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父母恩重難報 演繹感念親恩

父母恩重難報 演繹感念親恩

E-mail 列印
2018年9月9,也是農曆七月的最後一天,在此孝親月的日子,花蓮靜思堂正上演著《父母恩重難報經》音樂手語劇,期以弘揚孝道,讓因工作學業離家的遊子,記起這傳統的美德,時時感念父母的恩澤,以行動來盡孝道。

這次《父母恩重難報經》音樂手語劇,由序曲、因緣、懷胎、十恩、親情、子過、報恩、終曲完整呈現,得到全體演繹人員、工作人員與觀眾,熱烈迴響,好評不斷。

◎懷胎

「慈母懷胎經十月,飽嚐辛酸喜帶淚。一月懷胎如草露,擔心受怕難保暮。二月懷胎如凝酥,身心變化受苦楚。三月懷胎如凝血,萬分喜悅臉上寫。四月懷胎漸成形,食無知味夜難眠。五月懷胎頭足具,衣帶漸寬心漸悸。六月懷胎六精開,為兒煎熬甘忍耐。七月懷胎骨節成,八萬四千毛孔生。八月意識與九竅,胎成形俱甚微妙。九月懷胎兒在腹,母血為食將兒哺。十月臨盆痛難當,恰似刮骨割心肝。慈母之恩難計量,豈能將她把心傷。」

佛陀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就將胎兒在母親腹中,如晨間露珠凝聚等成型及成長過程清楚描述,但為母者又從此開始對胎兒朝不保暮的憂慮與懷孕歡喜的心情。演繹歌曲將母親懷胎十月,含辛茹苦、喜中帶淚的形態與心情完整呈現。待十個月時,胎兒所有器官、肢體,全部齊全,母親經過刮骨割心之痛才將孩子降生下來。

在舞臺上,紅紗布內演繹人員如胎兒在母親腹中成長,隨著時間流逝,不斷地律動。一旁中原國小同學,時而跪坐,時而長跪,配合紅布內的律動,表現胎兒在母親腹中,伸展胎動。為人母者,忍著痛,以手膚膚肚子,恰似疼惜膚慰著胎中孩兒。

就讀中原國小四年級的曾品綺對此次演繹,心有所感:「媽媽懷孕做事情很不方便,非常辛苦。」要如何孝順回報呢?愛笑的她,想了想說:「不惹她生氣,還有幫忙照顧弟弟、妹妹、做家事,我有幫忙買菜。」

說到此,一旁的同學康芷寧就說:「我沒有買菜,因為比較遠,要過馬路,媽媽擔心我的安全。」但是她也體會到媽媽的辛苦,要孝順並幫忙照顧弟弟。對於「慈濟」,小小心靈充滿了感激之情:「幫我們蓋新校舍,圖書館。很大、很舒適。謝謝。」

◎親情

「我看眾生枉得人生,心行愚癡不思親恩,有大恩德不生恭敬,忘恩負義啊,不孝不順……」樂音一出,國風國中學生隨著音樂,以手語呈現〈親情〉曲目。

「乳是母血子長母悴,由嬰兒童乃至成年,教導禮儀望子成龍,婚嫁營謀啊望女成鳳;兒受病魔父母憂心,憂極病生猶掛兒身,子若病除母病方癒,如斯養育啊願早成人。」

呈現為人母的慈濟志工在舞臺一端與另一方由花蓮高中演繹的孩子,以手語和肢體動作相望互動,在孩子病魔纏身萬般痛苦之際,為人母者憂心擔慮、痛徹心扉。

花蓮高中三年級的張詠綺是以回饋的心,和國風國中的學弟妹來參與這次演繹,「跆拳道教練任鳳儀和陳廖霞教練,告訴我有這活動,那慈濟援建我的母校,我要謝謝你們。」

接著身材高大的她卻以微細的聲音說著:「原本練習的時候,沒有什麼感覺,但是在舞臺上和對面的『媽媽』對望,才很感動;感覺就像與媽媽相望。」張詠綺表示,小時候自己不懂事,不懂得孝順。帶著靦腆的笑容,她說:「爸爸、媽媽很辛苦把我們養大,我要謝謝他們。」

◎子過

「及至兒女已成長,不孝不順把心傷;父母教誨不記取,反將怒目向母看;在學不遵師訓範,在家不敬父母言;出門不啟尊親知,入門不稟父母安……」

兒子長大了,但是卻以種種的忤逆,不敬、不孝與惡行「回報」父母,讓父母終日擔憂煩惱……在七幕演繹中,道盡為人子女種種過錯,離家音信全無,讓父母「倚門日日望,掛心祈求兒平安。」、「晝夜哭啼自嗟嘆,親情只在夢中見,總盼兒女把恩念,日日都能戲尊前。」

目前就讀慈濟科技大學護理系的林子恆,演繹忤逆不敬的孩子,將清潔工父親的手用力甩開,傷透父母的心。「當初演到壞小孩時,很掙扎,自己不會這樣的。」

住在臺南的他,總會利用暑假期間到大林慈濟醫院做志工,看到病苦,常令他一再反思、修正自己的行為。他表示,「以前對父母總是一再問我同樣的問題,而覺得很不耐煩;現在能感受到他們是關心我的。」就像那幕,他拒絕父母幫他撐傘,給他避寒衣服,不論他的態度是多麼惡劣,父母總是無怨無悔甘願付出。

