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0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苗栗 0800-787-080 安定的力量

0800-787-080 安定的力量

E-mail 列印
「所有的人都在付出的時候,其實並不是每一個人──『我已經隨時準備好』,就像超人一樣,接到一個任務,換一下衣服就ok了。很多慈濟人不是超人,他也是受災戶,其實自己也必須面臨同樣的困難。」慈濟基金會文史處 高專賴睿伶悲憫地說,有些慈濟人自己受災仍然去訪貧、協助照顧戶、關懷沒有血緣的人,還不忘記幫忙做災害情資蒐集,世間悲歡離合就是不斷關懷、學習。

◎救將和你在一起

八月炙熱火紅的太陽,一早就高掛天空,「2020年救將!防救災體驗營」9日在苗栗聯絡處,進行第三天的課程,「安定的力量,和你在一起!」邀請靈氣爽朗的賴睿伶分享人文組在做什麼,透過簡報的資料照片,回顧慈濟人救災的動員力和關懷行動。她表示災難主要是救災、應急,更重要的是平常的備災及減災,因為大家都不希望災難發生。

「今天的新聞就是明天的歷史,變成歷史時要怎麼看待和應用,還有當下怎麼樣去書寫。」賴睿伶從做記者到文史記錄,這是一個很大的轉變,到慈濟基金會文史處之前,賴睿伶曾在臺視、三立、中天電視臺工作,短暫的時間在T V B S。一直在不同的媒體做記者和專題報導,因為一場車禍意外,變成花蓮慈濟醫院的病人,然後就一直待在花蓮,沒想到一待就是好幾年,一直到現在。

「有沒有發現今年(2020年)到現在沒有颱風?往年六月份會有所謂的西南氣流造成豪大雨,這是我們對環境必須要有的理解和認知。」賴睿伶告訴學員,在氣候異常的狀況下,專家開始解讀,可能九月會有比較多的颱風。

2017年六月開始西南氣流造成北臺灣的災難,到了八月的時候尼莎、海棠颱風兩個颱風造成中南部的災難。賴睿伶從三年前的照片,引導學員回憶分析,學習用角度來看事情,「臺灣下三天的大雨會怎麼樣呢?影響有多大?」用生活經驗的角度來看事情,對她來說過去和現在是非常不一樣,進慈濟之前如果下雨,她頂多想到採訪行程要不要取消?不要穿裙子,不要穿高跟鞋,換穿一雙漂亮的雨鞋,可能想到的就只有這些。來到慈濟之後看到下雨,看的角度開始不一樣,「第一個看到公共設施,再來看到道路淹水的情形,對於生活的影響性。」賴睿伶說這些照片就是在各地的人文真善美志工,把他家附近的狀況拍攝回來,就是集眾人之力來了解真實的樣貌。

「圖像可以告訴你天空的事情,但是沒有辦法告訴你地面的事情,地面的事情,必須要靠大家的力量互相通報。」接下來要做什麼呢?「我以前做記者只需要驚悚的數據。做慈濟以後,所有的慈善行動要能夠經得起外在的檢視和外人的理解,出動的人數、動員的物資,以及受損成果的數據是非常重要的。」賴睿伶再次訴說數據非常的重要,數據統計來自於每一個人或者一個功能組回報的量。她幽默地問:「你們知道這幾天總共煮多少餐嗎?煮一餐要花多少時間?可以在多短的時間建好一個簡易屋?」像這樣數據的表達記錄能夠作為未來的經驗。

賴睿伶提及人文記錄需要記錄一開始的時間、地點跟數據,再放大會發覺時間還要有過往經驗。數據有形無形的需求,無形的需求可能需要的是陪伴、關懷;而有形的需求,設備是就地取材還是專業的增能,包含科技研發出來的器材,生活的物資。

◎人力是會說話的數據

「救災的現場動員的人力有八十歲老當益壯的慈濟人,還有一隻眼睛看不見的志工一樣投入救災。其實做好事是不分年齡的,人家有災我很平安,就是要去付出。」賴睿伶心有所感地說,這就是需要年輕的力量,一起相互打氣。

接著,賴睿伶舉一些例子,讓大家看到更不一樣的人力,「金山寺位在依山傍水的北海岸,要爬階梯才能到寺廟,因北部豪大雨不斷,從山上帶來大量土石流,淹進寺院後方和廚房,滿地泥濘。在山區救災是很大的考驗,人力派遣公司的老闆帶來一群生力軍,他非常認同投入慈濟,最重要的是他這群員工全部都是更生人,這群大哥來參與清掃救災,當然力量倍增。」賴睿伶說有形的力量倍增,無形的另一種心靈的力量也感受得到,過去他們可能在社會上犯錯,但是他們想重回社會復歸,怎麼被社會接納?繼續被幫助嗎?繼續接受補助嗎?

