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苗栗 苗栗園區 閒置荒地變聖果林

苗栗園區 閒置荒地變聖果林

E-mail 列印
菴摩羅果原產於印度,具有營養保健等多重功效,自古被稱為「印度聖果」,《梁皇寶懺》讚歎「菴摩羅果世無雙」。

此水果具有濃厚的酸、苦、澀等味道,但經咀嚼後,卻可生津回甘,傳統中藥稱為「餘甘子」,大陸與臺 灣民間俗稱「油甘果」。走進慈濟苗栗園區,看見志工種植了上百棵油甘果樹,成了社區的招生園地。

◎菩薩招生園地

11月23日早上,證嚴上人到臺中民權聯絡處、豐原靜思堂行腳後,在寒風呼呼作響的午后,蒞臨苗栗園區;園區大愛樓布置五彩繽紛的盆花,烘托出空間清新之美。宇宙大覺者旁,供奉兩顆大大的紅壽桃,顯得喜氣洋洋。佛堂前,「父親節的紅包,加碼捐給上人買疫苗、採山渣義賣買疫苗」斗大的字放兩旁,甕中裝了千元鈔票,這些都是要捐助慈濟購買疫苗,志工們展現大愛的情操。

「歡迎上人回來苗栗的家,師兄、師姊向上人頂禮」,苗栗志工列隊熱情迎駕。

上人緩步走入大愛樓,來到薰法香筆記區及環保DIY區,觀看海邊廢棄浮球做的彩繪,及各式各樣回收再生藝術品,上人稱讚志工們巧手,惜福愛物。

幾番瀏覽,上人接續到二樓慈濟部溫馨座談。志工羅恒源帶領種植菴摩羅果(油甘樹)的團隊分享,開會達成共識,苗栗園區北邊東側角落要開發種油甘樹,但是留存許多陳年廢棄垃圾,埋在土壤,雜草叢生,費力清除。2020年2月動員志工總計一百二十多人次,同心齊力,完成種植油甘樹前的準備工作。

經過一個多月清理廢棄物,打造出環境清幽宛如聖果林的果園,種植一百二十多棵油甘樹。果園景象優美,吸引散步的民眾,駐足觀賞,這裡成了菩薩招生的園地,接引好幾位新發意志工,一年來用心維護果園。

◎揮灑生命價值

新進社區志工王金貴和蘇彩雲夫妻倆,他們是退休老師,也是慈濟十幾年的會員。在彰化鹿港住了五十六年,因為三個兒子的工作都在苗栗,於是搬到苗栗買房子定居。

某日,夕陽西下,微風吹拂,夫妻到苗栗園區繳功德款,順道散步,走著走著,經過一大片油甘樹。羅恒源正在整理土地,看見他們趨前打招呼說:「園區空氣新鮮,風景美麗,來這邊散步是一大享受,你們是苗栗人嗎?」

「不是,我們是彰化人。」「你們有種田的經驗嗎?」王金貴回說:「我家務農,讀小學就會種田了。」「很好,我們這裡很欠缺照顧油甘樹的人,你來幫忙好嗎?」王金貴爽快地說:「好,我來試看看。」就這樣,他一頭栽進果園照顧油甘樹。

剛開始,一星期去二次果園除草、澆水、撿小石頭等雜物。後來,王金貴漸漸對工作環境熟悉了,現在每天都去,當作上班。夏天五點就來工作,冬天稍晚六點三十分會到,在果園已經做一年七個月了。每三個月按照季節在果樹的葉子上檢查蟲害,有一種「咖啡木蠹蛾」會在樹上咬洞,如果沒抓到,它會越咬越大洞,整個樹幹被咬斷,那棵油甘樹就枯死了。

王金貴還要不定期噴灑環保酵素,滋養土壤,驅除蟲害,降低環境污染。颱風來時,風雨交加,他趕緊到果園,把被風吹倒的樹枝、樹幹扶起來,用麻繩子綁上固定。否則雨停土變乾了,要移動果樹,根很容易斷掉,所以刮風下雨都要來巡視。即使疫情嚴重時,他也照常巡視果園,呼吸樹上的芬多精,精神好、氣色佳。泠風凜冽,他依然穿著短袖上衣用割草機除草,讓路過的人嘖嘖稱奇!

