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基隆 國家新城社區 心念虔誠祈吉祥

國家新城社區 心念虔誠祈吉祥

E-mail 列印
基隆市安樂區國家新城社區,是一座山城小鎮,稱得上地靈人傑,慈濟在基隆的第一場環保回收就從這裡做起。慈濟基隆園區靜思堂興建工程也在這裡動工。

今(8/10)晚與靜思堂工地遙遙相對的國家新城內的長樂國小,慈濟志工正準備在這裡舉辦一場七月吉祥月愛灑祈福會,為社區祈平安吉祥。

農曆七月,在民間習俗裡被視為鬼月,有諸多禁忌,證嚴上人為了破除迷信及環保救地球,極力推動不燒紙錢,以蔬食素菓及一份虔誠的心來禮敬鬼神;然而幾千年的傳統文化,豈是 輕易能動搖?

◎祈福會改變觀念

懷著一份「對的事,做就對了」的信念,所有志工除分頭各自邀請會眾參與外,志工在住家附近的樓梯間貼宣傳單,並在活動的前兩天,在市場人潮較多的地方發傳單並邀約參加活 動,大家盡心全力為辦好愛灑活動而努力。

活動當天下午兩點左右,志工陸續抵達會場開始佈置作業,儘管前一天下午四點多才下了一場雷陣雨,但志工們有信心,由於大家的善念凝聚,相信天公會作美。

長樂國小環境清幽,只要不下雨,廣場很適合辦活動;能借到這樣的場地,也要歸功於志工們平日結下的善緣,因為有很多慈濟人是長樂國小的導護媽媽,緣於這層關係加上學校對慈 濟的認同,所以當志工和學校接洽時,很快獲得首肯。

長樂國小的學務主任陳素娟老師表示,她以前在花蓮讀書的時候曾參觀過精舍,當老師後也曾帶學生到基隆共修處參觀過展覽,對慈濟不陌生,很認同上人的理念,慈濟總是默默的付 出,哪裡有災難,慈濟志工都是第一個出現救援。

陳素娟說:「學校也一直在推品德教育,慈濟要在這裡辦愛灑,推動環保不燒紙錢,破除迷信,這樣的觀念很好;過去提到鬼月大家會怕,祈福會可以改變大家的觀念,社區民眾來參 與就會把善的理念帶回去,影響周遭的人,活動宗旨也和品德教育相契合,因此,我們樂於出借場地。」

◎落實佛法重誠心

七十八歲住在安和一街的劉自強老先生,晚間六點未到就坐計程車抵達會場,他是應慈濟志工廖孟仁的邀約而來,是第一次參加慈濟的活動。他喜歡看大愛臺,幾乎每天都會看上人開 示。他和太太的關係不好,以前子女請他吃飯,只要妻子在場,他一定調頭就走,有一次看到靜思語「生氣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而頓悟,他說:「現在有聚會時會和太太同桌 吃飯,不再讓子女為難了。」

五福里的王里長從頭到尾没有離席,他認同慈濟推動環保不燒金紙、不拿香的理念,他說:「習俗要改不易,要慢慢來。」靜思堂所在地的六合里潘里長也潑冗共襄盛舉,他也說讓民 眾改變觀念不宜太急,要慢慢教育;他說:「佛法應落實在生活中,一柱香跟三柱香没什麼差別,雙手感恩最虔誠。」

今天(8/10)邀請的特別來賓是自警界退休的陳勗修,他從過去的工作經驗中發現很多問題都出在人為,一路走來才發現命好不如習慣好。他說:「很多人的習慣没有養成,每個 人都要很清楚知道自己。生命的運作就是透過各種變化,環境的變化、生老病死的變化,去徹底瞭解怎麼樣得到更好的方法來管理自己,把自己管理好,這個世界就會好。」活潑生動 的講述,把問題融入生活中更能引起共鳴。

活動中有一項是會眾呈齋戒善行卡供佛,會眾羅彭玟玲也在呈卡供佛的行列中;她說已經吃素廿多年了,在二十幾年前接觸佛法後,家裏就都用蔬菓敬拜,不燒金紙了,她願意勸週遭 的親友茹素及少燒紙錢。

寧靜的夜晚,莊嚴的道場,在没有冷氣、電扇的廣場,一點都不熱,自然凉風徐徐,伴隨著鳥叫蟲鳴的自然樂章,國家新城的鄉親們沐浴了一場温馨法水的滋潤,也許無法即時扭轉大 家的觀念,但相信慈濟灑下善的信念,正知、正見、正思惟會在會眾心中萌芽。

圖左 : 七十八歲的劉自強老先生,晚間六點未到就坐計程車抵達會場,他是第一次參加慈濟的活動,喜歡看大愛台,幾乎每天都會看上人開示.[攝影者:劉茂松]
圖右 : 活動前兩天,由素琴師姊(右)帶領志工在市場人潮較多的地方發傳單並邀約,大家盡心全力為辦好愛灑而努力。[攝影者:陳碧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