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基隆 機構關懷動態學習 看見「愛」的力量

機構關懷動態學習 看見「愛」的力量

E-mail 列印
2004年慈濟志工開始到新北市「萬里仁愛之家」做機構關懷,十年來默默耕耘下,愛的活水不斷湧入,志工們的無私奉獻,和長者親如家人,分享彼此的生命故事。

◎動態學習 見苦知福

為了讓培訓學員透過實地的動態課程,深入了解慈濟四大八法,今日(6/14)基隆區五十六位培訓學員在培訓組志工的陪同下,來到新北市「萬里仁愛之家」,透過與院區長者愛 的交流,期許能見苦知福,體悟感動進而能精進於人間菩薩道。

在志工張乃文及盤珮君介紹慈濟教育志業深耕於社區的現況後,學員隨即分組到院區各定點與長者們互動。大家沿著石階而上,看到一位奶奶,佝僂的身軀,彎腰在邊坡上撿拾菜葉。

「阿嬤好!」「阿嬤好!」一句句親切的問候聲,奶奶轉身以燦爛的笑容回應大家,彷彿看到親人般的喜悅。

進入病房區,各層樓的長者,早已集中在客廳,似乎已久候多時。看到志工到來,招呼聲此起彼落,熱鬧又溫馨。志工盤珮君親切的問候:「阿公,今天有很多人要來看您,會給您打 擾嗎 (臺語)?」

長者齊聲回應:「不會 (臺語)。」

◎溫馨互動 天倫之樂

志工盤珮君引導學員和志工們,一一的走向長者,有的幫忙按摩、活動關節、有的陪同聊天、有的幫忙修剪指甲。在金山高中同學優美的歌聲中,長者與志工彼此的情感交流,畫面就 如同三代同堂的大家庭般溫馨、感人。

曾經是飯店經理,深諳各國語言,因年輕時車禍,至今都需輪椅代步的李爺爺,曾意氣風發,但歷經橫逆,仍樂觀面對。在珮君的安排下,他為大家獻唱日文歌曲。

或許因為年事已高,牙齒脫落,以致聲音低微,但仍可以感覺他非常開心地,用盡全力為大家獻唱,其認真精神,獲得大家的滿堂彩。

「今天那麼多人來看您,開心嗎?」

李爺爺咧著嘴笑著說:「很開心!」

蘇爺爺是個長期臥床的病人,在床頭上貼著「我是韓國華僑,我會講國語。」的字條,在他的床邊,有一位志工正用橫笛,吹奏著韓國歌曲〈阿里郎〉。蘇爺爺雖然口齒不清,卻開心 地跟著唱和,他那瘦弱的腳板也跟著打拍子。

聊天後得知蘇爺爺是基督徒,志工拿起薩克斯風,為他吹奏基督教樂曲,完美的音樂饗宴,讓他情不自禁地豎起大姆指比「讚」。

蘇爺爺眼睛泛淚地說:「我每天都祈禱你們身體健康。」簡短的一句話,卻讓大家感受到自己能付出,是多麼地有福氣。

◎退而不休 快樂付出

陳萬成是一位退休校長,服務教育界已經四十年。三年前他第一次隨著慈濟志工來「仁愛之家」,因為喜歡音樂,深諳各種樂器,今天特地帶著二胡、薩克斯風、長笛及橫笛等樂器, 來為長者演奏。

他說:「三年來感覺到院民需要很多的關懷和貼心的祝福,藉由我們的膚慰,推輪椅、握手、洗腳,都可以讓他們終生難忘。我個人喜歡音樂,藉由音樂帶動他們,確實可以引起他們 的共鳴。」

看到很多學校帶動學生來院區服務學習,他說:「愛需要從小扎根,給人家快樂,自己才會快樂;需要人家的愛,自己要先愛人家。」

鄭添福三年前跟著就讀金山高中的孩子到院區關懷,現在孩子雖然已經畢業,但他卻愛上這個地方,三年來堅持不輟,並長期護持關懷時所需要的點心。他靦腆的笑著說:「來這裡我 很快樂。」

◎承師風範 愛不止息

石門國小代課老師王靖緹,曾經是金山高中周桂英的學生,四年前跟著老師來機構關懷,大學期間仍不間斷至今。她很感謝老師當初帶她走進慈善的領域,讓她學習如何和家中長輩互 動,並珍惜長輩在身邊的日子。

今天她是第二次帶著班上學生來和長者互動,她說:「我覺得我現在做的事情,只是老師曾經帶著我做的事。現在當了老師,我有義務帶領這些孩子走進這一塊。實際來體驗,勝過他 們坐在教室上好幾堂這樣的課。」

王老師表示,今天有同學在和長者互動後,和她分享說:「原來可以用這種方式和爺爺奶奶互動。」甚至有同學說:「剛剛爺爺奶奶握著我的手不放,我好開心,下次我還要再 來。」

王老師說:「同學們給我的回饋,就是我最大的快樂。」

◎體悟感動 力行志業

曾立葳是今年培訓的志工,他表示以前上課研習都是紙上談兵,透過機構關懷,更清楚如何跟長者互動,打開他們心靈的那扇窗。他說:「看到他們的笑容,是我們最大快樂,也是我 們最大的收穫。」

陳義珮今天看到長者感觸很多,她表示爸爸中風十年,兩年前往生,看到長者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們多麼渴望親情。她說:「實際做,更深入,回去會會更珍惜,把握當下。」

培訓組志工黃美月表示,今年培訓課程規劃所有和氣課程採靜態方式,合心課程則是力行實作。她說:「今天來機構做關懷,就是希望每個人都要隨時力行四大八法,慧命才可以成 長。」

圖左 : 黃美月師姊(左)陪同培訓學員來機構關懷,期許大家都要力行四大八法,慧命成長。[攝影者:黃碧雲]
圖右 : 王靖緹老師(右二)帶著班上十六位同學來院區做關懷,她說:「我覺得我現在做的事情,只是老師曾經帶著我做的事。」[攝影者:彭美蘭]

圖左 : 退休校長陳萬成(右)表示:個人喜歡音樂,藉由音樂帶動他們,確實可以引起院民的共鳴。[攝影者:鄭碧玲]
圖右 : 李爺爺為大家獻唱日文歌曲,其與志工彼此的情感交流,畫面就如同三代同堂的大家庭般的溫馨、感人。[攝影者:彭美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