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基隆 無常警惕 及時退休做慈濟

無常警惕 及時退休做慈濟

E-mail 列印
康阿田師兄從小家境清寒,因妹婿的因緣,認識慈濟。1992年基隆第一個環保點成立,他有幸參與其中,並開啟慈濟因緣。1995年間的一場大病,他奇蹟似地痊癒。後因妹婿 意外往生,他更體會到人生無常,當下申請退休,專心作全職志工。

◎貧困展韌性

康阿田出生在宜蘭三星的鄉下,家中共有十一位小孩,四位兄弟、七位姐妹,他排行老么。父親在他五歲時往生,家裡經濟重擔落在媽媽肩上。媽媽為了家庭生計,在山上種蕃薯及花 生。

每到收成時,媽媽都要一早挑著農作物到羅東鎮上叫賣,往往時間已是近午,而沒辦法用餐,賣完後回到家裡已是精疲力竭。長期的操勞,媽媽不久病倒。家庭的支柱雖然倒了,卻沒 有擊倒康阿田一家人,反倒看到生命的韌性。

康阿田的三姐勇敢地擔起經濟重擔,隻身到外面工作,哥哥和他則照顧家裡大小瑣事。他在讀小學二年級時,因為家裡經濟無法負荷,因而輟學去當長工,換取一年二百五十台斤稻子 的薪資,維持家庭生計。

直到十一歲,家裡經濟好轉,才又重回學校繼續未完的學業。考上初中後,註冊費籌措無門,原本想放棄升學,但在師長及親友的鼓勵下,媽媽將賣稻子的錢讓他註冊,但念了一學 期,考量家裡經濟,決定放棄初中學業,並開始童工生涯,賺取微薄的薪資,減輕媽媽的經濟重擔。

服兵役期間康阿田調派至板橋運輸學校,學習開各類型的車子,他自嘲說:「我連火車都會開。」因為習得一技之長,退伍後先後開過計程車、拖車,生活逐漸穩定。1985年到長 榮公司服務,直到2002年申請自願退休。

◎無常的警愓

康阿田的妹婿王正雄,是慈濟志工,生前曾向康阿田介紹慈濟,並邀約他參加慈濟的相關活動,但當時他都不以為意。

1992年10月25日基隆地區首次紙類資源回收活動,基隆第一個環保站由王芳娥師姊等人在「國家新城社區」正式設立。當天他剛好休假,經過環保點,看到環保志工不會綑綁 回收物,於是他自告奮勇幫忙,同時也開啟他的慈濟因緣。1999年他參加慈誠培訓,2000年授證,法號:本慇。

然而他的妹婿,卻在2001年一次活動中意外往生。活動的前一天,妹婿曾到家裡邀請康阿田參與,但他以工作排滿回絕。當時妹婿對他說:「我找這麼多人來做慈濟,為什麼只有 你請不進來?」

隔天聽到妹婿意外往生的消息,他非常震驚,回想起前一天他來家裡聊天還好好的,怎麼一下子人就往生了,心裡一直很愧疚、難過。

妹婿生前的一句話,一直盤旋在他的腦袋裡揮之不去,當下更體會生命的無常;因此2001年10月他決定向公司申請退休,2002年公司核准後,他當起慈濟的全職志工。康阿 田說:「我要連妹婿的那份一起做。」

◎行動環保站

康阿田以前脾氣很壞、會喝酒、吃檳榔、說話常得罪人,連小孩都不敢親近他;接觸慈濟後知道酒、檳榔、菸不好,已全都戒掉。但習性難除,偶而仍會發點小脾氣,但是他會時常提 醒自己別再犯。

他積極投入環保,尤其是帶動社區環保。環保站內有三個年紀較長的志工,不論刮風下雨,除了過年,全年無休。康阿田則發揮母雞帶小雞的精神,每天關懷陪伴,避免他們起退轉 心。

每當環保日當天,康阿田都要比預定時間提早一個小時,到園區先行架設帆布,整理場地,另外還要開車到社區六處環保點載回收物,再到園區進行整理,目前社區環保志工約有二、 三十位。

小時候家裡的環境,也讓康阿田「斤斤計較」的特性發揮在環保上。他會先將報紙、紙箱、雜紙等仔細分類,載到價錢較好的回收廠賣,一趟車下來,往往可以比別人多賣個四、伍佰 元。

「慈濟!慈濟!」二十餘年環保志工生涯,社區居民不知道他名字的,都會叫他「慈濟」,只要一通電話,或是隔著窗戶從樓上叫他,如果有回收物,他一定馬上到,猶如社區內的行 動環保站。

他說:「聽到有人叫我慈濟,我心裏很歡喜,但也更警惕自己,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同時也要做得更努力。

1995年的一場大病,醫生宣判她只剩十五天的壽命,竟然在開刀後八個月,奇蹟似的恢復健康。這樣的經歷,讓他體悟無常,更明瞭把握當下的必要。

康阿田有感而發的說:上人為我授證慈誠,不做就對不起上人。我的命是撿來的,應該更積極地走入人群,服務社會,貢獻自己。只要身體還能動,就一定要做慈濟,做到不能做為 止。

圖左 : 1992年康阿田師兄即在國家新城社區做環保,也開啟他的慈濟因緣。[攝影者:邱紹勝 ]
圖右 : 康阿田師兄做環保回收,連最後一丁點回收物也要愛惜撿拾乾淨。[攝影者:陳嘉和]

圖左 : 長樂國小捐舊書,康阿田師兄從每位小菩薩手中接手搬上車。[攝影者:陳嘉和]
圖右 : 康阿田師兄因妹婿往生,體悟人生無常,於2000年受證,法號本慇。[攝影者:康阿田提供]