「慈濟不一樣,最好的復歸就是去付出投入,一旦投入就有感受,付出之後就有連結,人跟人之間無非是一份連結感。他投入了救災的行動,開始為社會貢獻服務了,就會認同。」賴睿伶解說並且強調志工是非常重要的人力,尤其女眾可以當男眾用。她微笑地說:「聽說這一次的學員有很多女生,所以說救災時男生跟女生是沒有差別的,做就對了。」

賴睿伶除了談到山區救災困難,再談到城市救災的智慧,「整個城市幾乎都要清掃重建,要從哪裡開始掃起?」她問學員,如果開始要為這個城市清掃,會選擇從哪裡開始?學員回答:「消防局」、「車站」。慈濟選哪裡呢?她告訴學員:「教堂跟商店街」,先打掃教堂,因為教堂是心靈的依靠,清掃出來可以去做禮拜,大災難中一定會有人往生,面對傷痛,需要的是一種膚慰的力量,一群佛教徒幫忙清掃教堂,很感人的畫面。接著打掃商店街、市場,因為物資缺乏就會有暴動。接著再發放現金,有了金流,有了生活物資,社會就會安定。

「在災難的現場,負責記錄文字的志工會留到最後。」賴睿伶說基本上做記錄不只是一個擷取者也是一個給予者,這是她來到慈濟以後跟以前做記者最大的差異。以前她要趕快在新聞現場獲得想要的一切,收視率擺第一,然後趕往下一站。可是在慈濟不是每一個空間都是有連結過程的,取得了必須回饋。在慈濟看到了愛,看到了感恩,感受到不捨,帶著一顆關懷的心,關心身邊的人事物,這就是做人文記錄跟新聞記錄的差別。

「所有的人都在付出的時候,其實並不是每一個人──『我已經隨時準備好』,就像超人一樣,接到一個任務,換一下衣服就ok了,這是超人。」賴睿伶悲憫地說,很多慈濟人不是超人,他也是受災戶,其實自己也必須面臨同樣的困難,但他仍不忘記幫忙做災害情資蒐集,一樣去訪貧、協助照顧戶、關懷沒有血緣的人。

◎親幫親 鄰幫鄰專線

聽了這些故事之後,賴睿伶要大家想想,其實災難並不遙遠,這些不同的樣態就是要提醒大家,無論是內湖的住宅區、商店街、石門的偏鄉或者深山的廟宇,你準備好了嗎?心態、觀念還有行為,最簡單的互動方式。她希望人文記錄時要用平視的角度,像蹲下來跟他講話,如果他不舒服,不是先詢問災情怎麼樣,而是要先問他需要什麼幫忙嗎?在災區要先滿足他的需要,而不是自己的需要,給他尊重和對等,沒有人願意受災。

「我都在電腦前幫忙彙整資料,雖然沒有到重災區,要表達對前線的感恩,是後線支援人員非常重要的心態,我可以做什麼呢?把它記錄下來,把它彙整出來作為下一次的歷史,然後等他們看到自己付出而不求回報的畫面,就會很感動。」賴睿伶看著螢幕上的照片說故事,慈濟志工在第一線的照片,下大雨後的泥濘要清掃很困難,照片裡志工拿著礦泉水幫另一位志工清洗被泥水噴濺到的眼睛,一般人看到的是不捨,但是證嚴上人看到就說:「我們要有護目鏡,要保護志工。」上人感性不捨裡面還有理性。

「我們都在撒播愛的種子,讓受助者也變成助人者,慈濟在九二一地震也吸引很多的民眾,開始慢慢地認識慈濟,認識怎麼去助人。」賴睿伶希望每一次的災難,少一點謾罵和責難,把悲傷的力量化為愛的起點。

就讀臺中科技大學的學員鍾婉綾分享:「安定的力量,和你在一起!這堂課,講師透過圖片和文字說明,看到慈濟人對災民的不捨還有付出,讓人很感動。救災的現場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可以看到慈濟人在救災方面,集結整合了所有人的智慧,去圓滿每一次的救災活動。」

「更生人的人力派遣讓我很有感觸,很多更生人不被社會接受,慈濟人讓他們有機會付出,恢復正常生活。」學員周昀翰覺得這世界有許多受災或是需要被幫助的人,除了給生活物資,協助他們重新站起來更重要。他難忘課堂中印象最深刻的畫面,「有一張照片,一位慈濟志工在救災過程中,被泥漿噴到眼睛,另一位志工拿礦泉水幫他洗眼睛。」大家看到這張照片會停留在不捨與悲傷,但是上人除了不捨,就是更高一層有建設性的思考,如何幫助志工,救災時戴防泥護目鏡。上人的悲心和智慧,讓他很感動。

「你們知道有張老師專線、家暴專線、有119、110,慈濟計畫在今年年底推出慈善專線『0800-787-080 』(親幫親,鄰幫鄰)專線,不是只有需要者才可以打電話,你也可以打電話,只要你覺得他需要幫忙,就可以打這個專線電話。」充滿青春活力的賴睿伶說,慈濟每年都要接五千通電話,收到求助的個案,大部分都是透過鄰長、里長或志工通報。她期望救將營隊夥伴可以一起投入親幫親、鄰幫鄰的行列,來推動愛的力量,協助每個需要幫助的人翻轉人生。

圖左 :「所有的人都在付出的時候,其實並不是每一個人──『我已經隨時準備好』,就像超人一樣,接到一個任務,換一下衣服就ok了。很多慈濟人不是超人,他也是受災戶,其實自己也必須面臨同樣的困難。」慈濟基金會文史處高專賴睿伶悲憫地說。[攝影者:顏人鵬]
圖右 :透過簡報的資料照片,回顧慈濟人救災的動員力和關懷行動,賴睿伶強調災難主要是救災、應急,更重要的是平常的備災及減災,因為大家都不希望災難發生。[攝影者:顏人鵬]

圖左 :賴睿伶提及人文記錄需要記錄一開始的時間、地點跟數據,再放大會發覺時間還要有過往經驗。數據有形無形的需求,無形的需求可能需要的是陪伴、關懷。[攝影者:顏人鵬]
圖右 :「救災的現場動員的人力有八十歲老當益壯的慈濟人,還有一隻眼睛看不見的志工一樣投入救災。其實做好事是不分年齡的,人家有災我很平安,就是要去付出。」賴睿伶心有所感地說,這就是需要年輕的力量,一起相互打氣。[攝影者:顏人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