在果園還學到一項技能,當導覽志工,有遊覽車來參訪,目前擔任園藝組長的王金貴介紹果園的緣起,及油甘果製成的油乾粉,對腰酸背痛很有幫助,尤其老人效果更好。有人買回家給父母親吃,身體的確有改善,特地到果園致謝,他充滿成就感。

「人生最後的階段,奉獻在慈濟,揮灑生命價值,這一生值得了!」王金貴清瘦黝黑的臉龐,自信的眼神充滿氣魄說著。

◎荒地變歡喜地

太太蘇彩雲說:「當老師在黑板寫字,寫了三十年了,因此衍生右手會酸、手腕會痛。來果園拔草、澆水、施肥、撿垃圾、撿玻璃小碎片等,當作復健,專注當下,去除煩惱,內心甘之如飴。」因為先生用心投入,她被先生的精神感召,跟他一起在果園工作,退休後有一個生活的目標。

蘇彩雲在福智文教基金會兒童班教讀經,於是向先生提議在果園安裝太陽能念佛機,讓所有生靈都能聽聞佛號。又從家裡帶茶葉來果園,方便招待來參訪的鄉親。夫妻也主動幫忙菩薩招生,共邀約七位住在苗栗園區附近的鄉親,相約明年要一起參加社區志工研習。

「荒草地變聖果林,垃圾山變歡喜地」,來苗栗園區好空曠、身心很舒服,對身體很有益處。假日,蘇彩雲時常邀兒子及未來的媳婦一起來整理環境,期盼子女們也能加入慈善團體,做利益人群的事。

◎為慈濟盡心力

除了這對夫妻,還有一位住在苗栗園區附近的陳治宏,去年(2020年)三月,看到園區種油甘樹,五月時新竹人醫會蔡智玲介紹他來園區,當知道果園需要有人除草、澆水,他歡喜地答應。平常有空就到油甘果園散步、曬太陽,有時幫忙開卡車載土、種牧草,也會負責拍照做記錄。

陳治宏以前做國際貿易海空運輸,2009年在苗栗買房子,2019年退休後回來苗栗住。八年前太太過世,還好親戚朋友都在苗栗,身心還算平靜。「雖然我和太太的感情很好,畢竟人走了,如果還一直掛念,會讓她走不開。」他看得很開,要把自己照顧好,不要讓太太有罣礙。

感恩有好因緣,接觸很多慈濟人,1976年就是慈濟會員,十多年一直都有繳功德款。現在他有空就想來園區走一走,幫油甘樹灑共生菌,沒來就覺得不踏實。他覺得上人很偉大也很辛苦,年紀這麼大了,還要照顧眾弟子的慧命,心裡十分感動。所以,明年(2022年)要參加社區志工課程,希望盡自己微薄的力量,為慈濟多做一點事情。

上人慈勉:「這一塊廢地變果林,真的感恩,大家有心,有願就有力量。」

圖左 :社區志工王金貴噴灑環保酵素,滋養土壤,驅除蟲害,降低環境污染。[攝影者:章麗玉]
圖右 :蘇彩雲說:「當老師在黑板寫字,寫了三十年了,因此衍生右手會酸、手腕會痛。來果園拔草、澆水、施肥、撿垃圾等,當作復健,身體反而更健康。」[攝影者:章麗玉]

圖左 :先生王金貴(右)用心投入,太太蘇彩雲(左)被他的精神感召,兩人一起在油甘樹果園工作,退休後有一個生活的目標。[攝影者:章麗玉]
圖右 :「人生最後的階段,奉獻在慈濟,揮灑生命價值,這一生值得了!」王金貴(右)和蘇彩雲(左)夫妻倆歡喜付出,找到生活寄託。[攝影者:章麗玉]

圖左 :陳治宏,經新竹慈濟人醫會蔡智玲介紹來到苗栗園區,當知道果園需要有人除草、澆水,他歡喜地答應。[攝影者:章麗玉]
圖右 :苗栗園區油甘樹果園景色優美,鳥語花香,四周綠意盎然。[攝影者:章麗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