濟人一步一腳印深耕社區,營造出人與人之間的信賴,也帶動出社區的溫馨和美好。慈濟志工與社區志工共同攜手打造一個幸福祥和的社區新面貌!

圖左 : 出發前,慈發處吳中宏師兄進行家訪前叮嚀,要仔細觀察案家的居家安全,需要進行補充或修繕的部分必須詳實記錄。[攝影者:陳毅麟]
圖右 : 慈濟志工藉由實地的家訪,了解長者的居家安全狀況。[攝影者:黃素貞]

圖左 : 吳客云、方瑞月夫妻參加社區共餐,每次都笑容滿面回來,到處分享他們的喜悅。方瑞月也從需人照顧,現在變成可以照顧小孩的長者,兩夫妻現在是笑容常掛臉上。[攝影者:賴珈文]
圖右 : 主和里社區志工許寶貝,居住於此已經四十年,對於該社區的鄰居們相當熟悉,今天引導著慈濟志工進行家訪任務。[攝影者:黃素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