就讀於慈濟大學傳播系的吳伯翰同學,在實習轉播時接觸過《父母恩重難報經》,當時他就想成為經藏演繹的菩薩。這次在第四、五幕,「或觸法網牢獄繫,或遭病患難苦撐 ,父母憐子心悲泣,懷憂成病難割棄 …… 」

信仰天主教的他,懺悔因為一些理念與父母不同而選擇逃避,不回家。這次演繹讓他體悟良多,而想以這個機會邀請父母來觀賞,期以「破冰」,重拾以往的父子情。

已將鐵捲門生意傳承給孩子的江永發與太太潘惠珠演繹第七幕「或持財食供妻兒,忘卻雙親在堂上, 或對妻兒每事依……」雖然如此,為人父母依然「如渴思漿思見面 未報平安寢難安。」日夜盼望著孩子。

「這齣戲要讓為人父母了解不能太寵孩子,為人子女要孝順父母」江永發有感而發。他與潘惠珠常到花蓮監獄關懷陪伴,「在裡面也演繹過這部《父母恩重難報經》,當時是由受刑人演〈子過〉的小孩,讓他們更深切體悟行善、行孝不能等。」

◎報恩

「大眾聞佛所說父母恩,頓足搥胸情難禁。不知父母恩情重,始知自己是罪人。父母恩深如何報,佛陀再演梵法音。親恩難報應當報,知恩肯報是英豪。」

穿著整齊天藍色上衣與白褲的慈青,以力與美的合齊畫面,展現年青人應知感恩圖報。

雖然削瘦,但是和大家一樣比出很有力道、很有道氣的手語,來自馬來西亞目前就讀慈大傳播系三年級的張國霖,曾經參加過手語劇,演出「跪羊圖」。「這是第一次演繹《父母恩重難報經》,進來慈濟之後,我才知道佛法,要報恩、吃素之類的。」

張國霖認為這次的演繹是以無聲說法,讓大家懂得孝順父母,報答父母恩。「行善、行孝,不能等,有時間一定會打電話回去問候,即使沒有面對面的關心,也要用比較能溝通得到的方式去問候父母。」此外,張國霖也茹素,將素食很自然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這也是一種「行善」的方式。

「父母的白髮為誰添,雙親的愁容為誰顯;世上的癡心父母都一樣,為了兒女的成長,不惜將那輕盈的體態換醜顏;不管那天老與地荒,再多的付出都甘願……」〈終曲〉由十二位學校校長老師,演繹出各種父母對子女的恩情。

待父母不在,看著為人父母為殘障兒的艱辛付出。「往事過眼似雲煙,只堪兒前話當年;父母恩浩蕩,親情高比天,試問天下多少負恩兒啊,迷途能知返思親孝親淚漣漣;百歲父母常憂,常憂八十孩兒身飢寒;人間那得見,那得見老萊彩衣戲堂前……」再多的後悔已喚不回,一長聲呼喊著媽媽,提醒大家子欲養而親不待。

圖左 :呈現為人母的慈濟志工在舞臺一端與另一方由花蓮高中演繹的孩子,以手語和肢體動作相望互動,在孩子病魔纏身萬般痛苦之際,為人母者憂心擔慮、痛徹心扉。[攝影者:鄭啟聰]
圖右 :三年級的張詠綺(右二)是以回饋的心,「原本練習的時候,沒有什麼感覺,但是在舞臺上和對面的『媽媽』對望,才很感動;感覺就像與媽媽相望。」[攝影者:鄭啟聰]

圖左 :慈青以力與美的合齊畫面,展現年青人應知感恩圖報,來自馬來西亞張國霖(右二)認為,這次的演繹是以無聲說法,讓大家懂得孝順父母,報答父母恩。[攝影者:邱繼清]
圖右 :慈濟大學傳播系的吳伯翰同學,信仰天主教的他,這次演繹〈子過〉讓他體悟良多,而想以這個機會邀請父母來觀賞,期以「破冰」,重拾以往的父子情。[攝影者:鄭啟聰]

圖左 :江永發與太太潘惠珠演繹〈子過〉第七幕,「這齣戲要讓為人父母了解不能太寵孩子,為人子女要孝順父母。」[攝影者:邱繼清]
圖右 :中原國小同學康芷寧(前左二)演繹〈懷胎〉,讓她體會到媽媽的辛苦,發願要孝順並幫忙照顧弟弟。[攝影者:鄭啟聰]

圖左 :中原國小四年級的曾品綺(右前)對此次演繹〈懷胎〉,心有所感:「媽媽懷孕做事情很不方便,非常辛苦。」[攝影者:鄭啟聰]
圖右 :在〈終曲〉中,待父母不在,再多的後悔已喚不回,一長聲呼喊著媽媽,提醒大家子欲養而親不待。[攝影者:鄭啟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