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苗栗 一把米的愛 體悟安貧樂道

一把米的愛 體悟安貧樂道

E-mail 列印
「我們來自不同的地方……相知相惜共同的理念……慈濟是我們唯一的方向。」4月14日,苗栗園區於大愛樓佛堂舉辦社區志工研習,透過〈認識你真好〉相見歡後,進入主題:「慈善」志業課程。

當天課務組安排了慈濟 源起「竹筒歲月」、莫忘那一年、緬甸一把米的故事、學佛行儀、手語等。學員三十八位,志工六十二位共同參與。

◎點滴善行 轉苦為樂

「1966年,證嚴上人帶著三十位家庭主婦,每天五毛錢開始,累積成為功德海,至今已救了無數人……」志工黃長齡講解慈濟緣起「竹筒歲月」,上人相信,信己無私,信人有愛,鼓勵大家日存點滴善行,讓苦難眾生轉苦為樂。

「相信在座的各位,過去一定是承接上人的使命,今天因緣成熟了,才會相聚在這裡。」黃長齡呼籲大家,把握因緣,不要遲疑,找到一條正確的人生道路,就是行走菩薩道。

未認識慈濟之前,學員吳家鳳對慈濟有很大的誤解;結婚後,因為婆婆陳綉美是慈濟人,才知道原來做慈濟,經過培訓上課,經過上人受證,才能成為慈濟志工。而不是捐一百萬,才有那套制服(旗袍)。

沒有接觸,不知道會員繳的善款,是用在哪裡。婆婆負責訪視組,哇!原來慈濟的照顧戶,每個月需要這麼多善款。婆婆也分享骨髓捐贈、器官捐贈、環保……讓她了解更多慈濟事,覺得慈濟真的做很多事,救助很多苦難人。

「長齡師姑講『身體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剛開始不懂,經過解釋後,自己省思,如何在有限的人生,做一些有意義的事。」吳家鳳感覺能力有限,但是能做多少就多少,畢竟聚沙成塔、滴水成河。

◎莫忘那一年 施比受更有福

「莫忘921」志工沈日興透過影片,回顧1999年921地震,苗栗慈濟志工在災難現場搶救生還者的情景。當時房子倒榻嚴重,為了把握黃金時間,慈濟志工在斷垣殘壁中,用土法煉鋼的方法,把人救出來。從影片的畫面中,讓人體悟到世間無常,國土危脆。

沈日興回憶,記得同年8月17日土耳其大地震,慈濟人走上街頭募款,有人指責:「土耳其在哪裡?慈濟只救國外,不救臺灣。」當時心裡非常難過,幾天過後,臺灣就發生921大地震。

慈濟不只救國外,也救臺灣。記得921發生當天,慈濟人就開始動員,前往災區救災、香積、助念(甚至為往生者穿衣服)、蓋組合屋,三年內重建了五十多所希望工程學校。

苗栗許多志工,將近兩個月的時間,放下家業、事業,每天苗栗、南投縣埔里來回奔波,為災民付出。在災難的時刻,慈濟人展現大智、大仁、大勇的精神。

921希望工程,延伸轉危為安的減災工程,苗栗也援建了四所減災希望工程。還有訪視濟貧與義診結合,行動診間穿梭在苗栗縣南庄偏遠山區,關懷長者及慢性病患的人,慈濟慈善足跡一直都在,沒有間斷。

沈日興奉勸大家,要祝福自己,有能力幫助別人是好事,千萬不要詛咒自己,要知道「施比受更有福」,希望大家支持慈濟,付出愛心做好事。

「施比受更有福」讓學員鄧政欽頗有同感。他覺得慈濟是很好的佛教慈善團體,有因緣接觸參與志工行列,希望以實際的行動,盡自己棉薄之力,從做中了解學習,體會付出的喜悅。

◎一把米的愛 體悟安貧樂道

「臺灣物資豐富,有人為了減肥,不敢攝取太多的澱粉質,而在緬甸,『米』卻是他們的活命資糧,難捨能捨。」

2019年2月下旬,志工張煥奇參加第二梯次緬甸稻種發放,深入其境親自見證,透過影片跟大家分享「一把米的愛」。

2008年緬甸發生納吉斯風災,慈濟展開稻種援助計畫,把愛灑在緬甸的土地上,直到今年(2019年)已經第十年了。慈濟的愛不間斷,牽引出許多愛的種子,許多受助者抱持感念的心,沒錢可布施,只能日存一把米,延續出一把米的故事。

當地緬甸人民敬畏天地,信仰恭敬,將領回的「靜思語」貼在家裡的橫梁上;學生上課,小小黑板,席地而坐,小孩子不穿鞋,看見臺灣孩子的幸福。顛簸不平的崎嶇山路,塵土飛揚,克服種種困難,將稻種親自交到災民手中。張煥奇回憶十五天的所見所聞,可以用四個字形容「安貧樂道」。

緬甸的人民所求不多,只圖溫飽,所以能「安」。民生建設落後,家徒四壁,所以是「貧」。因為一無所有,有的是家人常在一起,所以得「樂」。外在物質不足,並沒有污染他們的心靈,反而信仰恭敬,呈獻的是「道」。

「一趟緬甸稻種發放,反而讓我得到更多,原來人的生活可以很簡單。」張煥奇有感而發地說。

臨時承擔司儀的張東祥,秉持著上人的教示,隨時補位。很高興有因緣與大家結這分緣,看見大部分學員比較年輕,希望這群年輕人,能夠深入了解慈濟,能夠相知相惜共同的理想,一起來成就慈濟的慈善志業。

圖左 :4月14日,苗栗園區於大愛樓佛堂舉辦社區志工研習,學員三十八位,志工六十二位共同參與。[攝影者:鍾繐如]
圖右 :「我們來自不同的地方,……相知相惜共同的理念,……慈濟是我們唯一的方向。」透過〈認識你真好〉相見歡,認識彼此。[攝影者:鍾繐如]

圖左 :志工黃長齡講解慈濟緣起「竹筒歲月」。[攝影者:鍾繐如]
圖右 :透過戲劇傳達「施比受更有福。」[攝影者:鍾繐如]

圖左 :「身體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吳家鳳剛開始不懂,經過說明後,自己省思,如何在有限的人生,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攝影者:鍾繐如]
圖右 :志工賴月英講解「學佛行儀。」[攝影者:鍾繐如]

圖左 :「學佛行儀」,隊輔一對一,教導學員如何正確打手印。[攝影者:鍾繐如]
圖右 :臨時承擔司儀的張東祥,隨時補位,把握當下。[攝影者:鍾繐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